资源简介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设计授 课 内 容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课时 2教 材 分 析 本框包含三目。第一目“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主要阐述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从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主张和主要缺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会注意产生的历史前提;第二目“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主要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三目“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主要阐述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曲折,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坚信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学 情 分 析 学生已经基本理解了原始社会的解体与阶级社会的演进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发展过程还缺乏认识,学习本框,能够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坚定信念,为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准备,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历史和理论基础。教 学 目 标 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 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 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核 心 素 养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2.科学精神:通过认识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弘扬科学精神。 3.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教学 重、难点 重点: 空想社会主义和三大工人运动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发表的意义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难点: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 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教 法 学 法 教法: 启发式:通过教师的提问或者讲述使学生产生思考与启发。 讨论法:学生围绕中心问题,通过讨论获得或巩固知识。 3.任务驱动法:学生根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学法: 1.自主学习法:课前回顾上节重点,预习本节课内容,课后自我总结与反思。 2.合作探究法:对教学重难点通过议题合作探究解决。教 学 过 程【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本节课就让我们以“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行”为总议题进入第一课第二框的学习。 【讲授新课】 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行 议题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议题情境一: 播放视频,结合教材P11探究与分享 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莫尔、康帕内拉等,主要代表作有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的语言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描述了一个没有压迫、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 问题探究一: 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在不同阶段的异同; 2.阅读p12 探究与分享,思考为什么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的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教师结合学生回答进行总结空想社会主义的局限性和进步性) 3.万里之遥的欧洲,无产阶级是如何登上历史舞台的,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给了怎样的条件? 知识总结: 1、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1)背景 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出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一些先进分子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2)发展阶段 (3)局限性: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②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③主张阶级调和,及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i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根本原因: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4)进步性: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2、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1)三大工人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 经济斗争——更高的工资,更好的待遇 政治斗争——更高的政治地位 思想理论斗争——我们的思想,革命的思想 (3)意义: ①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②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4)失败的启示: ①自发分散的暴力斗争很难取得胜利; ②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议题2 :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议题情境二: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 问题探究二: (1)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 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还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活动,将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相结合。 知识总结: 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 唯物史观: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②科学性: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剩余价值学说:①创立: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②科学性: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二者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议题情境三: 材料: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 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无产阶级,现今社会的最下层,如果不炸毁构成官方社会的整个上层,就不能抬起头来,挺起胸来。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问题探究三: 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请尝试总结《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哪些内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 知识总结: 1.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内容和意义: 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3.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理) ——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有人) ——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有路) ——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有未来) 议题3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议题情境四: 播放视频,选自电影:《巴黎公社》《列宁在十月》《土地与自由》《巴比伦柏林》《大决战之辽沈战役》 问题探究四: (1)结合影视片段和教材,谈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 (2)结合我国在新时代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谈谈科学社会主义为什么能够在21世纪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知识总结: 1.法国巴黎公社工人运动——社会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是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马克思评价:“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而为人所称颂”。 2.俄国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1)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2)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的实践历程: 1.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3.20世纪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可以看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 4.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遭遇挫折跟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无产阶级自身以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成熟认知等因素有关系,不能因此否定科学社会主义本身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从21世纪中国的的伟大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焕发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也应继续创造性地应用科学社会主义,让其在中国的土壤上长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果实……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看,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逆转的;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看,共产主义一定要实现的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了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从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主张和主要缺陷,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会注意产生的历史前提;明确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明确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出现曲折,但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进而坚信社会主义终将替代资本主义。 【课堂检测】 1.1516年,英国人托马斯莫尔发表了《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超越空想社会主义之处在于( C )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无情批判②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提出许多积极合理的设想③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④看到了阶级斗争的巨大作用,找到了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或者寄托于资产阶级良心的发现,注定其必然要失败。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弊端是( C )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剥削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④认为资本主义不会被取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马克思把工人的全部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来再生产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即工资;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用来创造新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一部分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B ) ①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剥削本质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 ③阐明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斗争的经济根源 ④指明了世界各国革命的前进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恩格斯在晚年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余价值。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A ) ①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由马克思执笔写成,1848年2月21日在伦敦第一次以单行本问世,距今已有171年的历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 ①为资本主义的覆灭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明确了资产阶级必然灭亡的时间界限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变为科学 ④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材料积累:英国广播公司BBC,在1999年和2005年先后举办了“科学思想家““古今最伟大哲学家“调查,结果都是马克思位列第一位。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著作在全球热销,掀起一股“回到马克思“的学术浪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由此提出总议题: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与发展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