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拿来主义》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
2、积累字词基础知识
3、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自主学习】
1. 写作背景
作品写于1934年,国民党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各种错误思潮泛滥,遗老遗少的封建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调甚嚣尘上。在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和怎样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思想比较混乱。针对这种状况,鲁迅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倡“拿来主义”,反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主张从文化遗产中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2. 字词储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对加点的字注好拼音)
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尚,崇尚、重视。
仪节:礼节。
大度:气量宽宏。
自诩(xǔ):自我夸耀。诩,夸耀。
给(jǐ)与:给。
残羹(ɡēnɡ)冷炙(zhì):吃剩的饭菜。文中借指权贵们的施舍。
冠冕(ɡuān miǎn):“冠冕堂皇”的省语,意思是很体面,有气派。冕,古代帝王的礼帽。
吝啬(sè):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本文中并非贬义。
孱头(càn tou):软弱无能的人。方言。
蹩(bié)进:躲躲闪闪地走进。
玄虚:文中指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国粹:原指国家文化中的精华,文中是反语。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结构
请同学们用框式图绘出文章的结构
闭关主义:落后挨打
破 先送——古画 实质:媚外、投降
送去主义:举例 还有——古董 危害:亡国、贻害
还要送——活人 子孙
拿来主义 怕:徘徊不敢走进门——孱头
破 怒:放一把火烧光——昏蛋
喜:接受一切——废物
立 “吃掉”
立:占有、挑选 “荐”
“走散”
2、归纳文章的主题
文章归纳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一些人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基本原理,指出了正确的继承和借鉴乃是建设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目标检测】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自诩(xǔ) 脑髓(suì) 吝啬(sè)
B.蹩进(bié) 糟粕(pò) 国粹(cuì)
C.磕头(kē) 鱼翅(chì) 冷炙(zhì)
D.孱头(càn) 茅厕(cè) 徘徊(huái)
2.下列句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A.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以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B.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推进“象征主义”,以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C.但是我们没有人根据“礼上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D.虽然形势和印度,波斯,阿拉伯的烟具不同,却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3.下列句中加粗的“是”,表判断的一项是
①此后是顺便到欧洲去传道
②然而尼采不是太阳
③“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
④这是抛给的
⑤但是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A.②④ B.①③ C.③⑤ D.②⑤
4.依次填入下面一句话中的关联词,正确的一项是
几百年之后,我们当然是化为魂灵,( )上天堂,( )落地狱,( )我们的子孙是在的,( )还应该给他们留下一点礼品。
A.或 或 却 因此 B.或许 或 但 所以
C.或 或 但 所以 D.或 或许 却 因此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的一项是
A.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B.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C.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D.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
答案
1.A(髓suǐ) 2.D(势—式 拉—剌 却—确) 3.A
4. C 5.D
学习反思:
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本节课我的学习效率如何?本节课我还有哪些没学懂?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