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身工导学案 (2)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 包身工导学案 (2) 人教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

资源简介

1.包身工
【学习目标】
1.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常识,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
2.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文章的结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
3.学习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4.联系时代背景,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把握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和对黑暗制度的谴责。
【重点难点】
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理解本文选材和结构的特点,学习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3.把握文章典型场面、人物描写和抒情议论片段所表达的深层意思及语言特色。
预习案
【学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材助读】
(一)走近作者
夏衍: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县人。著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日本,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太阳社,是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主编《救亡日报》和重庆《新华日报》副刊。解放后,任全国文联常务委员、文化部副部长等。曾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剧本,并把小说《祝福》《林家铺子》等改编为电影文学剧本。
(二)背景资料
本文是作者于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调查研究,实际考察之后写出来的。1936年,发表在《光明》(左联机关刊物,沈起予主编)的创刊号上。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以后到抗日战争以前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社会黑暗情况。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破产,加上地主的剥削,农民生活极为痛苦。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来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日本资本家为避免罢工的威胁,就更大量地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这篇文章以铁一般的事实,生动地记载了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包身工制度的罪恶。
(三)相关知识
1.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采访报告等的总称,是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因为它是“报告”,就要求所反映的是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其特点:新闻性、文学性、真实性。
2.《包身工》是中国最早的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预习自测】
给加点字注音
蠕动( ) 拎着( ) 弄堂( ) 游说( ) 抹( ) 辊( )执拗( )
簿子( )籼米( ) 莴苣( ) 揩地板( ) 搽粉( )
蹒跚( )骷髅( ) 谄媚( ) 怔住( ) 锭子( )
教学案
【合作探究】
1.本文是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的?在这些时间段“包身工”在干什么?
2.根据包身工的活动,给文章划分层次。
3.本文题目是包身工,请根据课文内容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并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包身工为题?
4.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
5.作者是如何预言包身工制度的发展趋向的?
6.作者全方位地细致反映包身工悲惨遭遇的目的是什么?
【课堂总结】
铭记历史,永不遗忘。我们不能改变历史,但是可以从我们历史上最羞耻的一页中学到很多东西。往事不堪回首,历史的车轮缓慢向前行,人性的觉醒、文明的进步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越来越重视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今天,我们回顾历史,讨论现实,是为了历史的惨剧不再发生,是为了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
巩固案
【基础达标】
1.下列加粗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饲养 伺候 窥伺 后嗣 祠堂
B.瞌睡 溘然 磕头 嗑瓜子 唠嗑
C.墙壁 璧玉 复辟 开辟 避难
D.褴褛 丝丝缕缕 屡教不改 伴侣 履历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横七竖八 蠕动 儒子牛 蜂涌而至
B.生死由天 嘈杂 执拗 不假思索
C.血肉之驱 见机 反射 生杀予夺
D.步履蹒跚 声吟 欧打 草煎人命
3.下列横线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组是
①“________住的是洋式的公司房子。吃的是鱼肉荤腥。”
②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无序地________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③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________,自由地________,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 )
A.不用说, 冲出 保藏 运用
B.不用说? 跑出 收藏 使用
C.还用说? 冲出 保藏 使用
D.不用说, 跑出 收藏 运用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5.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句( )
A.目前,电子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提高和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B.水稻基因在已知的各类植物基因组中是最大的,共4.3亿对碱基,约为人类基因组的七分之一。
C.世界银行指出,美国发生的“9·11”恐怖袭击事件将会延长东南亚地区经济萧条的时间,从而对该地区的贫困人口造成伤害。
D.不久前,中国入世谈判代表龙永图做客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就入世后人才问题发表独到的见解。
6.下列句字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所以,每个“带工”所带包身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手面和财产。
B.“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
C.第二,包身工都是新从乡下出来,而且她们大半都是老板娘的乡邻,这一点,在“管理”上是极有利的条件。
D.打死不干事,在这种情形之下,包身工当然是“人人得而欺之”了
