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微专题16 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特点的实验探究[专题整合]1.“药物阻断”实验探究某药物(如麻醉药)是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还是阻断在突触处的传递,可分别将药物置于神经纤维上或置于突触处,依据其能否产生“阻断”效果作出合理推断。2.电刺激法探究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特点(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专题集训]1.下图为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进行了实验①②③的操作:实验①: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实验②: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实验③: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若仅利用一组反射弧为材料,实验①②③的先后顺序应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C.②→①→③ D.③→②→①2.(2022·吉林白山高三期末)右图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①②表示实验处理位点,a、b、c表示检测位点,“+”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感受器位于伸肌内,效应器位于屈肌内B.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后面的所有神经元按次序产生兴奋C.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D.若在②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b处会维持外正内负的电位3.下面是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甲表示神经中枢,乙、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4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结合所给器材完成以下内容。材料:从蛙体内剥离出的某反射弧(反射弧结构未被破坏)。供选择仪器:剪刀、电刺激仪、微电流计。(1)如果该反射弧的效应器为运动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①先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实验位点________将其剪断;②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上的实验位点______,若______________,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2)如果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的方法步骤(每个实验位点只能用一次):①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已知指针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②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________,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微电流计的指针偏转__________次,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该实验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为________,具有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2·山东淄博模拟)下图为反射弧模式图,A~E表示其组成,甲、乙是置于神经纤维B、D上记录电位变化的电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射弧中C为________________,E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刺激a点能引起A的收缩,该过程______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在________(填“a”“b”或“a和b”)点给予足够强度刺激时,甲、乙两电位计都可记录到电位变化。随后在A中的神经—肌肉接点(突触)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上述信号变化的信息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甲、乙两个蛙心分离出来,并在心脏中充入适量任氏液(主要成分为0.7%NaCl溶液)。电刺激与甲心脏相连的神经,结果心跳加速、加强;随后将甲内的任氏液取出并转移到乙心脏中,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对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任氏液能维持一段时间内离体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解析:选B。根据题图中B上有神经节可知,B为传入神经,A为突触间隙,C为传出神经,1为感受器,2为效应器。兴奋传导的方向是由1向2。实验①不放药物时,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B处至效应器的部分反射弧完好。实验②将药物放在A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实验③将药物放在C处,刺激B处,观察现象,如果效应器有反应,说明药物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如果效应器没有反应,说明药物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若仅利用一组反射弧为材料,则该验证实验顺序应为①→③→②。2解析:选D。分析题图可知,①上有神经节,为传入神经,故与①相连的伸肌内有感受器,②为传出神经,故与其相连的伸肌内也有效应器,A错误;据题图分析可知,b处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神经递质类型,故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则后面的神经元可产生兴奋或抑制,B错误;与c点所在的神经元相连的突触中的神经递质类型为抑制性神经递质,若在①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c处无法检测到动作电位,C错误;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若在②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兴奋无法传递到b处,b处会维持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D正确。3解析:(1)欲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只在神经元A上完成),可利用兴奋在反射弧中单向传递的特点。用剪刀在神经元A的实验位点1、2之间将其剪断,再用电刺激仪刺激神经元A的实验位点1,若肌肉无收缩现象,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若肌肉收缩,则表明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2)若实验过程中要保证神经元A和神经元B的完整性,探究神经元A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可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实验位点2和实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通过观察微电流计指针的偏转次数进行判断。用电刺激仪刺激实验位点1,若指针偏转1次,表明兴奋不能传到实验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出神经;若指针偏转2次,表明兴奋可传到实验位点3,则神经元A为传入神经。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答案:(1)①1、2之间 ②1 无肌肉收缩现象(2)②1 1 2(答“4 2 1”也可) 单向传递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解析:电刺激甲后其产生了兴奋(心跳加速、加强),然后将甲中的任氏液转移到乙心脏中,没有刺激也引起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说明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使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该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组织液。答案:(1)神经中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2)不属于 b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神经递质(3)甲心脏的神经受刺激后释放神经递质并扩散到任氏液中,转移后作用于乙心脏的心肌细胞,使乙心脏跳动加速、加强 组织液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