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分析与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分析与设计

资源简介

七上第四课《友谊与成长同行》《深深浅浅话友谊》教学分析与设计
一、教与学的情况分析
1.对应课标: “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和“在集体中成长;”“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和成人交往,体会交往与友谊对生命成长的意义。”
2.教材分析:观点:友谊和朋友是人生中永恒的话题。交往能力和良好的交往品质是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初中生同伴交往越来越密切,同伴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学会与同伴交往在他们生活意义重大。
关系:本课时在上一课时学生梳理自己的朋友圈,认识友谊的力量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友谊的特质,澄清友谊的困惑。内容:本课时有两目组成:第一目友谊的特质,围绕着“友谊为什么能如此打动我们”这一问题阐述友谊的重要特质:亲密、平等双向、心灵相遇。第二目友谊的澄清,围绕着友谊的改变、竞争对友谊的影响,友谊与原则等令学生困扰的问题,通过“探究与分享”对这些问题逐个进行澄清。作用:本框的学习对于学生在新环境下走出友谊的误区,建立真正的友谊意义重大。
3.学情分析:基础:进入初中后,学生逐步离开父母的怀抱,更多的寻求同龄人的认同,同伴关系对学生影响越来越大,建立真挚的友谊是他们的内心的渴望。问题:但他们对友谊的认知缺乏理性的思考,存在许多交友的误区,如:讲义气是真友谊,竞争与友谊相冲突等,需要通过师生一起探索澄清。
4.教学目标:
(1)通过“友谊的回味”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认同友谊的一些重要特质:亲密关系,平等、双向,体会友谊是心灵的相遇。(2)通过“友谊的澄清”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认识到友谊会改变,竞争不影响友谊、友谊要讲原则,澄清友谊认识误区,提高辨别能力。
(3)通过“友谊的典范”的教学设计,感受马恩之间浓厚的友谊,激发学生对志同道合友谊的向往之情。
5.教学重点: 友谊的特质;只有理解友谊的特质,才会深刻理解友谊,更好把握自己的友谊。
6.教学难点:友谊的澄清。限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现实交友中这些困惑,对学生的影响大,认识处理好这些问题比较难。
7.教学方法:情境分析;对话交流;角色扮演;合作学习。
8.教学准备:搜集自己及本班学生交友的照片,制成音乐相册。寻找名人友谊故事。
二、教与学的流程设计
本课教学划分为三大板块:一、友谊的回味;二、友谊的澄清;三、友谊的典范。
导课:以歌曲《友谊地久天长》为背景,选取学生与朋友交往照片制成音乐相册播放。进入课题。
(设计意图:生活场景导入,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导入课题。)
板块一:友谊的回味
1、友情分享:说说和朋友在一起的故事,分享你的交友感悟。
(提示:可选择学习、生活的一些场景,讲述你们如何认识?如何相处?一起做些什么事?你对友谊的看法?)
交流归纳:教师板书。得出友谊的三大恃质。亲密关系;平等、双向;2、质疑思考:(1)朋友间亲密的关系来源于什么?(2)帮助朋友是否觉得自己会受到损失?(是否会吃亏?)(3)平等、双向是否意味着对等,双方的付出与接受完全一样?
归纳总结:P44、45和朋友在一起,这种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3、阅读提升:诗经《木瓜》P45
4、探究与分享:友谊与功利。P45。(1)阅读情景。角色分类。
(2)思考问题:①你能理解B同学的想法吗?②为什么A同学会觉得无语呢?③A同学该继续与B同学交往下去吗?
(3)名言感悟: “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以心相交,方能成其久也”。——王通(隋)
问:“心”是指什么?体现在哪里?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洗礼。P46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友故事分享,思考友谊的特质,通过情境分析、名言感悟、突破友谊是心灵的相遇难点。)
师:过渡:当然,随着同学们的长大,我们交友的范围会越来越广,朋友越来越多,但也可能会碰到困惑。比如老师最近就遇到了困惑。
板块二:友谊的澄清
探究与分享1:老师与小学好友相遇的故事。
国庆假期碰见了久违的小学要好同学,但相对少言,淡淡分别。
(1)教师讲述,场景重现(2)思考交流:我们都希望友谊能地久天长,为什么希望会落空?面对渐行渐远的友谊,我们该怎么办?
(3)总结归纳:澄清1:友谊会变。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P46
2、探究与分享2:“我和小美的故事”P46
(1)阅读情景。(2)讨论交流
问1:竞争会伤害友谊吗?
问2:如果朋友赢,是否就意味着自己输?
(3)名言分享、视频感悟: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法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析义理解。
播放:奥运会林丹和李宗伟对决视频,朋友加对手的故事。思考林丹和李宗伟是如何看待竞争与友谊的?
(4)归纳总结:P47 澄清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过渡:当然在集体中,朋友相处时,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烦恼:P47小川带给我的烦恼。
3、探究与分享3:“小川带给我的烦恼”P47页
(1)观察情景(2)讨论分享:问1、小川带给我的烦恼是什么?
(两难选择)问2、怎么解决这个烦恼?
(3)归纳总结:澄清3: 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设计思路:选取自己和学生交友的生活片断,对话分析,走出友谊的误区。)
板块三:友谊的典范
幻灯出示: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
问1:马、恩的友谊被人称为伟大的友谊,为什么?
问2: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友谊故事?共同点在哪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感受和探讨伟大友谊的过程中,实现情感的升华。)
教师寄语: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烦恼。梳理对友谊的感受,澄清对友谊的认识,是我们成长必经的历程。
课后行动:检视自己对友谊的认识,看看自己是否“够”朋友。
(设计意图:课内延伸课外,反思自己,加深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