【延伸拓展】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目前,武汉市劳动部门在劳动监察过程中发现,一家私营企业长期使用不满14岁的儿童在企业做工,这些孩子每天早晨六点上班,晚上八九点钟才下班,有时工作时间更长,还没有工休日。
8月27日,上海市劳动监察部门也在一家日资企业——上海景条公司发现了相同情况,一次查出该公司使用童工逾10名,14岁的孙贵月从7月26日至8月25日,加班加点工作达87.5小时!除此之外,劳动监察部门还查出该公司违法用工的其他情况:经政府批准使用的劳动力仅有35人,而公司非法招用的有300多人;员工工资低于上海市最低工资标准,且员工工资每月只发一半。
面对这些非法用工企业,武汉、上海市的劳动监察部门均明确表示:绝不容许现代“包身工”在该市存在,政府将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然而,“包身工”并不只出现在武汉、上海,近年来在河南、山西、湖南、北京等地均有出现。
今年7月,北京和安徽的一家劳务输出公司联手,将自己的同胞卖出了国门,到新加坡做了一次“包身工”。行前劳务输出公司向打工者保证,在新加坡每人月薪800新加坡元,技术工不少于1 200新加坡元。17名打工者向合肥公司交了2 500元人民币的报名费、1.2万元人民币的杂费和2万元人民币的押金后,踏上了南下出国就业的旅途。他们没想到,在新加坡迎接他们的中国籍工头,在与他们签订了用工合同后,就开始恶狠狠地威胁说:“你们谁不在这里好好干,不死也要脱层皮!”每天按8小时工作制付薪,工作时间却是11小时;许诺中的4人一间空调房,成了8个人挤在一起的集装箱;荤素搭配的营养配餐,成了类似面糊糊的饭。强烈要求回国的打工者,最终只得到40新加坡元的工钱。
非法劳务黑市须整治,据劳动监察部门调查,沦为国内“包身工”的打工人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那就是在劳务黑市上轻信用工者的谎言,等醒悟过来时,已身陷“囹圄”,不仅身上分文皆无,证件被扣,而且失去人身自由。
今年4月,河北省沧州市南皮县大浪乡村民周某就在石家庄市火车站前的劳务黑市上被骗。那天他在那里找工作,一个老板声称需要“拌猪饲料”的员工,日工资20元。第二天周某与其他7个打工者却被老板送到了距定州市15公里左右的一个砖窑,成了该砖窑30多个“包身工”中的一员。他们被逼在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外逃的员工追回后均惨遭毒打。5月20日晚,周某侥幸逃脱,后在当地公安部门的帮助下,才将其他员工解救出来。
5月2日,河南省辉县警方从该县常村镇“黑窑”里也解救出了40名打工者,他们大都是从郑州市二马路附近的劳务黑市上被骗去的。这些打工者没日没夜地工作,不仅没有工资,有的还被打成重伤,或不明不白地“失踪”。
“包身工”事件之所以愈演愈烈,屡禁不止,最关键的原因还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心慈手软”,甚至在发展和保护地方经济的借口下,不对用工企业进行有效的劳动执法监察,对地方企业出现的“包身工”现象处理不及时,有的甚至听之任之,有的甚至为非法用工者开脱。
“包身工”的出现是近年来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民盲目外出打工以及劳动监察部门疏于管理的结果,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生,不仅严重违反了《劳动法》,侵害了打工者的权益,而且诱发了许多不安定因素,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当地形象。目前这种违法用工行为已经在各地蔓延,各地政府、工会、劳动和公安部门虽然进行了多次打击,也解救了大批的“包身工”,但收效甚微。
为此,笔者呼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发生在身边的“包身工”事件,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既要从源头抓起,加强《劳动法》等法规法律的宣传,增强打工者和用人者的法制观念,同时要加大取缔和打击劳务黑市的力度,消除“包身工”滋生的温床和土壤;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对以身试法者决不姑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7.这篇文章中的“包身工”始终加着引号,联系文章,说说为什么。
8.从文章所列举的事例中可以看出,现代“包身工”有哪些不幸的遭遇?
9.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消除现代“包身工”的现象?
10.你认为现代“包身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一、蠕动(rú) 拎着(līn) 弄堂(lòng) 游说(shuì)赚(zhuàn) 抹(mā) 辊(gǔn)嘈(cáo) 执拗(niù) 簿子(bù) 籼米(xiān) 莴苣(wō jù) 揩地板(kāi)  搽粉(chá) 皮蹒跚(pán shān) 骷髅(kū lóu) 谄媚(chǎn) 噩梦(è) 怔住(zhèng) 锭子(dìng)
合作探究
1.明确:以包身工一整天的生活和劳动为线索组织材料:清晨起床→吃早饭→上工→放工。
(1)四点一刻:起床情形 居住低劣
(2)四点半钟:早饭情景 饭食粗劣
(3)五点钟: 上工情景 遭受虐待
2. 明确: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东洋厂的每一个锭子上面都附托着一个中国奴隶的冤魂!”)按时间顺序,抓住包身工们一天生活的三个场景,从吃、住、劳动条件等方面描述了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第二部分:(从“两粥一饭”到结尾)是全文的总结,作者概括了包身工们的非人生活,并提出了自己的愤怒控诉。
3.思路提示:报告文学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包身工》属于第三种,写问题。①包身工:旧社会一种变相的贩卖奴隶的形式,被贩卖的是女孩子,由承包人送到工厂去做工,身体无自由,工钱全归承包人所有。②本文的提法——包身工:“她们的身体,已经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给了叫做‘带工’的老板。”“包”:立“包身契”。名字的奇妙不仅在于这些女孩子近乎被拐骗,而且是一仆二主,一主是日本资本家(工头是拿莫温),一主是中国二老板,带工的。日本资本家称她们是“试验工”“养成工”,中国带工者称她们是“包身工”。以“包身工”为题,点名文章以包身工问题为中心;同时也暗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
4.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农村破产,特别是灾荒后贫苦农民无法维持生活,只好让儿女到上海当包身工。
三个原因:没有自由(身体属于带工老板,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安全(与外界隔绝,不受外界工潮的影响)、价廉(工资不及同类男工的三分之一)。
5.愤怒控诉野蛮的吃人制度,指出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
6.目的是使文章内容丰富,线索清晰而且富于批判的力度,给人以深深地震撼。
基础达标
1.D(A.sì,cì,sì,sì,cí;B.kē,kè,kē,kè,kē;C.除“开辟”中辟读pì外,其余均读bì;D.均读lǚ)
2.B(A孺子牛,蜂拥而至;C躯;D呻吟,殴打,草菅人命。)
3.C
4.B(A莘莘学子指众多学生;B不孚众望指不令群众信服;C趋之若鹜为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当;D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都从巷里出来了。)
5.A(谓语“提高”与宾语“专业技术人员”搭配不当。)
6.B(“呼喊”后冒号应为逗号。)
延伸拓展
7.文章中所说的“包身工”本质上是一种非法用工行为,虽然和夏衍笔下的“包身工”在遭遇上有相似的地方,但还不完全等同于旧社会的“包身工”。所以作者虽然借用了这一称呼,但还要加一个引号,以示区别。
8.劳动时间长、工资低、生活条件差、有的没有人身自由、经常挨打、工作条件恶劣。
9.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打工者和用人者的法制观念,取缔和打击劳务黑市,加大劳动执法、监察和打击力度。
10.劳动力供大于求,农村富余劳动力盲目外出打工。打工者法制观念不强。个别雇工者非法用工。劳动监察部门疏于监管。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