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字词书写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téng①___________着,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xuàn②___________丽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有时候他遇到暴风zhòu③___________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
二、情景默写
2.分门别类辑诗文。
生命之境 诗句 出处
凄清 蒹葭苍苍,①___________。 《蒹葭》
灵动 俶尔远逝,②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 《小石潭记》
磅礴 ③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空灵 山光悦鸟性,④___________。 《题破山寺后禅院》
高洁 ⑤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你的好朋友小诸即将到外地求学,请从本学期学过的古诗中选取两句送给他,表达你的美好祝福: 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3.鲲鹏,在中国人的人文情结里,是源远流长的。今人贺喜,常会说“鹏程万里”,而俗语也有“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的说法。请你参加“走近鲲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读新闻,议一议】
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华为鲲鹏920作为业界首颗兼容Arm架构的64核数据中心处理器,凭借高性能、高吞吐、高集成、高能效等特性通过大会评委的一致认可,荣获领先科技成果奖,这是继华为麒麟960、昇腾310 AI处理器获奖之后,华为再一次捧得领先科技成果奖奖杯。
(1)请联系庄子的《北冥有鱼》,推测华为集团将芯片取名为“鲲鹏”的用意。
【赏诗词,析一析】
(2)古诗词中亦常见“鲲鹏”。阅读《泊岳阳城下》,分析诗人借助“鲲鹏”所寄托的情感。
泊岳阳城下①
〔唐〕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释】①大历三年深冬,晚年杜甫在兵荒马乱中乘舟漂泊到湖南岳阳,写下此诗。
四、名著阅读
4.阅读节期间,学校举行“亲子共读一本书”活动。你想将《傅雷家书》推荐给七年级的家长或学生,请选择其中一方,写一段70字左右的推荐语。
我向( )推荐: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平凡的世界》第二章中,有这样的情节:孙少平从田润生妈妈处借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便匆匆回家,一个人躲在村里的小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读了起来……联系全书,分析作者在此处安排孙少平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一情节有何用意。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朝生暮死”说蜉蝣》,完成下面小题。
“朝生暮死”说蜉蝣
少聪
①初夏的黄昏时分,人们常常可以在河边看到一些外表精致,体态轻盈,身长大约1~3厘米的小虫,成群结队地在河面上自由自在地追逐、飞舞着,这些小虫就是蜉蝣。说到蜉辦,人们似乎不大在意它的形象,反而对它那“朝生幕死”的生命历程更为关注。
文学史中的蜉蝣
②《诗经》的《国风·曹风·蜉蝣》中有着这样的感叹:“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于我归处。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译成白话文就是:“蜉蝣翅膀薄又轻,衣裳华丽真鲜明,我的心里多忧愁,可怜何处是归程。蜉蝣展翅翻舞,华丽鲜明好衣服,我的心里多忧愁,可怜何处是归宿、蜉蝣穿洞向外飞,双翅洁白似麻衣,我的心里多忧愁,我的归宿在哪里?”读起来是多么令人感伤啊!
③《淮南子·说林训》一书中更是直截了当地记述道:“蚕食而不饮,二十二日而化;蝉饮而不食,三十日而蜕;蜉蝣不食不饮,三日而死。”
④由此看来,早在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蜉蝣那种近乎“朝生暮死”的极其短暂的生命。因此,古人在文学作品中也往往以它们为例来比拟,感叹生命的短暂,告诫人们务必珍惜时光。
蜉蝣的生活史
⑤蜉蝣作为一种昆虫,体长仅3~27毫米,身形细长且非常柔软,头部灵活,复眼大,触角短且呈刚毛状。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蜉蝣种类约有3000多种,在我国仅有300多种,以小昆虫的种类数量来看,这并不算特别多。
