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0张PPT)2022年首个正部级官员“落马”!最高法:坚决彻底肃清沈德咏流毒影响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沈德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上述事件说明了我国正致力于什么?课堂导入4.1 夯实法治基础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维护社会法治的责任意识,培养社会公平感。能力目标:提高对社会稳定、国家发展、个人生活需要法治的理解能力,提高捍卫法治建设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知识目标:懂得法治的含义,理解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知道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重点: 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重要性。难点:我国为描绘法治新蓝图的基本做法。0103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02法治的要求?04如何建设法治中国?阅读教材P44-50的内容,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并圈画好。自主学习选择法治道路PART 01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抗疫工作,如果没有法律……有些人将自己私利置于集体利益之上。因此,仅靠道德说教是不够的。社会秩序不能仅靠道德来维护,我们必须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1.法治的含义是什么?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对个人)法治的意义 P45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思考:民法典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2、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美国宪法》古罗马《十二铜表法》《法国民法典》《中国宪法》②国际角度: 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思考:为什么选择走法治道路?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材料二:6月10日凌晨,陈某志等5人与陈某亮等4人在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聚餐饮酒。期间,2时40分,陈某志对下班后在同店就餐的王某某(女,31岁)进行骚扰,遭拒后伙同马某齐(男,25岁)、陈某亮等人,对王某某、刘某某(女,29岁)等4人进行殴打,2时47分逃离,2时55分4名被害人由120送医。陈某志等人因搭讪被拒在唐山烧烤店对几名女子公然行凶,致王某某、刘某某轻伤,经鉴定为轻伤二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P47二④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社会、国家) P482、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意义或重要性/为什么建设法治中国?P45-48①-④知识归纳①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能够建立起一个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公民)P45一②追求并奉行法治已经成为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世界)P45二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国家)P47二④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社会、国家) P48一、选择法治道路:3、法治的要求:良法与恶法良法,就是捍卫人们的权利和自由,防止暴政,制裁犯罪,维护正义的法律。恶法就是维护独裁专制、维护暴政、侵害人权、肆意剥夺人们的自由、损害正义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被称为“好人法”的这一规定为好人撑起一片没有委屈的天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投票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于12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大修,更加便民,处方药可以在网上购买;界定假药,“药神”困境有法可依;儿童用药、优先审评审批;最严处罚,保护百姓利益等方面回应了百姓诉求。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良法的理解?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P45二探究与分享我国十分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制定并颁布了多部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不公开审理、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法院应当受理。思考:有了法律制度是否就意味着就有了法治呢?良法善治+=法治一、选择法治道路:3、法治的要求:良法善治,民之所向。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大会发言人张业遂介绍,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先后10次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累计42.5万人参与立法过程,共提出102万条意见和建议。翻开民法典,从社会交往到经济活动,从交通事故到医疗纠纷,从现实损害到网络侵权等等,这些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都能找到答案。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善治的理解?②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P463.法治的要求是什么 (1)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子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人 治 法 治基础特点表现影响建立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统一性、稳定性、权威性“国王即法律”“朕即法律”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约权力、保障权利带来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推动社会有序发展专制国家:人比法大民主国家:法比人大人治与法治的区别概念区分:思考:从长远看,哪一种对国家发展更有利?描绘法治蓝图PART 022000多年封建专制历史1840年后变法改制、救亡图存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更加重视法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中国探索法治的历程(我国选择法治道路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的法治进程197819772002200720122018202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求。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列入全面建设小康重要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集中同意领导。《民法典》颁布;习近平法治思想被确立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描绘法治蓝图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97年党的十五大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对新时期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不断取得进步。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怎样的法治发展进程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2)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劳荣枝案一审宣判 以故意杀人 抢劫 绑架三罪并罚判死刑,,这个案例我们什么启示?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总方针】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的】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材料一: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法律对社会高度关注的学生欺凌、网络沉迷、监护人不依法履行监护责任等问题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增设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专章,进一步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材料二:该法明确规定,应当为孩子们配备儿童安全座椅。配备儿童安全座椅,这是在我们国家第一次写入国家级的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我们国家因为交通事故每年死亡的未成年人大数是3000人左右,那么受伤的大数是14000人左右,有的造成严重的伤残。那么通过配备儿童安全座椅可以有效减轻损害的后果,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满足社会需求和实际需要,尊重和体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提高法律的质量。科学立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要修订?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章第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的和流动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义务教育。第四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执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律实施体系中,行政机关是执法的最重要主体。行政机关要带头严格执法,依法全面履行职能。严格执法人民政府应履行哪些职责?它是什么机关?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材料四: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司法机关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哪些国家机关要认真履行职责?它们的性质是什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确定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材料四:第六条 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以及其他成年人的共同责任。所有社会成员要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保护未成年人,是谁的责任?十六字方针实施的主体分别是谁?每一个不同的主体努力的方向是什么?主体 目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大司法机关政府公民◆使每一项立法得到人民拥护;◆使每一部法律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例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个公民成为法治的崇尚者、遵守者和捍卫者。3.如何实行依法治国?①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②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③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勇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4.建设法治中国,我们青少年怎么做呢?(提示:从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三个方面谈)①积极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维护法律尊严。②法律鼓励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拓展延伸夯实法治基础选择法治道路描绘法治蓝图4.国家法治建设的历程?6.怎样建设法治中国?1.法治的内涵?2.为什么选择法治道路?3.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之治实行善治5.全面依法治国(地位、总目标、基本要求)课堂小结本课小测1.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因为( )①只有法治才能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②只有法治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③只要走法治道路就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④法治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B本课小测B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国坚决反对特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这表明( )A. 我国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B. 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建设法治中国C. 反腐败是我国的中心工作D. 我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已经实现本课小测3.全国人大立良法为改革发展护航,中国法律体系不断完善。5年来,中国立法工作呈现出数量多、分量重、节奏快的特点。目前,中国现行有效法律共263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为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良法应当( )①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②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③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促进人与社会共同发展④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D本课小测4.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必须坚持_________有机统一,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 )A. 党的领导、政府主导、全民参与B.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C. 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军D. 从严治党、公平正义、人民当家作主B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2020年度,我国制定法律9件,修改法律12件,作出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10件;制定及修改行政法规9件;制定及修改司法解释142件,废止的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75件,深入推进科学立法,加强重点领域立法。(1)这段材料蕴含哪些道理?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我国坚持科学立法,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体系。我国的法律体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我国坚定不移地走法治道路。(2)结合材料,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说明,科学立法应符合哪些要求?良法应当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良法应当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秩序,增进人民福祉。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你我共同的担当,让我们高举法治大旗,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 夯实法治基础 课件(40张PPT).pptx 劳荣枝案一审宣判 以故意杀人 抢劫 绑架三罪并罚判死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