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迷娘(之一) 课件(共1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迷娘(之一) 课件(共16张PPT)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迷娘(之一)
歌德
这是一首被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谱曲达百次以上的诗歌;
这是一部用了五十多年写成的“教育小说”中的一首诗歌;
这是一首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这是被恩格斯称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上称得上最伟大的少数几个文学家的诗歌……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是小说中最动人的形象之一。
《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是小说中最动人的形象之一。
《迷娘》中的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迷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迷娘自从遇到迈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爱上了迈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
意象是诗歌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是诗歌的基本特征。诗人会精心选择一组意象按情感逻辑、想象逻辑巧妙地组合,形成 一个整体意境,来表现主观情感。请同学们朗读诗歌,探究这首诗的意象、意境、情感并完成下表。
意 象 意 境 情 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意 象 意 境 情 感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象征爱情的阴性名词)、月桂(象征光明的阳性名词)
以色彩、明暗、动静构成充满生机的画卷,宁静、美好
对故国浓郁的思念之情
成行的圆柱(古罗马建筑标志)、辉煌的厅堂(曾经生活的贵族家园)、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具有古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建筑的特征,雄伟、壮美
对故园无限的眷念之情
云径、山岗、驴儿、迷雾、岩洞、龙种、危崖、瀑布
被诱拐时也是归国时沿途的险峻之美和神秘色彩
坚定的返乡之情
第一节,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
第二节,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
第三节,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
这三幅图景从不同角度表现了迷娘的故乡意大利的美好和无穷魅力,构建起了一个迷离而又优美、令人神往的艺术世界,抒发了迷娘对故乡浓郁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
“雪、光秃秃的悬崖、沼泽、飓风、乌云,瀑布声深寂萧索,驽马奔啸,荒芜如临死亡之渊,其上白骨横陈。雾气氤氲的湖面……那里大抵被称作龙潭。”
如何理解诗中的三个称呼“爱人”“恩人”“父亲”?
①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进行的。倾诉人是迷娘,倾诉的对象实际上是同一个人——迈斯特。迷娘深深地爱着他,可迷娘认为这种爱情无法实现,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为“父亲”。
②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怨,又美好。从感情上形成递进关系,男女爱情被升华为对父亲的爱,后面又和乡思扭结在一起,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
思之念之,爱人?故乡?意大利?
歌德
(1749—1832)
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出生于一个优渥的家庭,父亲曾是个博士,后来为求体面,又买得了一个皇家顾问的头衔。外祖父是法兰克福市长,母亲性格温存,又爱好文学。歌德本人先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法律,曾做过短时期的律师,后来专注于文学创作。恩格斯评价歌德为“最伟大的德国人”,歌德不仅是德国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杰出作家之一,在诗歌、戏剧、小说等领域都有较高的成就。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自传体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威廉·迈斯特的漫游年代》、未完成的诗剧《普罗米修斯》和长篇诗剧《浮士德》。
歌德
(1749—1832)
歌德前期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渴望德意志统一,主张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他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值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狂飙突进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指十八世纪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这个时期,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了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歌颂“天才”,主张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
“我不知道要花费多少笔墨,才能描绘这万人攒动的教堂的装饰。建筑物的石头都已经看不到了,石柱被红色天鹅绒包裹着,用金丝银带缠绕着”,“高高的祭坛周围燃烧着二百盏蜡烛,以至光影形成一面墙壁,灯火通明”,“祭坛对面,管风琴下面也有两个用天鹅绒包裹着的支架,一个支架上站着歌者,另一个支架上放着乐器。教堂里充盈着音乐之声”。
“在罗马之外的地方,你找不到一个概念来形容在这里受到的教化。来到这里的人仿佛经历了重生,对于先前的概念也会像看待小孩子穿小了的鞋一般。”
迷娘是小说主人公威廉·迈斯特在艺术成长过程中的指示剂,她的身上寄托了歌德对意大利的渴望、想象与现实感受。歌德用温柔的笔触和饱满的激情刻画了迷娘这个悲剧人物,不无悲凉地道出他的艺术理想与现实土壤之间的无所适从,另一方面却也反映了歌德对“意大利”这一跨越地域、文化、宗教的概念在情感上的赞叹和文学上的升华。
你认为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①采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
(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
你认为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②重章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这首诗的三节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同时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