⑥蜉蝣为原变态类的水生昆虫,属于蜉蝣目。从外貌上看,蜉蟒和蜻蜓有某些相似之处,但身形却明显小了许多,至于上文所提到的朝生暮死的生命历程,其实并不完全符合事实。
⑦它们的幼虫早已在水中生活了1年左右,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在这一年中,它们通过蜕皮更换了20多次“外衣”后才渐渐地长大,其成长过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有一个亚成虫的阶段。
⑧当蜉蝣的幼虫生长发育到半成熟时,胸部背面就会长出发达的翅芽,然后,它们会沿着伸出水面的那些草茎或岸边的岩石爬出水面,这时,它们的足、尾须和体内的生殖器官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所以被称为亚成虫。
⑨蜉蝣的亚成虫一般都在夜间爬出水面,在水边的草丛或石块上停歇很短的时间后,便立即脱去亚成虫的“外衣”,蜕变成一只成熟的成虫——蜉蝣。
短暂生命的终结
⑩蜉蝣成虫的寿命少则几个小时,多则1~2天,能超过10天的为数寥寥,因此这时的成虫马上就要开始交配,原来,幼虫一旦蜕化为成虫,就会和其他昆虫一样口器退化,即嘴巴失去了进食的功能。此时的蜉蝣处于不吃不喝的状态,只能靠先前积蓄于体内的能量来维持生命,生存时间极为短促。所以,便有了“朝生暮死”这种说法。
通过上文的介绍可知,只要有亚成虫呆过的地方,往往就会留下一个个像死蜉蝣一样的空外壳,其实,真正的成虫早已在天亮时飞走了。这或许也是蜉蝣被人们误以为“朝生暮死”的另一个原因吧。
蜉蝣白天不活动,隐藏在杂草丛中或者河边的树叶背后。它那近似三角形的透明发亮的翅膀,总是合拢着竖立在背上。只有傍晚时分,它们才成群结队地在水面上飞舞,进行交配产卵。有趣的是,夜晚水中的鱼儿常常会借机跃出水面,捕食那些靠近水面飞舞的蜉蝣。
雄性蜉蝣一旦完成交配,很快就会离开这个世界。而雌性蜉蝣产完卵,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后,也随即死在了水面上,成了鱼儿和青蛙的饵料。
尽管蜉蝣最后的灿烂生命如此短暂,却仍然倾尽全部力气,陪伴着身旁挚爱的伴侣,一同飞舞在充满诗意的夜空中,它们自在地追随着大自然的节拍,在泛着涟漪的水面上翩翩起舞,从它们那细小的身躯中迸发出磅礴的热情,尽情地享受生命中最后一刻的美好时光。
(选自《科学24小时》,有删改)
6.801班同学打算制作一期介绍蜉蝣的海报,根据文章的描述,你觉得下列哪张图片最有可能是蜉蝣?( )
A. B. C. D.
7.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蜉蝣,同学们想在海报中设计一张“蜉蝣生命周期图”,请你补全相关内容。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8.本文是一篇介绍蜉蝣的科学小品文。请你比较下列两段文字的不同特点,探究科学小品文说明语言的特点。
①蜉蝣作为一种昆虫,体长仅3~27毫米,身形细长且非常柔软,头部灵活,复眼大,触角短且呈刚毛状。前翅发达,后翅退化,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蜉蝣种类约有3000多种,在我国仅有300多种。
②尽管蜉蝣最后的灿烂生命如此短暂,却仍然倾尽全部力气,陪伴着身旁挚爱的伴侣,一同飞舞在充满诗意的夜空中。
9.读完文章后,有同学为蜉蝣短暂的生命历程悲叹不己,你如何看待蜉蝣的“朝生暮死”?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从中收获的人生启示。
阅读《孩提时的端午节》,完成下面小题。
孩提时的端午节
黄梦燕
①童年的端午节是我记忆最深刻的日子,因为我最喜欢吃粽子,往往在节前两三天,母亲就开始忙碌起来,从街上买来青绿色的竹箬,洗净晾干,浸泡好糯米、红豆、蚕豆之类的东西,然后请隔壁胖婆帮忙一起来包。妈和胖婆都是包粽子的能手,她们坐在方桌旁,一边张长李短地聊,一边手脚麻利地裹。她们把两张竹箬拼叠起来,卷成漏斗形,倒进豆米,用筷子笃实,再用手一揿,封好口子。而后用事先撕成条状的老竹箬作绳子,一头咬在嘴里,另一头用手紧紧把粽子捆住,再把咬在嘴里的那一头穿过圈结,使劲一抽,一只棱角分明的粽子便诞生了。一个下午能裹一大镬,加上水和碱,用柴爿在大灶里煮烤。随着熊熊的烈火,锅里的水开始哒哒地滚起来,带着竹箬清香味的蒸气不断地从锅边冒出来,弥漫灶间,香飘屋外,惹得在廊下玩耍的我口水直流。
②与此同时,爷爷开始挖水缸边的菖蒲。丛生的菖蒲,叶如剑锋般地往上刺着,它冬不畏霜雪,夏不怕虫咬,生命力极强,终年青翠,春天还开穗状黄色的花。因为它有一种特殊的气味,平时无人理它,只有到端午才派上用场。爷爷连根带叶挖上几棵,把菖叶和艾草一起悬挂在每个房间的门上,说菖叶为天上五瑞之首,又形如宝剑,可以捉鬼辟邪;艾草作为治病的草药,可以招纳百福,挂在门前可以强身。菖蒲淡红色的根,爷爷把它制成一个个小人似的,俗称菖蒲姥人(女人之意),挂在我们孩子的衣襟上,说可以保孩子平安过夏。我好奇地问爷爷别的节日没有这样,为啥端午要这样搞?爷爷说,从古以来都把阴历五月五日当作“恶月恶日”,因为端午以后,天热起来,瘟疫瘴气开始漫延,毒蛇虫蝎纷纷出洞,所以就用这种办法来对付它们。
