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爱是美的种子—《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比较阅读 活动设计一、活动课标分析一)、新课标提出,“诗词类文学作品的教学应重视评价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并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1.对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感情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内容和文字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散文,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掌握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4.学习掌握鉴赏诗歌、散文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二)、新课程标准在本课设计中的具体体现1、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全诗,能够说出诗歌的叙事情节,能从叙事中体会作者对大堰河深沉的挚爱之情;能够理解借景抒情的手法,能从情景交融的角度理解徐志摩对康桥的眷恋之情。2、学生通过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相关描写,能够理解并掌握“对比”“呼告”等手法的表达特点及作用;通过反复朗读,可以体会《再别康桥》新格律诗的格律之美,并能掌握“比喻”“拟人”等手法的特点及作用。提高诗歌的感知和鉴赏能力。3、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发现两首诗歌在结构上“多节诗,反复、铺陈的手法,第一人称,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以及内容上“主意象都像母亲一样(得到乳汁的喂养,被给予了慈爱与关怀;获取了青春生命的乳汁,被给予了智慧和自由情怀”的特点。4、在理解两首诗共同的主题——都表达了怀念赞美之情,情感的抒发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赞美大堰河到赞美普通劳动妇女;由对康桥的留恋不舍到对母校剑桥大学的爱恋难离)——的基础上,自主创作。二、活动依托教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选自部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此单元选取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有小说、诗歌、散文、话剧。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体现了现当代文学创作的多方面成就。把这些作品集中起来研读,可以对现当代文学创作的概貌有个大致的了解。《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写于狱中成名之作,是他献给心中的母亲--中国大地上的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苦的普通农妇的颂歌。诗中朴实真挚的强烈的感情,自有一种动人的力量,除了直接抒情,诗中还有许多叙述和描写,通过这首诗,学生可以感受现代自由诗的特点,体会大堰河这一形象的意义。 《再别康桥》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从形式上来说,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派“三美”的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通过反复朗诵体会诗节奏韵律,感受诗句的美,体会诗人的感情与诗歌的形式是如何完美融为一体的,是学习本文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艾青追求是诗歌的散文化,把现在自由体诗推向了新的历史高度。而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借鉴西方诗歌形式,融入中国传统格律,进行了新诗格律化的尝试。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推动了中国新诗的繁荣。本堂课通过比较阅读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诗歌艺术风格的差异,并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读诗,赏诗,写诗。三、活动背景分析:高二学生在高一必修上第一单元里已经有了一单元的现代诗歌学习,初步接触到了新诗的相关知识,有了基本的现代诗阅读基础。但是他们对现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基本上还停留在对诗词意义、情感的理解上,尚没有新诗鉴赏的理论基础,未能经过归纳总结而上升为鉴赏评价的能力。且由于新诗学习的时隔较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测试、写作中,接触现代诗的机会又较少,所以,学生对现代诗的鉴赏方法有所遗忘,审美水平有待提高。《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现当代文学中唯一的一课现代诗,两首诗虽都属新诗,但又不完全相同,一首自由诗,一首现代格律诗。因此这一课对学生巩固高一所学的现代诗歌知识、领悟并区分新诗格式、学会鉴赏新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加上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内容主要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因此,通过本次活动作业的比较阅读鉴赏,让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掌握新诗鉴赏的角度和方法尤其重要。所以,我确定,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在比较品味中体会新诗的运用技巧,在学生的交流合作、仿写新诗中提高审美能力。四、比较阅读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现代诗的相关常识、诵读技巧,作者情感。2、能力目标:品味诗歌并分析比较鉴赏现代诗歌。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五、活动学习方法: 自主诵读(生成感情)——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争议争鸣(鉴赏提高)——借鉴表达(形成能力)六: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两首诗歌,体味诗人真挚而丰富的感情。 2.比较鉴赏两首诗,找出二者在形式、内容及情感方面的异同点。 3.学以致用,仿写一两节现代诗。七、活动过程活动对象,高中一年级某班全体学生36人,分为6组,每组6人活动时间:课下或自习,待定活动地点:教室或学校会议室,待定汇报方式:通过网络,让学生收集、整理、完成对作品、作者背景等知识的了解掌握主持人组织好活动过程(课代表协助),尤其活动的衔接,过渡(课前查阅资料精心准备)活动第一阶段 知人论世,了解作者一组展示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真名蒋海澄(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 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画家。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1934年5月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1979年平反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副会长等职。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凌晨4时15分因病逝世,享年86岁。