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五年级下册《热》单元的第4课。本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1)聚焦部分,通过野餐露营中烧烤与烤肉时金属变热的现象聚焦本课问题:热是在金属中是怎样进行传递的?(2)探索部分主要包括3个活动,活动一: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勺柄的,用箭头把想法画出来。活动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活动三:分别从圆片的中心和边缘加热,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会意识到热传递是一个从热源中心向四周各个方向逐渐扩散的过程。(3)研讨部分,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研讨交流以下问题“金属条上的热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 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片中又是怎样传递的?”,“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4)拓展部分,通过手绘图拓展诠释三种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让学生熟悉热传递的方式。【学情分析】本节课中,学生需要观察和探究“热传导”相关的问题,在金属条的一端加热,另一端是否会热起来,通过实验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尝试着自主设计实验,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通过综合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热传导过程的特点,理解“热量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的概念。【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热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2.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3.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科学探究目标:1.从事物的结构、变化的角度获取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交流与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3.交流一个研究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4.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科学态度目标:1.形成对热传递的变化及相关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2.分析热传递的原因,养成以事实为依据的意识。3.在小组合作时,积极沟通与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4.养成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目标:1.通过生活、自然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热传递的一些特点。2.描述各种各样的热传递和生产、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探究“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的传递”知道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难点:通过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实验,归纳概括热传递的方向和特点。【材料准备】教师准备:金属条(涂有感温油墨的)、酒精灯、火柴、湿布、金属圆片(涂有感温油墨的)、点火枪等。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教师创设情境:春暖花开的季节你们最想要去干什么呢?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王老师想带你们出去感受现下最流行的春游模式:野餐露营。一起烧烤、烤肉、聊天......设计意图:以带领学生去郊游这个激趣点导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试着做出解释可以发现学生的前概念,学生也很容易想到是炭火的热量传递给了烤签、烤肉,为下一环节学生思考在同一个物体内热传递的具体过程和方向做铺垫。二、探索1.猜测:热是怎样传递到烤串的。教师:烧烤时,我们所吃的烤串上的肉是怎样被烤熟的呢?学生:炭火烤熟的。(预设)教师:炭火的热是怎样传递到烤串上的呢?学生:从炭火传递到肉和烤签上。教师:热真的是这样传递的吗?我们的猜想是否经历过科学的证实呢?今天让我们也像科学家一样,一起来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出示课题)2.观察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1)教师:,怎样让金属条上的热传递可以被我们“看到”呢?(可以让学生尝试回答,教师适时补充)教师: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用金属条来代替烤串,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如下材料:铁架台、酒精灯、金属条、火柴、蜡烛、凡士林、感温油墨(让学生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三种材料呢?)教师:王老师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我们携带的炭火不够多,该如何让烤串熟的更快呢?小小一块炭火,我应该把它放在烤串的哪里呢?学生:中间or边缘处?教师:我们可以怎样来进行证实?(学生:实验)没错,利用刚才出示的材料,我们可以怎么设计实验呢?师生交流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等,教师强调学生注意安全。 (以对比实验的方式来进行研究)(3)教师: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实验设计后,开展实验探究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4)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教师提出问题:研讨一:热在金属条上是通过什么传递过去的?预设:金属条本身研讨二:热在金属条中是怎样传递的?方向是?预设:学生上来板贴展示,并补充:“我发现加热金属条的__________可以使烤串更容易热起来。因为它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过渡语——教师:炭火不够多的问题真的让我们够头疼的,我们已经利用金属条实验顺利解决了烤串,那么如何让烤肉熟的更快呢?3. 观察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1)教师:出示金属片,为了便于研究,我们用金属片来代替烤盘,热在金属片圆中是怎样传递的呢?(2)教师提问:怎样用实验证明我们的猜测呢?师生交流实验的设计,包括实验的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等,教师再次强调注意安全。(3)教师:学生了解实验设计后,开展实验探究并做好记录,教师巡回指导。(4)全班交流实验中的发现。教师提出问题:研讨二:热在金属片上是怎样传递的?预设:学生上来板贴展示,并补充:“我发现加热金属圆片的__________可以使烤盘更容易热起来。因为它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_。”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猜测热是怎样传到勺柄的,方便学生理解热传递的方向性,提出问题怎样让金属条上的热传递可以被我们“看到”呢?激发学生思考哪些材料受热时会有变化,找出适合本实验的材料后,再根据提出的炭火不足、如何才能使烤串更快被加热的问题来进行探究。学生思考后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去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步骤、和实验操作时的注意事项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思维能力。了解实验设计后再开展“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实验和“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实验,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热在物体中的传递过程,启发对热量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的思考。三、研讨教师提问: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热的传递方式有什么相同特点?预设:都是从温度高的到温度低的部分。学生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交流。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根据实验中的现象,比较和归纳热在金属条和金属片中传递的相同点,认识到热量的传递有一定的方向性,通常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的物体,或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向温度低的部分。四、拓展教师:说说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热传导的例子有哪些?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其实刚刚同学们说到的热传递中,有些并不属于热传导,而是热传递的其他方式。学生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观看视频,说说热的传递方式有哪些?再说一说图片中的三种热传递方式。师生小结:热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物体间、物体内)设计意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种热传递的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进一步理解热可以在物体内和物体间传递,即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板书设计(生成)】【学生记录单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