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2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2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语文版基础模块上册

资源简介

18邹忌讽齐王纳谏 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解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学法指导】
朗读、自主、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运笔灵活自如,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谏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齐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积累生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帙丽( ) 朝服( ) 衣冠( ) 窥镜( )
期年( ) 朝于齐( ) 间进( )
2.掌握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一)重要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 )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 )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 )
(4)今齐地方千里(地: 方: )
(5)莫不私王 (莫: )
(6)王之蔽甚矣(蔽: )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 过: )
(8)能谤讥于市朝(谤讥: )
(9)时时而间进(时时: 间: )
(10)期年之后(期: )
(二)一词多义
(1)朝
①朝服衣冠( )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能谤讥于市朝( )
④皆朝于齐( )
(2)孰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②孰视之( )
(3)上
①受上赏( )
②上书谏寡人者 ( )
(4)若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②门庭若市( )
(5)美
①不如徐公美( )
②妾之美我者( )
(三)古今异义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今义: )
(2)朝服衣冠(古义: 今义: )
(3)明日徐公来 (古义: 今义: )
(4)窥镜而自视 (古义: 今义: )
(5)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
(6)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义: 今义: )
(7)臣之妻私臣 (古义: 今义: )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今义: )
(9)谤讥于市朝 (谤,古义: 今义: )
(四)词性活用
(1)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4)闻寡人之耳者( )
(5)私我也( )
(6)令初下,群臣进谏( )
(五)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孰视之( )
(3)受上赏( )
(六)重要虚词
(1)之
①齐国之美丽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②问之/孰视之/( )
③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之蔽甚矣( )
④暮寝而思之/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 )
(2)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
②能谤讥于市朝( )
③皆以美于徐公( )
(3)而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窥镜而自视(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
③暮寝而思之( 。)
(4)者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 )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 )
(2)倒装句
①忌不自信。( )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③欲有求于我。( )
④谤讥于市朝。( )
(3)省略句
( )与( )坐谈。
(八)重要句子翻译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研读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1)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2)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3)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4)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 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积累生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帙丽(yì) 朝服(zhāo) 衣冠(ɡuān) 窥镜(kuī)
期年(jī) 朝于齐(cháo) 间进(jiàn)
2. 掌握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一)重要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孰:谁。)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实在。)
(4)今齐地方千里(地:土地,疆域。方:方圆。)
(5)莫不私王 (莫:没有谁。)
(6)王之蔽甚矣(蔽: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当面指责。过:过失。)
(8)能谤讥于市朝(谤讥:议论。)
(9)时时而间进(时时:常常,不时。间:间或,偶然。)
(10)期年之后(期:满。)
(二)一词多义
(1)朝
①朝服衣冠(早晨)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③能谤讥于市朝(公共场所)
④皆朝于齐(朝见)
(2)孰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②孰视之(同“熟”,仔细)
(3)上
①受上赏(上等的 )
②上书谏寡人者 ( 呈上 ,上交 )
(4)若
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比得上)
②门庭若市(像)
(5)美
①不如徐公美(美丽)
②妾之美我者(认为……美)
(三)古今异义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长,指身高;今义:改正。)
(2)朝服衣冠(古义:穿戴;今义:衣服。)
(3)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今天的下一天。)
(4)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看;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
(5)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地点,处所。)
(6)能面刺寡人之过 (古义:指责;今义:用尖的物体进入或穿过。)
(7)臣之妻私臣 (古义:偏爱;今义:自私。)
(8)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君主左右近侍之臣;今义:方位词,“左和右”或表示范围的副词“大概”。)
(9)谤讥于市朝 (谤,古义: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今义:诽谤。)
(四)词性活用
(1)朝服衣冠(名词作状语,在早上。)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美。)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当面。)
(4)闻寡人之耳者(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5)私我也(形容词作动词,偏爱。)
(6)令初下,群臣进谏(名词作动词,下达。)
(五)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同“又”,用于连接整数和零数。)
(2)孰视之(“孰”同“熟”,仔细。)
(3)受上赏(“受”同“授”,给予、授予。)
(六)重要虚词
(1)之
①齐国之美丽者也/朝廷之臣莫不畏王/臣之妻私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助词,的。)
②问之/孰视之/(代词,他。)
③吾妻之美我者/徐公不若君之美也/王之蔽甚矣(助词,不翻译。)
④暮寝而思之/由此观之/燕,赵,韩,魏闻之(代词,指这件事。)
(2)于
①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向)
②能谤讥于市朝(在)
③皆以美于徐公(比)
(3)而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窥镜而自视(连词,表并列。)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连词,表承接。)
③暮寝而思之(连词,表修饰。)
(4)者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
③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话、……的事情。)
(七)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者),齐国之美丽者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倒装句
①忌不自信。(宾语“自”前置,正常语序为“忌不信自”。)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语句可调整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③欲有求于我。(状语“于我”后置,正常语序为“欲于我有求”。)
④谤讥于市朝。(状语“于市朝”后置,正常语序为“于市朝谤讥”。)
(3)省略句
(邹忌)与(之)坐谈。
(八)重要句子翻译
(1)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文: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然后再问他的妾:“我与徐公比谁更美?”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译文:宫廷里的侍妾和左右近侍之臣,没有不偏爱您的;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5)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文: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使我听到的,受下等奖赏。
(6)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二、整体感知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本文主要讲述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三、研读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1)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孰与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2)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3)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4)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 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