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关爱他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关爱他人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 学 设 计
课题 7.1 关爱他人 单元 三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积极奉献社会》的第一框题。第三单元在前两个单元的基础上进行了更高层次的提升。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过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等社会生活规范,树立了责任意识,从而为本课“关爱他人”的学习打下基础,也为下一框题“服务社会”做了铺垫。所以,本课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主要涉及的问题是如何关爱他人,具体包括两大问题: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关爱他人是一种艺术。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关爱他人时能做到心怀善意、尽己所能、掌握策略等问题。
学习 目标 政治认同:感受关爱的力量,增强关爱他人的意识 道德修养: 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法治观念: 运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分析关爱他人的意义 健全人格:懂得关爱要尽己所能,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责任意识:知道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了解关爱对他人、社会和个人的意义
重点 关爱他人的作用
难点 掌握关爱他人的策略,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组织教学 复习检测 请阐述承担责任付出的代价包括哪些。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选择的责任? 导入新课: 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的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对老奶奶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你怎么看待这位女士的行为? 小结:关爱是一句真诚的话语,是一个轻轻的动作,是一个温暖的眼神。 准备教材等学习用品 思考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学生读老奶奶的故事,评析女士的行为。 检测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同学们评析行为,初识关爱。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1.材料分析:放学后,小鸣和妈妈 约好一起去买生日 礼物,约定六点钟在商场门口见面。为了节省时间,小鸣决定自己坐公交车去和妈妈会合。因为没有听清楚公交车报站,小鸣下车后才发现下错了车。可还有十分钟就六点了……小鸣想给妈妈打个电话,却发现手机没电了,于是向旁边的一位阿姨说明情况和请求,之后…… (1)阿姨没有帮助小鸣,小鸣是什么感受? (2)阿姨帮助了小鸣,小鸣是什么感受? (3)预测一下,这件事可能对小鸣产生什么影响呢? 小结:一念之间,如坠寒冰;一念之间,如沐春风 (4)什么是关爱? 小结:在长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成长;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们增强学习信心; 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我们更懂得友谊的珍贵…… 2.认识关爱——分享你的关爱故事 七嘴八舌:请同学们来分享生活中一件被关爱或关爱他人的感人小事,说说你当时的感受。 关爱的作用? 关爱的特点? 3.探究与分享: (1)你如何评价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 小结: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是共同关爱老人的表现,体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令老人深受感动,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他们的行为传递了社会正能量,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2)你从中体会到关爱具有怎样的作用? 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故事分享:肉类加工厂的故事 这是一个发生在肉类加工厂的真实故事。 下班前,一名工人进入冷库检查,冷库门突然关上,他被困在了里面,并在死亡边缘挣扎了5个小时。 突然,门打开了,工厂保安走进来救了他。 事后有人问保安:“你为什么会想起打开这扇门,这不是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啊!” 保安说:“我在这家企业工作了35年,每天数以百计的工人从我面前进进出出,他是唯一一个每天早上向我问好并下午跟我道别的人。” “今天,他进门时跟我说过‘你好’但一直没有听到他说‘明天见’。” “我每天都在等待他的‘你好’和‘明天见’,我知道他还没有跟我道别,我想他应该还在这栋建筑的某个地方,所以我开始寻找并找到了他。”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小结: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过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目标导学二: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探究与分享 思考: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遇到类似的情况,你怎么办? 小结: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道义上给予支持;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给予关怀。 阅读感悟——墙上咖啡 一日,和朋友在洛杉矶一家有名的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坐在我们旁边的那张桌子旁。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 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但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不过由于事不关己,我们喝完咖啡,付了钱,就走了。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此人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氛围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着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着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揭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是面带笑容。而那位穷人,他进来时无须降低自己的尊严讨要一杯免费的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 多付款的那杯咖啡叫待用咖啡,你付钱了,但并不知道谁会享用它。这就是有爱和美的世界。尊重他人是融入血液的一种修养,从不刻意,发乎内心。 思考: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呢? 