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2023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王戎( ) 诸小儿( ) 唯( )尝( ) 答曰( ) 竞走( )2.辨字组词。戎( ) 诸( ) 唯( )戒( ) 储( ) 堆( )尝( ) 曰( ) 竞( )常( ) 日( ) 竟( )3.按固定的格式仿写词语。开天辟地 ______天______地 ______天______地千呼万唤 千______万______ 千______万______百发百中 百______百______ 百______百______4.回忆课文,完成练习。根据《王戎不取道旁李》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王戎七岁,尝与_______。看道边______,______,唯戎___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文中“尝”的意思是______,“唯”的意思是_______,“信然”的意思是_______。王戎不摘“道旁李”的原因是_________。(用原文回答)5.用“/”画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1)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3)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4)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二、文言文阅读阅读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竟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6.文言文中有的词语意思和现代汉语差不多,如本文中的“______________”字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有的词语意思和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如本文中的“______________”字是_____________的意思。7.联系全文阅读,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文中一共有三个“之”字,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2)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多子折枝的李树”“戎七岁”“道旁苦李”这三个题目中,“道旁苦李”最合适。( )(3)人问之,答曰:“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句话中,从一个“必”字就可以读出王戎当时的自信。如果要想把这个故事讲生动,就要这样琢磨人物的内心。( )(4)课题中的“道”字就是非常偏僻的径、小路的意思。( )8.王戎不取道旁李是因为______________;由此我读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三、现代文阅读闻鸡起舞东晋时,一个名叫祖逖(tì)的青年与好友刘琨(kūn)住在一起。他们面对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感到无限忧虑和悲愤。一天夜里,祖逖翻来覆(fù)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练好本领,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持长剑,刘琨手挥大刀,在皎洁的月光下,刀光剑影,两人认真地练起武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后来,祖逖当上了将军。他带领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成语“闻鸡起舞”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后来人们用它比喻有志气的人奋发图强、勤学苦练,获得了真本领。9.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纪律严肃而公正。( )(2)来回翻身。( )(3)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10.用“____”在文中画出具体描写祖逖和刘琨勤学苦练的句子。1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____和____看到当时____的社会现实,决心练一身过硬的本领,为国家效力。寒来暑往,他们坚持勤学苦练,终于成为____的人。12.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____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参考答案1. róng zhū wéi cháng yuē jìng2. 戎马 诸位 唯一 戒尺 储蓄 土堆 尝试 答曰 竞走 经常 日子 竟然3. 欢 喜 惊 动 言 语 军 马 战 胜 依 顺4. 诸小儿游 李树多子折枝 诸儿竞走取之 不动 曾经 只有 的确如此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5.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6. 唯 只有 走 跑7. × √ √ √8. 他推测这一定是苦李子 善于思考、善于观察9. 纪律严明 翻来覆去 奋发图强10.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也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11. 祖逖 刘琨 腐朽黑暗 武艺高强12.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像闻鸡起舞的祖逖和刘琨一样,要有志气,有毅力,勤奋刻苦。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