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地理(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99-33,进行圈划关键词句1.黄土高原的范围是? 2.黄土高原地表沟壑纵横的自然原因? 3.黄土高原三种常见的地貌是?3.当地居民的主食和传统民居是? 4.窑洞的优点有?当地人喜食醋的原因是?5.水土流失解决的措施有?探究一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探究二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中国人黄土是风携带的沙尘当风力减弱时沉积形成,往往土层深厚肥沃、松散但又具有直立的特点,不易倒塌。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泛的黄土分布区,也是几千年中华农耕文明的诞生地。黄土高原上主要生活着省、省、自治区南部、省东部的人民,他们因地制宜,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特有的“黄土风情”:)8.5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合作学习)(黄土高原上的黄土从何而来:人们发现自西北向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说明黄土是由风携带并逐渐沉积。A山脉和B山脉,阻挡风沙进一步向东、向南前进。)(黄土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夏季降水特点是。读左图四组实验,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当地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加剧水土流失,逐渐形成三种黄土地貌。在水土保持示意图中,①处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是,生物措施是)(水土保持示意图)(;②处应采取的生物措施是;③处应采取的工程措施是。)(④ 当地人常头戴白羊肚头巾(用羊肚子处的细毛纺织),体现出当地哪些气候特点:) (③信天游是高亢悠长的民歌,秦腔是宽音大嗓的剧种,安塞腰鼓是激荡热血的表演方式。为什么在黄土高原会用这种“高亢”的音调:) (②窑洞有靠山窑和坑窑(地坑院)之分,它是如何成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从农耕条件分析黄土的哪些特点有利于中华文明在黄土高原诞生:)(课堂检测)著名作家路遥在其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写道:这片广表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作家路遥笔下这片黄土地位于( )A.湿润区 B.秦岭以北 C.亚热带 D.我国地势第一阶梯2. 这些“皱纹”的形成原因是( )A.人工挖掘 B.流水堆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堆积3. 形成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貌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质疏松②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③植被茂密④河道淤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如图是名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邮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打腰鼓的人物形象常见于我国的( )A.蒙古草原 B.海南黎寨 C.广西壮乡 D.黄土高原5.图中场景主要分布区( )A.全年高温 B.广泛分布紫色土 C.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D.耕地多为水田“地坑院是黄土高原上的特色民居。《航拍中国》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展示了这个“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全貌。图a为“某地坑院村落景观图”,图b为“黄土高原某地貌地形示意图”。6.图b中,最适合建造地坑院村落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图b的地貌景观是土( )A.黄土塬 B.黄土墚 C.黄土峁 D.黄土川8.关于图b地区的治理措施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B.乙地区修筑梯田,发展种植业C.丙地区沟谷地区,修建基本农田D.丁地区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9. 2019年陕西省苹果产量占全国产量的26.14%。读黄高原示意图和景观图,完成下题。 (1)甲、乙两座山脉,位于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上的是______,1月份0 ℃等温线经过的是______。(2)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该民居反映的当地的降水特征是______________。(3)陕西省黄士高原地区适量种植苹果,既增加了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又预防了当地的主要生态问题,即____________。(4)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苹果非常甜,主要原因是该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5)黄土高原有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试举一例,并说明这种民风民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学案4参考答案:1. D 2.B 3. B 4. A 5.A 6.C 7.(1)黄 高 (2)黑龙江 内蒙古(3)地理位置优越;农业基础较好;水路交通便利;海洋资源及能源丰富;国家政策扶持。)学案序号:5勤于读图,找关键词,知识再现,排除法作答。 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