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政治 导学案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 1.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理解质量互变规律3.把握适度原则品合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把握量变与质变的含义,运用发展的状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分析现实问题 抓住机遇参与实践,注意从小事做起;遵循适度原则,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二、学习重难点1、质量互变规律内容 2、掌握适度的原则三、知识梳理考点一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一)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质的相关知识(1)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2)特征: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2.量的相关知识(1)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2)特征①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②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思维的抽象中点拨提示]质的根本特点是:特定的质就是事物本身,质和事物不可分割,质和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 量的根本特点是: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的,即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变化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3.量变与质变的含义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4.质量互变规律内容(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3)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辩证的。,(4)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二)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要求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2.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3.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4.新事物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5.关系正如量变与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一样,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也是相互区别又相互包含的。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6.意义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点拨提示] 反对两种形而上学错误观点一种是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另一种是否认质变,否认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认为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考点二、把握适度原则(一)、适度的含义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2.适度原则①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②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二)、掌握适度原则(1)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适度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2)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不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消极的思维方式。(3)当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方向性是指该体系包括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两个方向;层次性是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有两个具体层次,在需要保持质的稳定性的时候坚持适度原则而当量变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只有突破限度才能促进事物发展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在解答问题时,提炼情境材料主旨,与原理体系的方向性和层次性对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点拨提示】构建注重量的积累的适度原则的逻辑关系 促成飞跃反对犹豫不决 量变 质变 适度原则反对过犹不及 注重量的积累反对一蹴而就注意:注意把握该体系的方向性和层次性四、课堂练习---知识辨析: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的的画“×”1在一定范围内量的增减会影响某物之为某物。2质变就是发展。3.量变必然引起质变。4.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表明事物发展停止。6.在度的范围内,事物的质与量相互否定。7.关节点或临界点是事物质变达到的极限。8超出度的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9.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得中”就是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10.要使事物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就要积极创造条件,促成事物的质变五、术语积累1.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规定性。2.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3.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4.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5.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结合、相互规定。6.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7.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8.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六、课后作业 堂堂练同步习题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0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材料体现的观点是 ( )①量的积累为质变创造条件②量变必然引起质的飞跃③统一、平衡是质变过程中的状态④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别说村官小、大权不比市长少。村官虽处在治理的“神经末梢”,却管理者国家惠 农物资的发放、拆迁,补偿工作等。村官可插手的机会不少,若对村官监管不到位,很容易滋生腐败。这说明 ( )①量变总会引起质变要防止小官巨贪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防止积小贪成巨贪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要加强监管④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发展,要防微杜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在富有文化味和生活气的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是个特殊存在。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雪也有大雪,有小寒也有大寒,唯独小满,没有大满与之对应,这是因为中国人认为过满招损,过满则溢,小满不多不少,一切刚刚好。这启示我们做事情要①把握适度原则②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③坚持与时俱进④创造 条件促使量变向质变转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1B2C3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