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科版(2017年)科学五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 第4课 机械摆钟 教学设计课题 3.4机械摆钟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同一个单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根据这种性质,人们制成了摆钟,使时间的计量误差更小。科学思维:能较准确地重复观测钟摆及自制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探究实践:能根据钟摆的特点动手制作一个单摆。态度责任:准确地测量摆的摆动次数,理解重复实验的意义。教学重难点 重点:动手制作一个摆,并观测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难点:连续测量摆摆动的次数、理解摆的等时性。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一、聚焦:1.引入: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像日晷、燃香、水钟、沙漏等简易的计时工具,虽然这些计时工具已经可以让人们知道大概的时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总希望有更精确的钟表,后来终于制作出了机械摆钟。(教学提示:出示各种机械摆钟的图片。)2.提问:摆钟的出现大大提高了钟表的精确度,你们知道摆钟是如何工作的吗?(预设:摆钟里面有一个重物挂在绳子的下端,绳子的上端固定。重物摆动的同时有一个发条控制着齿轮的旋转,使摆钟里的小锤每隔一个小时就敲响铃。)摆钟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计时的呢?(预设:靠摆钟下面的钟摆连续地摆动从而带动指针转动来计时的。)3.揭题:大家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机械摆钟的奥秘。(板书:机械摆钟)。课程学习 探索一:观察钟摆的运动1.组织讨论:你们见过机械摆钟吗?摆钟是怎样来计量时间的?师出示机械摆钟,学生观察摆钟并组内交流。(预设:它根据摆动的次数计时、摆钟的摆一秒钟摆一次……)课件展示摆钟的结构图,介绍摆锤、摆绳。2.提问:为什么摆钟能够更精确地计时?(预设:它的摆动是有规律的……)3.预测:猜测一下摆钟里的摆一分钟能摆动几次。4.提问:怎么测量摆在一分钟内摆动的次数?怎样算摆动一次?(预设:测一下一分钟内这个摆摆动的次数,从起点出发回到起点算摆动一次……)教师演示测钟摆摆动的次数:一次、两次、三次。 5.引导思考:只花一分钟测一次行吗?再测一次还会是这个结果吗?(预设:需要进行重复实验……)6.学生实验,完成记录单一,师巡视。7.组织交流:对比三次测量结果,说一说你的发现。(预设:钟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是相同的)8.提问:现在你能理解它为何能精确地计时了吗?探索二:自制单摆,观察摆运动的特点1.过渡:除了摆钟里的摆,其他的摆在摆动时是否也有同样的规律呢?我们也动手做一个摆,研究一下它摆动时的特点。2.出示材料,演示单摆的制作。3.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利用上述材料做一个摆,让你的摆自由摆动起来(幅度不能过大或过小)。4.提问:你们的摆能自由摆动起来了吗?在摆动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预设: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了;摆动的方向会有点变化……)5.提问:它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会相同吗?(预设:相同、不同)6.研讨方案:如何准确地去测量摆在1分钟内摆钟的次数?问题1:测几次?(预设:测三次)问题2:如何分工?(预设:需要至少三名同学密切配合,一个计时员、一个计数员、一个记录员……)7.小组上台演示。8.分组实验:学生组内分工合作,观测摆在一分钟内摆动次数,完成记录单。师巡视指导,汇总每组数据。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6分钟)1.交流汇报:分析你们组的数据,说说你的发现?小结: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这就是摆的等时性。2.引导思考:老师将每个小组的数据汇总在这张表格中,分析表中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预设: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不同。)四、拓展:课件呈现资料介绍科学家伽利略的故事。课堂小结 同一个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相同,不同的摆在相同时间内摆动的次数不同。板书设计 4.机械摆钟教学反思 在前几节课中,学生已经观察并制作过类似水钟这样的简易计时装置。本节课的重点是动手制作一个摆,并观测其一分钟摆动的次数。测量自制摆每分钟摆动几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学生通过分析会发现同一个摆每分钟的摆动次数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小组测量的结果又是不同的,这为下一课对摆的快慢进行研究做了铺垫。如何让学生获得准确的数据对本课的问题探究,以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每组的观测活动至少需要三名同学的密切配合,一人报时,一人数摆动次数,还有一人及时记录。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好操作层面的一些问题,如怎样计时?怎样数摆动次数?怎样做到摆动开始与计时开始的同步?总之,要让学生所测量的数据尽可能精确,这也是学生开展后续探究活动并发现规律的基础。摆绳摆摆锤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