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刘备为什么要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是什么?新知导入第16 课三国鼎立核心素养:一、唯物史观:立足唯物史观,知道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二、时空观:立足时空观念,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三、史料实证:运用文献资料、视频,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四、历史解释: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素养五、国家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官渡之战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曹操军阀割据混战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渴望统一。时代背景: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思考:曹操的统一北方的原因?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招揽人才,重用人才实行屯田,重视农业(一)官渡之战曹操用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官渡之战 时间交战双方结果战争特点作用公元200年曹操、袁绍曹操胜利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曹操的崛起壮心指什么呢?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统一全国新知导入合作探究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呢?小组合作探究:政治上:(1)“挟天子以令诸侯”(2)善于用人经济上: 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曹操取胜的原因:袁绍 失败的原因: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三顾茅庐像诸葛亮历史画像材料:诸葛亮(181-234年), 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东汉末年,隐居隆中,静观世变。207年, 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今湖南、湖北)、益(今四川)两州,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 ,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背景: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孙权联合迎战曹军。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二)赤壁之战对比战争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时间 200年 208年地点 官渡 赤壁双方兵力对比 袁绍:10万 曹操:2.3万 曹操:20万孙刘:5万战况 袁攻曹,曹坚守 曹火烧袁军粮草 曹攻孙刘,黄盖诈降周瑜诸葛亮火烧曹营结果意义 袁兵败逃 曹乘机统一北方 曹兵败退回北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影响曹操和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曹操失败208年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二)赤壁之战“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曹操客观:官兵来自北方,远征江南,不习水战,水土不服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孙刘联军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③善于利用气候、地理条件根本原因: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以史为鉴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讲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阅读教材84页问题思考,思考并回答其中问题。曹操戏剧形象《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人物的代表。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手不释卷,登高必赋,擅长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三国志》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演义》中周瑜对曹操的评价是:“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三)、三国鼎立1、背景:(1)曹操:(2)刘备:经营关中,完成了北方的统一;(3)孙权:三国鼎立形势图曹操刘备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得到湖北、湖南大部分,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2、建立国名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魏蜀吴220年洛阳曹丕221年成都刘备222年、229年建业孙权请你找出魏蜀吴三国的建立情况。魏蜀吴三国的发展三国鼎立曹丕 220年 洛阳刘备 221年 成都孙权 222年 建业魏蜀吴魏蜀吴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三方互相牵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政治经济全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后,三国分别是怎样来巩固的呢?三国的经济发展魏国:曹魏重视农耕,兴修水利。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翻车蜀国: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蜀锦七擒孟获吴国:孙吴开发江南,发展海外贸易。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领士兵到达夷洲(即:台湾),这是我国历史上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交往。户数 人口 兵力魏 103万 443万 60万蜀 28万 94万 10.2万吴 52.3万 230万 23万三国实力比较表袁绍公元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曹操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鼎立课堂小结一、选择题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CA课堂练习3、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A. 公元2世纪前期 B. 公元2世纪后期C. 公元3世纪前期 D. 公元3世纪后期4、“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诸葛亮C.周瑜 D.司马炎CB5.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A.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家族族谱的记载C.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安阳的悠久历史6.“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这句话中的“臣”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 霍去病 B. 诸葛亮 C. 周瑜 D. 司马炎AB7.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图所示战役的影响是A.抵御了来自南方的军事威胁B.为曹操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C.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D.导致了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C8.“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这句话中的“臣”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B )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16 混知-赤壁之战.mp4 1-16 蜀国铁器与蜀锦.mp4 第16课 三国鼎立5.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