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陀螺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陀螺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20 陀螺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阅读《陀螺》这篇课文时,针对( ),我们可以提问:当叔叔答应送作者一只陀螺时,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A.课文内容 B.课文写法 C.生活经验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马上穿上新校服,把旧衣服脱了下来。 B.我对相声很感兴趣,一有空就听。
C.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D.《陀螺》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高洪波写的。
3.课文《陀螺》,叔叔送“我”陀螺的原因是什么?(  )
A.叔叔很有童心,很年轻。
B.叔叔要送“我”生日礼物。
C.“我”没有一只高质量的陀螺,很想拥有一只。
D.他担心“我”被小伙伴们瞧不起。
4.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尤其 不论不类 故名思义 B.况且 得心应手 一显身手
C.自毫 冰天雪地 豪无怨言 D.否责 不动生色 重整旗鼓
5.下面加点字中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钉子(dìng)旋转(xuán)
B.挑衅(qìn)荣誉(yù)
C.彻底(chè)预料(yù)
D.士兵(bīn)况且(kuàng)
二、填空题
6.词语解释 (根据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没有任何埋怨的话。
_________________: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_________________:比喻描述纯熟,心手相应。
_________________:双手舞动、两脚跳跃,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7.感知内容
本文《陀螺》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了____,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____。
三、语言表达
8.语文乐园
大千世界
陀螺知多少
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中国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玩具——竹片蜻蜓。这种玩具在18世纪传到欧洲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
为什么把竹片蜻蜓叫作“中国陀螺”呢?原来正式提出“陀螺”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物理学家博科。在英语中,陀螺就是“回转体”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所以竹蜻蜓也可以说是一种陀螺。
这样看来,凡是回转体都可以看作是陀螺,像我们玩的空竹,杂技里的转碟、耍盘子、扔帽子,飞速旋转的芭蕾舞,都是利用了陀螺原理。我们周围的世界,到处可以看到陀螺。小到原子,大到地球,都可以看成回转的螺旋。
陀螺最早出现于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从一般的书籍或网络资料查询中可知,宋朝时就有一种类似陀螺游戏的小玩艺儿,名字叫作“千千”。它是类似如今的手捻陀螺,由象牙做成,在一个直径约四寸的圆盘中央插上一支铁针为轴心,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玩的一种游戏。其玩法是将一根长约三厘米的针状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捻使其旋转,等到它快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最后,比谁的千千转得最久,谁就是获胜者。
陀螺如今是青少年们十分喜爱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现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9.[综合实践]观察漫画,完成练习。
(1)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幅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漫画所描绘的现象,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怎样做才不会出现漫画中的困境?请你提出三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陀螺
我从小就不甘人后,更不愿自己的陀螺像金兵见到岳家军,一战即败。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为此不知挨了多少责骂,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种懊恼终于引起了长辈的注意。我的叔叔,一位很有童心的年轻民警,答应在我生日那天送我一只陀螺。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尤其当我看到这枚“鸭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滚珠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10.对文中画“﹏﹏﹏”的句子,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填序号)
A.为了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我”已经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B.想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椅子腿是最好的材料。
C.为了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椅子腿差点就被“我”拿来“废物利用”了。
11.阅读课文片段,填写表格。
心情 原因
懊悔 ______
______ 叔叔答应送“我”陀螺
______ ______
12.读文中画“ ”的句子,试着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我的陀螺刚一露面,就招来了一顿嘲笑。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13.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
(2)用言辞笑话对方。( )
14.文段中说陀螺“不伦不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使我士气大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6.我为什么“只是在一旁抽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从题干所提的问题来看,这是针对文章内容作出的提问,而且文中就能找到答案: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可见作者是很兴奋和激动的。
不是针对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也不是让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谈体会或者讨论看法,应选A。
2.B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病的辨析,结合选项的内容可以得出没有语病的是B项。
A项:语序不对,应改为:我马上把旧衣服脱了下来,穿上新校服。
C项:缺少成分,在“公物”后面加上“的行为”。
D项:句式杂糅,“作者是”和“写的”,去掉一个即可。
3.C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本题出自于《陀螺》
