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6水的作用(同步练习)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一、选择题1.大河大江的的下游和入海口处,往往形成( )。A.丘陵 B.盆地 C.平原2.我们是利用( )实验来探索植物对侵蚀的影响的。A.观察 B.演示 C.对比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B.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C.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4.下列( )可以防止泥石流。A.加固边坡 B.增强建筑物的防震性 C.加固和加高堤坝5.在“雨水如何影响土地”的模拟实验中,( )容易被雨水冲走。A.小石子 B.细沙 C.黏土6.在降水。溃坝或冰雪溶化形成的流水作用,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物质的洪流就是( )。A.山体滑坡 B.潮水 C.泥石流7.下列情形中雨水对土壤侵蚀最厉害的是( )。A.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小C.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D.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大8.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运的现象叫做( )。A.风化 B.侵蚀 C.沉积9.关于地形地貌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雅丹地貌主要是风的作用B.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主要是地震引起的C.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D.地形地貌的形成有时很迅猛,有时很缓慢10.同学们秋游时,发现某河段的河床上堆满了细沙,可以判断这是河流的( )。A.上游 B.中游 C.下游11.要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下列无关的措施( )。A.种植花草 B.植树造林C.改坡地为梯田 D.爱国主义教育12.河流入海口的三角洲是由( )形成的。A.泥沙沉积 B.海水冲刷 C.风力侵蚀13.在模拟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时,在小山丘的顶部撒上一些红色沙子是为了( )。A.使小山丘更结实 B.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C.使小山丘更美观14.黄河第一弯一乾坤湾 (如图所示)的形成是由于( )对地形带来的改变。A.震 B.火山喷发 C.河流的作用 D.雨水的作用15.( )是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A.大肆捕猎野生动物 B.植树造林、绿化荒山C.保护野生动物 D.大量砍伐森林二、填空题16.下雨时,随着雨量增大,地面就有了______________。17.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的作用;黄河入海口的沙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的作用。18.在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在岩石较硬的地区,河水夹杂着_______和土粒,不断向下切削,使河谷_______。19.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树木的根可以穿破岩石(如图),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也会影响地球表面的变化。20.长白山天池是由_______________形成的,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是____________的作用形成的。21.有个成语“水滴石穿”,说明水的作用对地表的改变是( )(选填:迅速的;缓慢的)。三、判断题22.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泥沙。( )23.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修筑堤坝、疏通河道等措施来防止灾害的发生。( )24.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砾石。( )25.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26.流水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四、连线题27.连线题。黄土高原上的沟壑 风的作用长白山的天池 单摆的等时性雅丹地貌 身体的“联络员”机械摆钟 光的直线传播神经系统 光的折射小孔成像 光的反射海市蜃楼 水的作用汽车的观后镜 火山爆发五、排序题28.模拟洪水实验,请填写正确的操作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将泥沙在盒内堆积,B.上游做成两条河道并汇集到下游一条河道C.取两大烧杯水,分别从上游河道慢慢倒入,观察现象。D.在大的泡沫盒底部一角钻一个口E.倾斜放置泡沫盒六、简答题29.可能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哪些?30.一条河流从崎岖不平的山地流到地势平缓的地方,其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31.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怎样形成的。七、实验题32.把泥土按30°的角度在两侧堆好(如图),在低洼处安上接水桶,在A坡种上草皮,B坡裸露不种任何植被,用洒水壶以相同的水量、相同的速度分别在两个坡面洒水,两个坡面的水流运动和水沟的汇水情况如下表所示。序号 水流运动的速度 引入水沟的水量 汇入水沟的泥沙量A ( ) 水量少 泥沙量少B ( ) 水量大 泥沙量大(1)根据实验观测,请完成表格内容A:__________B:____________。(2)分析以上实验情况,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而裸露的地面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保护,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水土流失现象往往与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密切相关。用泥土堆成两坡度为30度的斜坡(如图所示),在A坡种上草皮,用喷水壶在相同的高度:分别向两个坡面喷水,实验现象如下表。项目 水流运动 汇入引水沟的水量 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A坡 较慢 较少 ①B坡 较快 较多 ②33.请根据我们的实验,在上表中填入“较多”或“较少”。①_____、②_____34.分析实验,可以发现:________坡汇入引水沟的泥沙量较少。这说明________对土壤的保护________(填“有”或“没有”)重要的作用。原因分析:植物的根系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茎叶可以减小雨水对土地的冲击,减轻了________流失。35.我国黄土高原十地被侵蚀程度严重,以下不是主要原因的是( )。A.土地坡度大 B.降水多 C.植被覆盖少八、综合题我们知道河流会对地表产生作用。下图是某河流的剖面图(像切蛋糕一样切下一块蛋糕时我们看到的纵向切面),仔细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6.该河流中甲、乙、丙三处的河道中水流速度最快的是( )。37.乙处河道的河床情况更接近于( )图。A. B. C.38.丙处河道放大后如图所示,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对( )岸主要产生侵蚀作用,对( )岸主要产生沉积作用。( 填“A”或“B”)39.在河水对丙处弯道两岸的长期作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丙处的河道可能会发生的变化是( )。A.越来越直 B.越来越弯 C.保持不变40.我们把丁叫做( ),它是( )形成的。41.从改变地形的快慢程度角度看,与河流的作用相似的自然力量有( )。观察两条河流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42.图甲中河流的_________岸明显发生了沉积,说明左岸的流速比右岸______;在图乙①、②、③、④处中,侵蚀现象明显的是_________处。43.图甲中右岸发生的变化,与图乙中的( )处相似。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参考答案:1.C2.C3.C4.A5.C6.C7.C8.B9.B10.C11.D12.A13.B14.C15.B16.水流17. 风 水18. 石屑 加深19.植物20. 火山喷发 流水21.缓慢的22.√23.√24.×25.√26.√27.28. D A B E C29.有无植被覆盖、坡度大小、降雨量大小等。30.上游:地势落差大,水流速度快。奔腾的河水会击碎岩石,只有大石头能沉在河底,较小的石块会随流水运动。河流中的石块会相互碰撞、摩擦,逐渐形成了鹅卵石、细沙等。中游:水流变慢,鹅卵石沉积在河床上,细沙继续随水流动。下游:水流变得缓慢,细沙也不能随水流动,沉积在河床上。31.长江中下游平原主要是由长江及其支流所挟带的泥沙冲积而形成的。32. 慢 快 植被 植被 乱砍滥伐33. 较少 较多34. A 植物 有 水土35.B36.甲37.C38. B A39.B40. 三角洲 泥沙堆积41.风42. 右 快 ②43.D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