③到了端午节那天,一早起来,母亲先把头天晚上做好的香袋挂在我的脖子上,再用毛笔把调好的雄黄涂在我的鼻翼、额角、眉心上。我拿镜子一照,哎呀!难看死了,小囝不像小囝,小娘不像小娘。吃好早饭我躲在房里不敢出来,唯恐被人见了笑掉大牙,可母亲偏让我拿着瓶子到小店去买烧酒。我先是不吭声,再是拒绝,闹得母亲一肚子恼火,不得不向我下了最后通牒:“你去不去?不去,中午你别想吃粽子!”这可击中了我的要害,只好硬着头皮去打酒。路上见到别的小孩也同我一样脸上涂着雄黄,颈上挂着香袋,心中的顾虑打消了。
④此时,爷爷也从街上买来了一张钟馗的画像贴在大门上。这个鬼怪似的武将,满脸都是毛发和胡子,瞪着一双铜铃般的眼睛,显得凶神恶煞的样子,我问爷爷贴这画干啥,爷爷向我讲了一个故事,说唐朝有个皇帝叫李隆基,人称他为唐明皇,一次,他从骊山讲武回宫,忽患大病,梦中见一大一小两个鬼怪,先是小的穿着大红无裆裤子,潜入宫中偷杨贵妃的香袋和他的玉笛,然后绕殿而去,结果遇上一个身穿蓝袍的大鬼,大鬼把小鬼一把捉住,夺下香袋和玉笛,挖掉小鬼眼睛,一口吞到肚子里。唐明皇见了吓了一跳,大声喝问你是何人,大鬼说,臣姓钟名馗,因武举落第,愿为陛下在宫中除妖。唐明皇醒后,出了一身大汗,顿感大病痊愈。第二天刚好是端午,于是叫画家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画像,通令天下张贴于门上,驱邪赶魔。这一风俗一直延续至今,不但端午贴,过年时也贴。
⑤母亲把买来的烧酒拌上雄黄,喷在屋角、床下、橱边。那时家里没有喷雾器,母亲用嘴巴来代替,喝一口雄黄酒,鼓胖两腮,紧缩嘴唇,嘟嘟地喷,喝一口喷一次,喷得满屋都是雄黄酒味,呛得躲在暗角里的过冬蚊子只好提前飞出来让母亲拍死。蛰伏在地板缝里的一条蜈蚣也熬不住,爬出来被我踩死。
⑥中午,爷爷喝的是菖蒲酒,他事先把菖蒲根洗净切碎后泡在烧酒里,酒液呈淡红色。爷爷让我喝了一口,有点怪怪的香味,很不好喝。爷爷却喝得津津有味,他喝了几口还吟起了古诗:“共存菖蒲酒,君王寿万春。”我不懂诗的意思,只大口吃着香喷喷的粽子,还有倭豆韭菜糯米饭,再用红烧肉过口,这味道至今尚留在齿间。约定俗成的宁波端午风俗,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浙东地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10.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简洁的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端午节习俗。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11.品读第①段中画横线句,分析多感官描写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第①段:随着熊熊的烈火,锅里的水开始哒哒地滚起来,带着竹箬清香味的蒸气不断地从锅边冒出来,弥漫灶间,香飘屋外,惹得在廊下玩耍的我口水直流。
12.有人认为第④段中作者花较多笔墨讲述李隆基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请简要说明理由。
13.读罢全文,孩提时的端午节习俗历历在目。你觉得作者黄梦燕先生在此文中寄寓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六、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
天下之肥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①也。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②,国之肥也。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③,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释】①肥:强壮;富足。②相正:互相匡正。③考:考察交往。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选贤与能( ) (2)盗窃乱贼而不作( )
(3)肤革充盈( ) (4)大臣法( )
15.乙文画横线句未作断句,请仔细揣摩,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16.《桃花源记》中有“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的描写。甲文中与此句意思类似的句子是:
17.阅读甲乙两文,结合具体内容,说说儒家描绘的“大同”“大顺”社会有何共同之处。
七、作文
18.写作
除了端午,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春节、元宵、清明、中秋、重阳、冬至等等,它们既承载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极大丰富了国人的日常生活,童年的端午节就给作家黄梦燕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那么,你记忆中最深刻的又是过什么节呢?