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二组展示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等。浙江海宁硖石人(今嘉兴市海宁市硖石街道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诗人,新月诗社成员、景星学社社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途中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不幸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第二活动阶段 悦读悦美-朗读诗歌,感受诗情主持人:高尔基说:没有太阳,花朵不会开放;没有爱便没有幸福;没有妇女也就没有爱,没有母亲,既不会有诗人,也不会有幸福。今天,我们一起来赏读的这两首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和《再别康桥》,都是诗人缘于爱的“美丽的”经典诗篇。苏轼说:“三分诗,七分读。”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两首诗的初步理解,自由朗读两首诗,力争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要求:1、读出情感2、读出形象3、读出节奏4、把握基调5. 诵读指导:慢读诗歌,恰当的展开联想与想象,脑海再现还原画面,注意通过抑扬顿挫、重音、拖音、徐疾等,读出诗的节奏和情感。评委:各小组长打分标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取其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如果分数还是一样,保留小数点后三位点评格式:朗读完后,用“我读出了诗人对大堰河/康桥的________之情。因为大堰河/康桥是_______的”的句式,简单谈谈自己的初读感受。(3)小组一起概括两首诗歌主要形象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二组展示:大堰河的特点:勤劳、善良、仁厚、慈爱......诗人的情感:怀念、感激、同情、赞美......康桥的特点:静谧、柔美......诗人的情感:留恋、难舍、离愁......活动第三阶段.比较异同,赏读诗韵(1)我们已经读出两首诗在意象和情感方面的不同,那么在格式和手法方面是否有相异之处呢?①老师引导学生比较阅读两首诗,完成下面的表格。比较《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的不同三组展示,其余小组补充《大堰河-我的保姆》 《再别康桥》格式 自由体现代诗 新格律诗手法 叙事抒情,对比、呼告 借景抒情,比喻、比拟意象 勤劳、善良、仁厚、慈爱...... 静谧、柔美.....情感 怀念、感激、同情、赞美...... 留恋、难舍、离愁.....②补充新诗知识:四组展示,其余小组展示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自由体诗:形式自由,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段、行和字数不固定。新月派的新诗主张——“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并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具体而言,“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绘画美”强调词藻的选择要秾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③学生找出《再别康桥》的韵脚,用“/”画出停顿,再读诗歌,感受新格律诗的音韵美。活动第四阶段 小组交流,比较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比较《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的相同小组合作交流,填写表格,五组展示,其余小组补充《大堰河我的保姆》与《再别康桥》形式上 多节诗,反复、铺陈的手法,第一人称,直抒胸臆,美丽的圆形抒情结构内容上 都借助大量的意象抒情;主意象都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作者。(得到乳汁的喂养,被给予慈爱与关怀;获取知识思想的乳汁,被给予智慧和自由情怀。)情感主旨上 都表达了依恋、赞美之情;情感的抒发由小及大、由此及彼。(由赞美大堰河到赞美普通劳动妇女;由对康桥的留恋不舍到对母校剑桥大学的爱恋难离)活动第五阶段 借鉴仿写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里说过:“一个人要写他最心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地,是多么使他为难的一件工作。你怕,你怕描坏了它,你怕说过分了恼了它,你怕说太谨慎辜负了它。我现在想写康桥,也正是这样的心理。”徐志摩当年写“心爱”的康桥,感觉很“为难”,但现在,我们有了两个很好的范例,请同学们仿照《大堰河我的保姆》或者《再别康桥》里其中的一两节,写写你“最心爱的对象”,表达你对他/它/她的爱。学生仿写,展示,师生评价江南那小桥下的画风是天空中的云朵光阴里的岁月在我的指尖流过明天会更好你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美好的一天:在你起床叠完被子之后,在你打开灶火做完饭之后,在你把家打扫干净之后,在你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在你黄昏独自漫步之后,在你自我反思总结之后,你用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美好的一天。篇二奶奶奶奶,今天下雨使我想起了你:你的布满老茧的双手,你的受过伤的双腿,你的瘦弱的背影,你的和蔼的笑容,奶奶,今天下雨使我想起了你。篇三: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仿写棠今天我听见风声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风吹起的墨汁未干的书摘,你的映着阳光披在肩上的长发,你的含着笑意充满未知的眼睛,你的抚摸过我的并不纤细的双手,棠,今天我听见风声使我想起了你。八、评价与反馈从第一个仿写新诗题来看,学生选择模仿自由诗《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的诗节的作品更多一些,而选择新格律诗《再别康桥》的作品少一些。《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运用排比修辞的诗节较多,表达比较自由,是学生仿写青睐的对象,抓住句式特点,通过罗列意象的方式,比较容易成篇,且易表达情感,学生优秀的作品也比较多。而仿写《再别康桥》的诗节难度较大,新格律诗对词语的锤炼、意象的选择、韵脚的选用都比较讲究,仿写的难度较大,难以用精炼的文字表达丰富的感情,学生的成功作品较少。现代诗的写作看似简单,其实在遣词造句、意象择用、表情达意上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否则,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毫无韵味,要么有形式无内容。因此,现代诗的鉴赏与写作任重而道远。九、活动反思活动作业旨在通过对两首诗的朗读感悟,体会现代诗的魅力,通过学生对两首诗的比较鉴赏,初步形成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爱”和“美”的道德情操。现代诗歌教学,相对于古典诗歌,学生关注度高,也比较愿意表现自己。活动过程中预习比较充分,能够联系高一所学新诗的旧知解决本课的问题,因此总体上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积极主动,比较活跃,学习目标也基本达成。活动作业围绕当下课堂“以导诱学,彰显个性,提升能力”的主题,活动重点在简单和谐的互动中,可以比较有效地得以落实,虽然比较阅读的要求比较高,但是学生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收获也是明显的。尤其是诵读展示和仿写新诗的环节,学生积极性很高,参与度广,让他们的朗读和写作水平得以充分展现,以诵读-比较-吟诵-仿写为主线的教学过程,不求“唯必须论”的开放性探究活动方式,通过活动作业让学生对语文都能够做到“爱学、会学、乐学、学有所得”,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努力字活动作业设计继续探索实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