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22讲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程导学]内容要求 1.1.1.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高等动物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1.1.2.阐明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也参与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1.1.3.简述机体通过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系统参与内、外环境间的物质交换。1.2.内环境的变化会引发机体的自动调节,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与旧教材对比 增:①缓冲对、尿毒症;②稳态概念的发展。改:①淋巴改为淋巴液;②血浆成分表。考点一 细胞生活的环境1.体液及内环境的组成(1)体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细胞液。细胞内液正常指动物细胞膜以内的液体,细胞液指植物细胞液泡膜内的液体。(2)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连一连] ①血液≠血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②血红蛋白≠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2.内环境各成分间的关系3.细胞外液的成分(1)血浆的主要成分(2)组织液、淋巴液的成分①各种成分的含量与血浆的相近。②与血浆相比,蛋白质含量很少。 组织液和淋巴液比血浆少大分子蛋白质,其他成分基本相同。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概念: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②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③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④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kPa。(2)酸碱度血浆的正常pH:7.35~7.45,这与其含有HCO、H2CO3等物质有关。(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人体血浆中的主要缓冲物质为NaHCO3/Na2CO3,而在密闭容器内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实验中的小烧杯内的NaHCO3溶液为CO2缓冲液,二者的作用机理是不同的。(1)膀胱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2)因为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蛋白质。( )(3)与血浆和淋巴液相比,组织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 )(4)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的含量有关,特别是Na+和Cl-,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5)正常人的血浆pH为7.35~7.45,与HCO、HPO等离子有关。( )答案:(1)× (2)× (3)× (4)× (5)√1.(选择性必修 1 P6概念检测T1、T2)(1)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疱。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水疱可自行消失。(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________。①膀胱内的尿液 ②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 ③肺泡腔内的气体 ④小肠腔内的消化液提示:(1)组织液 (2)②2.(选择性必修1 P9图1-4)完善下图所示内容: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________的形成和维持。提示:呼吸 消化 循环 泌尿 内环境1.内环境中的成分2.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3.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1)组织水肿组织水肿是在一定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使血浆、细胞内液中的水渗透到组织液引起的水肿现象。(2)组织水肿的原因归纳突破1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1.(2022·江西南昌高三模拟)人体体内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激素、抗体、细胞因子、血浆蛋白、葡萄糖、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血液流经胰岛后,血糖的含量会减少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各种激素与激素受体的结合,抗体与抗原的作用都发生在内环境中D.红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与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与组织液解析:选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抗体和抗原在内环境中特异性结合,但部分激素(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所以激素与受体的结合不一定发生在内环境中,C错误。2.(2022·山东聊城联考)右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人体细胞外液,其中Ⅰ、Ⅱ、Ⅲ分别表示生活在甲、乙、丙中的细胞。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的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的浓度对其影响不大B.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淋巴细胞都生活在丙中C.若Ⅱ表示肝细胞,则乙中的葡萄糖浓度不一定高于甲中的D.正常情况下,甲与乙中的物质都能通过①②相互渗透解析:选C。甲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因此若乙中有神经递质,则Ⅱ可表示神经元,血浆和淋巴液中都有淋巴细胞,B错误。进餐后不久,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升高,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转变成肝糖原;饥饿时,血浆中葡萄糖的浓度降低,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进入血浆中补充血糖, C正确。正常情况下,甲(血浆)中的蛋白质不能渗透到乙(组织液)中,D错误。巧用单、双向箭头判断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 突破2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3.(2022·青岛模拟)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电解质的含量基本相同B.肺炎患者细胞内液和血浆蛋白外渗导致出现肺水肿现象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保证细胞正常氧化分解有机物解析:选A。血浆中的电解质和组织液中的基本相同,但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含量要高,A错误。4.(2021·高考海南卷)一些人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大量出汗、头疼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参与体温恒定和水盐平衡的调节B.体温升高时,人体可通过排汗散热降低体温C.为维持血浆渗透压平衡,应给中暑者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D.大量出汗时,垂体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解析:选D。大量出汗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此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到渗透压变化,通过传入神经传导给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D错误。考点二 内环境的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状态。3.