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年级科学《形状变了》教学设计4.2形状变了【教学分析】本课先从“玩跳跳球”场景展开,让学生观察跳跳球的变化,发现形变。教材再进一步设计观察活动,身边常见事物是否都会发生形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力不能使硬的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吗?”基于认识基础,多数学生会给出这样的结论:力可以改变软的物体的形状但不能改变硬的物体的形状。基于此,教师可根据制订的计划,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做好记录,并对这一结论进行反思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达成知识目标“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教学目标】1.对皮球、橡皮筋、塑料瓶、桌子等材料用力感知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2.通过实验感知力对软硬物体的作用。3.通过学习让学生养成爱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难点:力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器材准备】气球、橡皮筋、塑料瓶、桌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能用调皮的鬼脸给老师打个招呼吗?老师也用鬼脸动作向同学们问好。老师的脸刚才发生变化了吗?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让脸发生了变化?二、讲授新课(一)活动:跳跳球仔细观察,跳跳球有了怎样的变化?学生1:“往下用力时,球被压扁了。”学生2:“跳起来时,球又变圆了。”教师:从同学们的谈论中,我们感受到:用力往下或起身跳起,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二)观察观察:教材 35 页的图片材料:气球、橡皮筋、塑料瓶、桌子对上述物体用力,看看它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然后同学之间交流,抽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1:用力后,皮球变扁了。学生2:用力越大,皮筋伸展的越长。学生3:用力后,桌子没有明显的变化。学生4:用力捏塑料瓶,瓶子会变瘪了。(三)表达交流通过上述实践,你有什么发现呢?与大家分享一下吧。学生1:用力后,有了物体变扁了,有的变长了。学生2: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学生3:力只能使软的物体变形。学生4:力不能使硬的物体变形吗?教师:力能不能使硬的物体变形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完成下面的实验。(四)、实验探究师:(PPT出示两个装满水的瓶子,一个塑料瓶,一个玻璃瓶)(PPT 出示实验方法:)请你用力挤压瓶子,观察瓶子的玻璃管里的水柱有什么变化,并写在记录单上。生:( 汇报交流。)师:玻璃管里的水柱变化说明了什么?生:(根据实验现象,尝试解释,得出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软的物体变化比较明显,硬的物体变化难以用肉眼观察,但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帮助我们观察。)三、反思评价师:这次探究活动你做得好不好?生:(交流自己的想法。)(设计意图:教师通过问题指导帮助学生对本次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板书设计:4.2 形状变了软的物体 形状变了硬的物体 形状变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