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教学设计
课题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 单元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学科 部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通过回溯历史,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使学生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认同。这一内容属于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讲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和发展的历程,阐明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认同。科学精神:培养唯物史观,正确分析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根本动力,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公共参与:当代青年要不断学习社会发展历史,用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
重点 1.正确分析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正确认识私有制在原始社会解体中的作用,懂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3.理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4.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通过讲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5.让青年学生懂得: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自身矛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难点 ——如何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怎样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行业周期的段子,你想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周期和定位吗 结合初中历史学习知识,说说人类社会有哪几类社会发展形态及其更替过程 总议题: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总钥匙)
讲授新课 分议题(一): 从有“始”有“钟”的历史文化名城随州 ------探寻人类社会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门槛的足迹 【思考】1.预读教材1-2页,根据材料一情境素材,你可否判断称为农业之神的炎帝神农处于原始社会的什么阶段?说说你判断的依据,并畅想一下当时人类所采取的农业生产方式?2.原始社会同一墓地中,各墓随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别不大,可见在原始社会中氏族成员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请思考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3.从原始社会墓葬反映原始社会中氏族成员的经济地位是平等的,到后屈家岭文化中墓葬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化。体现了“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试从这一社会分化的原因、过程、结果论证其合理性。 4.曾侯乙墓出现残忍人殉和剥削等级制度,让一些同学难以理解:从没有剥削、没有阶级的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为什么还说是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正确认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的生产方式特征,理解私有制在原始社会解体中的作用,懂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分议题(二) 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看封建社会兴衰本质 [思考] 1.材料一的历史小故事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结合教材和史实,理解奴隶社会是如何演进到封建社会的?并据此体会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异同。结合材料二,联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理解土地兼并是封建社会的一个不能避免的顽疾。并从社会更替角度认识“近现代的工业社会,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让土地兼并的这个循环从此成为了历史”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体会封建制生产关系与奴隶制生产关系的异同。理解土地是农民人身依附的绳索,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
议题(三) 从08年金融危机叠加新冠疫情冲击透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思考]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倒牛奶”所体现的资本主义社会什么现象?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2.请结合材料二,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阐释资本主义的瓦解过程? 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通过讲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阐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让青年学生懂得: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自身矛盾,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课堂练习 1.马克思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说明( A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C.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2.恩格斯指出:“先前的一切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在本质上是共同的生产……生产的这种共同性是在极狭小的范围内实现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有:(B)①上述论断反映出原始社会生产中平等互助的关系②上述论断说明家庭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共产制共同体”是由当时低下的生产力决定的④“共同的生产”这一生产力状况适应了生产关系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马克思指出: "私有财产在历史上的出现,绝不是掠夺和暴力的结果,相反,在一切文明民族的古代自然形成的公社中,私有财产已经开始出现,虽然只限于某几种对象。”下列对私有制的认识正确的是:(C)①私有制是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的 ②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③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④私有制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话剧《白毛女》中恶霸地主黄世仁与管家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除夕夜,杨白劳终因无力偿还重利,被逼在喜儿的卖身契上画押。喜儿被抢入黄家不堪折磨,逃进深山,乌丝变为白发。材料反映了: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地主阶级还利用高利贷剥削农民,③封建土地所有制导致了农民失去自由,成为了地主的奴隶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表明:①资本的出现是社会的倒退 ②资本与剥削、掠夺是与生俱来的 (C)③资产阶级依靠暴力建立其阶级统治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马克思说:“一切现实的危机的最终原因始终是:群众贫穷和群众的消费受到限制,而与此对立,资本主义生产却竭力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这段论述表明( A )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经济危机就越不可避免③生产的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④生产超过了人民的实际需求导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这揭示出:(C)①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大发展②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③“提高劳动价格”只能缓和阶级矛盾,不能改变工人被剥削的地位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4届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一政治期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点,待遇高一点,特有财产多一点,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不会消除”的根本原因。 (2)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说明材料中两种从属关系和剥削的不同。【答案】(1)根本原因:生产资料私有制。(分别表述为奴隶制生产关系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也可)(2)奴隶制下,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全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分别从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将两种制度进行比较也可)
课堂小结 通过回溯历史,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基本规律使学生清楚我们从哪儿来,我们现在在哪儿,我们将往哪儿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确信社会主义终将代替资本主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认同。这一内容属于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