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窦娥冤》导学案2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窦娥冤》导学案2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下册

资源简介

《窦娥冤》 导学案
课题 窦娥冤 学时:2 课堂笔记
学 习 目 标 1了解关汉卿有关知识和元杂剧的特点,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 2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3学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学习重点 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
学习难点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责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课前预习(课前用)
1、关于作者: 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二、写作背景 元朝时为了满足蒙古贵族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军事的需要,一些蒙古大臣勾结地方官吏,贪赃枉法,无所不为。 在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尤其是受到歧视的汉人和南人,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 一些有正义感的读书人,不满官府的黑暗统治,便利用杂剧的形式来揭露官场的罪恶和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关汉卿就是其中之一。他把看到的、听到的百姓悲惨的遭遇写进他的剧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三、文学常识 关于元杂剧 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①结构:元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少数作品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和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②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配角有副净,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③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注:课后可查阅“宫调”知识)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有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 【课文思考】 《窦娥冤》又称《感天动地窦娥冤》,从文中找出她是怎样感天动地的? 【预习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盗跖(zhí) 古陌(mè) 湛湛青天(zhàn) B. 亲眷(juàn) 荒阡(qiān) 苌弘化碧(hóng) C. 气暄(xuān) 甘霖(lín) 忍气嗟怨(juē) D. 罪愆(yān) 错勘(kān) 亢旱三年(k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怕硬欺软 杳无音信 顺水推舟 忍气吞声 B. 撚断脊筋 孤身只影 灭罪休因 东海孝妇 C. 负屈衔冤 死而无怨 三推六问 前合后揠 D. 错堪贤愚 鳏寡孤独 浪荡乾坤 天降甘霖 3、对加线词语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 ①怎不将天地也生(产生)埋怨 ②不提防遭刑宪(刑法,刑律) ③错勘(分辨、判断)贤愚枉(徒然)作天 ④待我嘱咐他几句话咱(自己) ⑤我窦娥向哥哥行(这里、那里)有句言 ⑥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烧)些纸钱 ⑦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推荐) ⑧官吏每(每每、常常)无心正法 ⑨断送(丧失、毁灭)出古陌荒阡 ⑩兀的(这,与“兀那”意同)不是我媳妇儿 A. ①③⑤⑦ B. ②④⑥⑧ C. ②③⑤⑥ D. ⑦⑧⑨⑩ 4.文本探究,回答问题。 1简要概述《窦娥冤》第三折的故事情节。 2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 3第三折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了窦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 4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本剧的主题是什么? 学习过程
探究问题一 《窦娥冤》又称《感天动地窦娥冤》,从文中找出她是怎样感天动地的? 赏读课文第三折: 1.课文第三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课文 读后思考: (1)问: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 (2)问: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又是如何造成的? (3)在课文第三折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 (4)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3、读“端正好”“滚绣球”两支曲子 思考: 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中斥责天地鬼神? 4、自读“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四支曲子 思考: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5.探究交流:第三折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了窦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 如下表: 场 面 情 感性格点睛句
6、读剧本,看戏曲,要注意其矛盾冲突。 问: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本剧的主题是什么? 作业思考: 1.窦娥的“三桩誓愿”是什么,反映了什么?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局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

error当前文档不提供在线查看服务,请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