作者是高洪波,男,笔名向川,诗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于内蒙古。198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69年应征入伍,曾任陆军四十师炮团战士、排长。197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78年转业后历任《文艺报》新闻部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国作家》副主编,《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主任、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副 主席。
这篇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文章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故事,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体会到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文章整体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冰尜儿的制作方法和玩法。
第二部分(4——13):写“我”用叔叔送“我”的陀螺取得了胜利,并悟出了人生的道理。
从“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这句话可以看出“我”没有一只高质量的陀螺,很想拥有一只。
4.B
【详解】
此题考查字形。
A.不论不类——不伦不类 故名思义——顾名思义
C.自毫——自豪 豪无怨言——毫无怨言
D.否责——否则 不动生色——不动声色
5.C
【详解】
A.钉子(dīng)  
B.挑衅(xìn)
D.士兵(bīng)
6. 毫无怨言 重整旗鼓 得心应手 手舞足蹈
【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可从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找。
毫无怨言:没有任何埋怨的话。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
得心应手:比喻描述纯熟,心手相应。
手舞足蹈:双手舞动、两脚跳跃,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7. 成长中的快乐 喜爱之情以及对童年的怀念
8.陀螺知多少
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中国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玩具——竹片蜻蜓。这种玩具在18世纪传到欧洲后,被西方人称为“中国陀螺”。
为什么把竹片蜻蜓叫作“中国陀螺”呢?原来正式提出“陀螺”这个术语的,是19世纪中叶的法国物理学家博科。在英语中,陀螺就是“回转体”的意思。陀螺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竹蜻蜓是在空中转的回转体,所以竹蜻蜓也可以说是一种陀螺。
这样看来,凡是回转体都可以看作是陀螺,像我们玩的空竹,杂技里的转碟、耍盘子、扔帽子,飞速旋转的芭蕾舞,都是利用了陀螺原理。我们周围的世界,到处可以看到陀螺。小到原子,大到地球,都可以看成回转的螺旋。
陀螺最早出现于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从一般的书籍或网络资料查询中可知,宋朝时就有一种类似陀螺游戏的小玩艺儿,名字叫作“千千”。它是类似如今的手捻陀螺,由象牙做成,在一个直径约四寸的圆盘中央插上一支铁针为轴心,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玩的一种游戏。其玩法是将一根长约三厘米的针状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捻使其旋转,等到它快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最后,比谁的千千转得最久,谁就是获胜者。
陀螺如今是青少年们十分喜爱的玩具,风靡全世界。中国是陀螺的老家,从中国山西夏县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发现了石制的陀螺。可见,陀螺在我国最少有四五千年的历史。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读记能力。帮助学生课外阅读积累。增加知识面,有助于在读中积累语言,有利于语文学习、写作的、知识的积累,丰富写作题材,提升写作水平,平时多注意培养自主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9. PM2.5严重超标,空气污染严重,人们都戴上了口罩。 少一点环境污染,多一点绿水青山。 ①出门尽量坐公交车、骑单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
②减少大型工业设备的废气废水排放量。
③保护树木,增加绿植覆盖面积。
10.C
11. “我”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 期盼 高兴 “我”得到这只陀螺
12.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个句子把“快乐”比作“过冬的燕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10.
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
阅读句子“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了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椅子腿差点就被“我”拿来“废物利用”了。
11.
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阅读句子“然而一个孩子无论如何是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可知,由于“我”削不出高质量的陀螺,所以我的心情很懊恼。阅读句子“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可知,当叔叔答应送“我”陀螺时,“我”充满期盼。阅读句子“这只陀螺不是人工削出来的,而是一位木工在旋床上旋出来的,圆且光滑,如同一枚鸭蛋。虽然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但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可知,当“我”得到这只陀螺时,“我”非常高兴。
12.
考查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结合划线句子提出一个问题并解决即可。
示例:问题:这句话表达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解答:表达了“我”懊恼的心情。
13. 不伦不类 嘲笑
14.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
15.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16.因为我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13.
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
可从与意思具有共同词素的词语中找。
不伦不类:不像这一类,也不像那一类,形容不成样子或不规范。
嘲笑:用言辞笑话对方。
14.
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
联系上下文,从句子“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可知答案。
15.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这使我士气大减”可知“这”是指前面的句子,即: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
16.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从句子“的确,在各色帅气的陀螺面前,它长得不伦不类,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这使我士气大减,只是在一旁抽打,不敢向任何人挑战。”可知答案。因为陀螺看不出一丝一毫与同伴相斗的能力,所以我不敢向任何人挑战,只能在一旁抽打。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