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练习及解析粤教版信息技术必修二《信息系统与社会》1.某市政府门户网站建立了民意征集栏目,通过市长信箱、投诉举报、在线访谈、草案意见征集、热点调查、政风行风热线等多个子栏目,针对政策、法规和活动等事宜开展民意征集,接收群众的咨询、意见建议和举报投诉,并由相关政府部门就相关问题进行答复,此项功能主要体现电子政务( )服务的特性。A.政府信息公开 B.公益便民C.交流互动 D.在线办事【解析】教材P10在线政府的特点:科学决策、公开透明、高效治理、互动参与C一、单选题2.电子商务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电子商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子商务涉及信息技术、金融、法律和市场等众多领域B.电子商务可以提供实体化产品、数字化产品和服务C.电子商务活动参与方不仅包括买卖方、金融机构、认证机构,还包括政府机构和配送中心D.电子商务使用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在线支付方式进行商务活动,因此不包括网上做广告和网上调查活动【解析】教材P21,电子商务D一、单选题3.电子计算机从数值应用到非数值应用,在电子计算机发展史上是一个飞跃。电子计算机自诞生以来,已经历了五代,每一代都是以( )的更新为标志的。A.运算速度 B.存储容量C.智能程度 D.电子元件【解析】教材P45,计算机的发展以硬件物理器件的变革为主要特征,先后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多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变革。D一、单选题4.某体育设备厂商已经建立覆盖全国的分销体系。为进一步拓展产品渠道,压缩销售各环节的成本,拟建立电子商务网站,用于直接接收体育爱好者的订单,这种电子商务属于( )模式。A. B2B B. B2C C. C2C D. B2G【解析】教材P23B2B:Business to Business,企业与企业间的电子商务B2C:Business to Consumer,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C2C:Consumer to Consumer,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电子商务B2G:Business to Govermment,企业与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电子商务B一、单选题5.在信息社会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是基本的经济形态。以下说法中,不属于信息经济的特点的是( )。A.人力资源知识化B.降低了获取信息与知识的成本C.以创新核心技术应用为主D.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解析】教材P9,信息经济的特点:人力资源知识、以创新核心技术应用为主、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经济水平发达B一、单选题6.电子政务是一个包含内容广泛的政府转变创新行动,通过发挥与利用( )的驱动作用,发展与传递高质量、无缝、集成的信息和公共服务,重构政府部门的业务和流程,整合系统应用及功能,实现以公民为中心的电子包容和电子民主。A.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B.网络通信技术C.信息和通信技术 D.信息安全技术【解析】教材P10,在线政府C一、单选题7.以下关于数据交易市场的说法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数据交易市场是大数据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B.商业化的数据交易活动催生了多方参与的第三方数据交易市场C.数据交易市场通过生产、研发和分析数据,为数据交易提供帮助D.数据交易市场是大数据资源化的必然产物一、单选题C8.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下对于信息技术的影响,描述不正确的是( )A.信息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变革,带动了人工智能等尖端技术的发展B.信息技术使得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C.信息时代,国家的各方面活动都建立在信息基础设施和和信息系统的支撑上,将更为安全可靠D.信息时代下,人们习惯于在网络中进行交流,人际关系趋于冷淡一、单选题C9.以下不属于信息社会的重要特征的是( )。A.以知识为基础的信息经济是最基本的经济形态,知识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资源,以知识和人才为基础,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B.政府是最大的公共信息的采集者、处理者和拥有者C.文化模式日趋虚拟化、单一化D.工具数字化、方式数字化、内容数字化的社会生活,塑造出一种全新的生存与发展方式【解析】A(教材P9信息经济),B(教材P10在线政府), C(教材P23改变人们生活与交往方式),D(教材P8数字生活)C一、单选题开放化、大众化10.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 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语。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 )的关系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样密不可分。A.电子计算 B.数学计算 C.模拟计算 D.云计算D一、单选题11.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申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随后多地政府携手知名互联网公司,打造最美智慧城市新形象。而“互联网+”也将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以下对于“互联网+”描述不正确的是( )A.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将会产生新的消费模式B.“互联网+” 就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简单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C.传统百货卖场+互联网有了网上商城,传统银行+互联网有了电子支付,传统交通+互联网有了线上打车D.“互联网+”能够促进传统行业的升级换代。比如通信行业,来自数据流量业务的收入已经大大超过语音短信的收入,促进了运营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变革升级B一、单选题12.以下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的技术是( )。A.微电子和纳米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C.3D打印技术 D.传感技术【解析】教材P15,3D技术3D打印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C一、单选题13.信息社会本质上是“以信息活动为基础”的社会,以下关于信息社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和分享信息及知识B.