请以《孩提时的___________节》为题,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感受。
要求:①补全题目(端午节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出现校名、人名等透露作者真实身份的信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腾 绚 骤
2. 白露为霜 往来翕忽 气蒸云梦泽 潭影空人心 拣尽寒枝不肯栖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3.(1)庄子《北冥有鱼》中创造出来的鲲鹏,能展翅九万里,形象宏大,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华为集团将芯片取名为“鲲鹏”,蕴含了该集团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积极探索未知的企业精神。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创新科技,必将凭借时代新风,在未来处于世界科技的最前沿。
(2)在时局艰危、兵荒马乱,自身漂泊不定、处境凄寒之际,诗人有感于岳阳城的辽阔巍峨,以鲲鹏图南自况,寄托穷且益坚、老当益壮、忠君报国之志。
4.示例一:向同学推荐。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读物,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阅读该书,不但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谆谆教诲,也能对我们未来的人生产生深远影响。
示例二:向家长推荐。傅雷通过书信的方式对话儿子,对其生活、艺术等方面进行悉心指导,家长阅读该书,可以借鉴傅雷的教子之道,在如何处理亲子关系这一问题上得到启发。
5.该情节的设计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孙少平与保尔拥有类似的命运:保尔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在参与革命的过程中,曾多次濒临死亡,但最终以钢铁般的意志重新投入革命,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孙少平出身于贫农家庭,从小心怀理想,凭借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一名煤矿工人,最终克服种种艰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6.B
7. 1年左右 亚成虫 交配、产卵,随即死亡
8.本文语言既准确又生动。第一段文字用了“仅”“目前”“已知”等限制性词语(运用具体数字)对蜉蝣的外形、种类进行介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第二段文字用了“倾尽”“陪伴”等词语,将蜉蝣拟人化,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
9.蜉蝣的生命固然短暂,但它在如此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倾尽全力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是它生命的意义。蜉蝣的“朝生暮死”启示我们:要享受并珍惜人生的大好时光,在有限的生命中,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创造出自己的价值,让人生更灿烂。
10. 裹粽子 涂雄黄 喷雄黄酒
11.“熊熊”“滚”“冒”“弥漫”等词,从视觉角度表现煮粽子火势猛,蒸气多;“哒哒”,拟声词,从听觉角度形象地表现锅中沸腾的声音;“带着竹箬清香味”“香飘”从嗅觉角度写出了粽子煮熟后清香诱人。这些词语生动细致地描写了煮粽子的经过,让人垂涎难忘,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端午习俗的喜爱。
12.我不同意。李隆基的故事解答了“我”对端午贴钟馗像的疑惑,体现孩提时的“我”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出贴钟馗画像的由来,富有传奇色彩;承载了民间驱邪祈福的美好愿望。
13.文章通过回忆“我”童年时与母亲、爷爷、邻居等人过端午,寄寓了作者对儿时美好生活的怀恋。文末“约定俗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亮丽的文化名片”等词则表达了作者对民风民俗代代相传的欣喜与自豪。
14. 同“举” 伤害 满 守法
15.父子感情坚定深厚,兄弟和睦,夫妻和顺,是家庭的富足。
16.男有分,女有归。
17.共同之处:①从甲文人人安居乐业,社会太平安定,乙文“天下之肥”,可知国家昌盛、百姓和乐;②从甲文“讲信修睦”,乙文“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可知社会和睦,讲究诚信;③从甲文“男有分,女有归”,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乙文自天子至百姓等社会各阶层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可知人人各司其职。
18.范文:
孩提时的端午节
孩提时的端午节飘散着浓浓的香气。
听爷爷说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房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
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游行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孩提时的我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可如今大家多上城市奔波,乡村的端午节也不似往日的热闹了,孩提时的端午节令人难以忘怀!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