材料分析:扶不扶 故事分享: 这是二战期间一位德国老人的故事。有一天,一个身穿风衣、头戴礼帽、提皮箱的男人在他家院子栅栏外徘徊。他观察良久,然后走上前去对那人说:“先生,您是否愿意帮我把栅栏里的这堆木头扛到那边去,我老了,扛不动了。”男人眼睛一亮,连声答应,脱去风衣礼帽,然后很卖力地把木头扛过去并码放得整整齐齐。那天晚上,满头大汗的客人心情舒畅地在厨房里与主人共进晚餐,然后又踏上旅程。整个战争期间,城里逃难的人很多,老人家里的那堆木头无数次地被从院子的两头来回扛过,而每搬一次,就会有一位客人与他共进晚餐。 其实,那堆木头根本不需要搬运。 曾经不理解“嗟来之食”中那个齐人的所为,读了德国老人的故事,我才顿然感受到人的尊严在其中的呐喊。 思考:读完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拓展空间 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为此,让我们拟订一份关爱宣言,让关爱的春风吹拂每个人的心田。 从今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关爱他人,善待自己。 在社会生活中: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并回答问题。 如:阿姨帮助了小鸣,小明会感受到关爱,温暖,幸福等…… 学生回答: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学生分享自己的关爱故事,归纳作用: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 学生归纳: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增进信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学生读故事,分析回答,如:维护稳定,促进和谐,彰显正能量,给人温暖希望,传递美好情感,维系友好关系,收获幸福…… 名言过渡,引出下一目内容。 学生探究,评价他们的观点,并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阅读故事——墙上咖啡,理解并谈感悟。 学生交流故事启示,如:关爱他人要以理解、尊重为基础。 学生尝试探究,如:如今,扶老人成了高风险动作,无疑刺痛了不少国人的心。我们不必评判究竟是“老人变坏了”还是“坏人变老了”,而更应该反思,为何善举遭遇“寒冬”?为何信任总被掌掴?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当下,人们的交往、情感变得微妙,加速进入“陌生人社会”,这让互信的成本大幅提高,于是一些人就有了“总有刁民想害朕”的警惕心理。 学生参与探究,讨论并完善关爱他人在社会生活中,各种情境中的具体做法。 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阿姨帮助小鸣、阿姨不帮助小鸣时,小鸣的感受,使学生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引导学生初识关爱。 分享你的关爱故事,通过引导学生七嘴八舌来分享生活中被关爱或关爱他人的感人小事,结合自身谈感受,同时引出关爱的作用以关爱的特点。 探究与分享环节,利用教材中售票员、司机和乘客们的行为评析,引导学生分析关爱的作用,使学生明确关爱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互谅互让,相互尊敬,与人为善。 借助“肉类加工厂的故事”,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更深切地明确: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这一深刻道理。 名人名言,引出下一目内容。 利用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各种观点,并探究遇到类似情况,应怎么办?从而使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这一道理。 阅读感悟——墙上咖啡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联想故事启示,从而使学生明确:关爱他人要以理解、尊重为基础。 选取社会上的热点现象——扶不扶?引导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关爱,同时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 通过二战期间德国老人的故事,引导学生明确: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这一深刻道理。 拓展空间环节,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情境的做法,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之中。
检测目标 1.对如图漫画“伸出你的手,奉献爱心”理解正确的是( D ) ①传递爱心,播种快乐,关心别人,幸福自己 ②关爱他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③关爱他人要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从关爱老人和孩子开始 ④真诚的关爱比金子还要宝贵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为了关心孩子的成长,小菲的父母经常偷看她的日记和作业,并对她正当交友活动进行干涉,不准她和男生交往,不准上网。对小菲父母的做法,正确理解是( B ) ①这种关爱侵犯了小菲的隐私 ②关爱是一门艺术,应该考虑对方的心理感受 ③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要讲究策略 ④父母是为了关心小菲的成长,小菲应无条件接受这种关爱 A.①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3.你先帮助和关爱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回报你。从这个角度讲( D ) A.关爱就是关心爱护 B.关爱能增进信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C.关爱能赢得他人尊重 D.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4.眼睛完全看不见的小陆说,他现在每天给很多病人推拿,从上午8点忙到下午3点多,感觉快乐又充实。从他的言词中,你感受到( C ) A.关爱他人是一种负担   B.关爱他人是一种责任 C.关爱他人是一种幸福 D.关爱他人要从大事做起 5.一次环保举动演绎成一场爱心接力,新疆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38名大学生在三年里,用拾来的20多万个废弃瓶子换来的钱,资助一位75岁的尤努斯老人和他带着的22岁的瘫痪儿子在乌鲁木齐就医。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D ) ①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 ②关爱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③这场爱心接力是幸福的接力 ④这场爱心接力已到达爱心传递的终点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学生以组为单位,观看幻灯片出示的检测题,讨论并交流,从而总结出正确的答案,巩固和理解好本节所学内容。 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检测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关爱,为什么关爱他人以及怎样关爱他人。知道关爱他人是维系友好关系的桥梁,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关爱他人、收获幸福;懂得了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还要讲究策略。关爱他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长期付出努力和共同行动。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充满爱的阳光。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