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在信息社会决定其发展力C.信息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具有包容性和全面发展的社会D.在信息社会,个人、社会和各国人民均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潜力【解析】教材P7,信息社会的概念。一、单选题B14.虚拟现实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专用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以下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特征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交互性 B.沉浸感. C.真实性 D.想象力【解析】教材P14,虚拟现实技术。一、单选题D15.信息技术的定义是: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称为信息技术。在仿生学的角度中,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通常被比喻为人的不同器官。其中,被喻为人的“感觉器官”的是( )。A.传感器 B.通信系统C.虚拟现实系统 D.计算机【解析】教材P14,传感器能够自动检测信息并传输的设备。一、单选题A16. 2021年4月16日,有“云中巴士”之称的无人驾驶轨道交通“云巴”,在重庆市璧山区开通运营。这是一种采用车载电能驱动、无人驾驶技术的小运量轨道交通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新交通技术,将有效解决城市短途和小运量出行。“云巴”的开通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A.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B.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C.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D.信息应用集成化和平台化【解析】教材P13,信息服务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标志性产品无人自动驾驶汽车。一、单选题C17.利用移动终端里的APP软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网络购物或者听音乐、看电视,出行时可以随时查看目的地的具体位置和天气情况等,这体现了以下哪一个信息技术发展趋势 ( )A.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B.信息处理的集中化和大数据化C.信息服务的智能化和个性化D.信息应用集成化和平台化【解析】教材P13,网络互联的移动化和泛在化。一、单选题A18.VR能实现沉浸式教学,将“游戏+学习"合二为一,激发孩子潜能,全面推动教育智能化、创新化,让每个教育机构、每个家庭、每个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体验到互动特色教室带来的沉浸式学习体验。VR指的是( )。A.传感技术 B.虚拟现实技术C.增强现实技术 D.体感技术【解析】教材P14,VR虚拟现实技术,AR增强现实技术。一、单选题B19.( )的发展,使得电子器件的尺寸不断缩小,集成度不断提高,功耗降低,性能得到调高。A.微电子技术 B.纳米技术C.虚拟计算 D.3D技术【解析】教材P115,微电子和 纳米技术。一、单选题A20.信息技术发展脉络的顺序是( )。①以数据为核心 ②以计算机为核心 ③以互联网为核心A.①②③ B.③②①C.②③① D.①③②【解析】教材P11-12,信息技术的发展脉络。一、单选题C二、判断题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其中创造性劳动投入比例不断上升,模仿性脑力劳动投入比例有所下降。( )【解析】教材P22,信息技术改变人们生产与工作方式2.信息社会是一个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交织并存的社会。( )【解析】教材P9,数字生活√√二、判断题3.计算思维是指个体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在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解析】教材P24,培养人们计算思维方式。4.信息社会本质上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 )【解析】教材P7,信息社会的概念。5.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 )【解析】教材P14,传感技术√×√信息活动三、思考题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信息社会特征,自觉遵守信息社会规范,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形成对人与世界的多元理解力,负责、有效地参与到社会共同体中,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合格公民。为增强自己在信息社会的适应力,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学涯规划或职涯规划)。【参考答案】从以下几方面作答1.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等特点;2.上网查找自己喜欢领域的专业要求和招聘要求;3.分析信息社会的发展趋势,思考未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4.根据上述提示,制定自己的学涯规划或职涯规划。四、情景题阅读材料《未来已来》,以信息社会的特征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阐述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们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未来已来信息社会已经到来,实践、理论的创新都已有很大的突破。中国选择“互联网+”作为新时代推进信息化的核心策略,在对经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未来走向。中国正处在一个新时代,增长方式、发展模式、发展水平、经济形态、社会形态、治理体系等都处在加速转型的过程中。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创造历史性机遇,催生互联网+、共享经济、3D打印、智能制造等新理念、新业态。中国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创新,我们最深沉的民族稟赋,再次焕发出撬动地球的力量。四、情景题【参考答案】教材P20-25,信息技术的影响1.提升社会建设水平2.促进工农业生产变革3.提升电子商务可靠性4.改变人们生产与工作方式(1)信息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源,脑力劳动投入比例不断增加(2)互联网促成一种人人参与、人人互动的社会化格局5.改变人们生活与交往方式(1)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而人际关系趋于冷淡(2)数字化生活与信息交流方便快捷,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