稳态的基础: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1)直接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维持稳态的能力(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2)稳态失衡情况①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②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6.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1)实验原理分析①实验方法: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②实验过程: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引起的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2)实验结果①对自来水的处理②对缓冲液的处理③对生物材料的处理(3)实验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维持pH的相对稳定。(1)只要内环境保持稳定,人体一定健康。( )(2)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所产生的乳酸使血浆pH明显降低。( )(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恒定不变。( )(4)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5)内环境中的一些营养成分偏多,如血糖偏高对机体是有利的。( )(6)发高烧时,捂被子出汗有利于机体的恢复。( )答案:(1)× (2)× (3)× (4)√ (5)× (6)×1.(选择性必修1 P9图1-4改编)有同学提出,稳态的维持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你是否同意该说法?说出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不同意。并非所有稳态的维持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的调节只与血浆中的缓冲物质有关2.(选择性必修1 P10旁栏思考)尿毒症与内环境稳态失调有何关系?你知道如何治疗尿毒症吗?(1)尿毒症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内环境稳态失调。(2)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________和________。提示:(1)肾脏病变导致代谢废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出(2)血液透析 肾脏移植3.(选择性必修1 P10思考·讨论T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变________,________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________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功能紊乱。因此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小 内环境 渗透 电解质(或无机盐)突破1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1.(2022·天津河东区开学考试)下图为机体调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图中②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B.图中③神经系统均直接控制内分泌腺的活动C.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血糖调节的主要途径是①④⑥⑤解析:选D。人体清除衰老细胞体现的是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A错误;神经系统可直接或间接调控内分泌腺的活动,B错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目前普遍认可的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而坎农认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错误;血糖调节主要是通过血糖浓度的升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来实现的,D正确。2.(不定项)(2020·高考山东卷)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B.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C.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D.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解析:选ACD。该患者呼吸困难,不能及时将体内的CO2排出,会导致体内CO2含量偏高,A正确;体温维持在38 ℃时,该患者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错误;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的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会导致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肺部组织液增加,C正确;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尿液中的水分增多,可使患者尿量增加,D正确。突破2 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核心素养 科学探究3.(不定项)某实验小组将加入抗凝剂和生理盐水的新鲜绵羊血液进行离心,结果如下图1所示;接着取上清液,分别向其中滴加0.1 mol·L-1的HCl和0.1 mol·L-1的NaOH,同时用蒸馏水作对照,结果如下图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取适量上清液加入双缩脲试剂,若出现紫色则说明含血红蛋白B.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沉淀物C.图2实验中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为自变量D.图2实验结果表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解析:选AB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A错误;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血浆)中,因此若要提取相关抗体用于免疫治疗,最佳材料应是上清液,B错误;题图2实验中,蒸馏水和上清液为自变量,HCl、NaOH的浓度和滴数分别为无关变量和自变量,C错误;题图2显示,分别滴加0.1 mol·L-1 的HCl和0.1 mol·L-1的NaOH溶液后,上清液的pH变化幅度很小,而蒸馏水的pH变化幅度大,说明血浆有一定的缓冲能力,D正确。人体内血浆pH调节的过程 [事实概述类]1.[2017·全国Ⅰ,T31(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医生给病人输液时浓度过高或过低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从而不能维持其正常形态和功能3.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会________,带来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降低 内环境中的水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膨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原因分析类]4.有的同学认为内环境的稳态就是内环境的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同意。因为内环境的稳态不仅仅指三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还包括内环境中的其他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中的pH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变小 O2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6.若人体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血浆蛋白会流失到组织液中,血浆浓度下降,组织液浓度升高,打破原来的平衡,从而使更多水分进入组织液7.部分婴幼儿的营养主要依赖奶粉,则品质低劣的奶粉导致“大头”婴儿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品质低劣的奶粉氨基酸含量低,婴儿血浆中蛋白质合成不足,血浆胶体渗透压偏低,更多水分进入了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大头”婴儿)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