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一等奖】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省级一等奖】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单 元 整 体 教 学 设 计
一、单元基本信息
学科 英语 设计者
实施学校、年级
使用教材 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3)九年级全册
单元名称 Unit 10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单元课时 4课时
二、单元教学规划
单元主题及主要内容分析
单元主题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不同国家的文明礼仪和风俗习惯”,对应课标中的“人与社会”这一主题语境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这一主题群。 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涉及的话题是“不同国家的文明礼仪和风俗习惯”,通过多模态形式的语篇,如表格、图片、对话、描写自己国家文化礼仪的记叙文以及写给好友描绘自己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的信件等,呈现了东西方不同的国家在不同情境下的文明习俗,如初次见面、时间观念、访友、餐桌礼仪等。 整个单元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 B两个部分。每部分的内容都有兼顾学生“听、说、读、看、写”等技能的内容编排,关注语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的协调发展。教材的语言材料涉及的具体语言知识有:(1)不同国家初次见面的文化礼仪;(2)哥伦比亚和瑞士两个国家在时间观念,访友以及制定计划三个情境下的文化差异;(3)中国的餐桌礼仪;(4)法国的餐桌礼仪。通过单元话题的学习,引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思考,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获取资源,扩大文化视野;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可视化思维工具分类整合信息,提高学习效率。 以下是单元语篇内容分析图和基于单元主题和语篇内容分析形成的单元结构图: 表一: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 单元教学内容 表二: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单元结构图:
主题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由于地域环境、家庭环境,成长经历以及学习经历的影响,九年级一班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呈现出了显著的“头小肚子大尾巴粗”的特点。有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保持了浓厚的兴趣,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思维较好,课堂表现欲高;一部分学生有较高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基于“中考”这一初中学习阶段的终结性评价的促使,学习态度勤奋努力,积极端正,但苦于缺乏英语思维,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同时基础不够扎实,英语学习能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当出现长难句以及比较难理解的文章,会使这部分学生望而生畏,课堂表现欲低。一部分学生因基础太差以及学习目标和动机不明确,另外有个别学生因自身性格和心理存在的问题,早早放弃了英语学习。 教学主题分析: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关于中西方国家的文化礼仪和风俗习惯,学生对这一话题了解不多,因此这些话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个别学生在手机或者网络上有星星点点的接触,但要用英语进行表达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授课时,要综合考量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和表达能力,适当降低教学难度,确保大部分学生学有所得。同时要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和提升。
开放性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场所,学生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学习工具和资料: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收集资料和信息用于学习。 人力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时候是一个引导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创设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情境,学生一起探讨、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与家长进行分享。 教学方式: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评价方式:从情感、态度和能力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
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 目标a:运用目标结构be supposed to do/ be expected to/ It is+adj.+to do sth. 来介绍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习俗。 目标b:运用目标句型介绍哥伦比亚和瑞士两个国家在守时、访友、制定计划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差异。 目标c:分析Steve感到焦虑的深层原因,并就中国文化礼仪为其提供建议和帮助,启发学生传扬中国文化。 目标d:运用目标结构介绍中国和法国餐桌礼仪的异同,加深文化认同。 与核心素养的关系: 学完本单元后,学生能够运用目标句型be supposed to do , be expected to do以及it is+adj.+ to do 结构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介绍不同国家不同情境下的文化礼仪;认识并尊重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能够借助可视化思维工具,通过对比学习、获取关键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整合,将学习内容结构化,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单元课时安排
语篇 课型 第*课时 课时对应的单元教学目标
Section A 1a-2d 听说课 第一课时 学习运用目标句型be supposed to do/ be expected to/ It is+adj.+to do sth. 来介绍不同国家见面打招呼的习俗。
Section A 3a-3c 读写课 第二课时 用目标句型介绍哥伦比亚和瑞士两个国家在守时、访友、制定计划等三个方面的文化差异。
Section B 1a-1d&4c 听说课 第三课时 分析Steve感到焦虑的深层原因,并就中国文化礼仪为其提供帮助,启发学生传扬中国文化,学习外国文化的必要性。
Section B 2a-2e 读写课 第四课时 运用目标结构介绍中国和法国餐桌礼仪的异同,加深文化认同。
持续性评价的手段与方式
通过Pair-work的形式对不同国家的打招呼习俗进行谈论,评价学生的对目标句型和各国打招呼习俗的认知;通过可视化思维工具整理各国的打招呼习俗,评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整合;通过对话编写和角色表演介绍各国的打招呼习俗,评价学生对各国打招呼习俗的的理解与运用。达成目标1 通过读课文找出描写哥伦比亚和瑞士的文化礼仪的句子,评价学生对目标句型和文化礼仪的认知;通过提取描述文化礼仪的关键信息,并完成表格内容,评价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在图片和文字提示下,复述两国的文化礼仪,评价学生对两国文化礼仪的理解;通过编写对话和角色表演进行口头输出,评价学生的英语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目标2 通过问题启发式评价引导学生从Steve焦虑表象深入到本质,即文化差异,评价学生对语篇主题的理解;通过个人思考和合作交流,就中国文化礼仪方面的知识进行交流,评价学生对中国文化礼仪的掌握;通过书面表达的形式介绍中国文化礼仪,评价学生写的能力。达成目标3 通过问题启发式评价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具体的认识Lin Yue在法国的生活环境,并提取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评价学生对文本第一段的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在表格提示下,通过读文章,定位、获取、整合信息,完成表格内容填写,评价学生对文章第二段的理解和信息整合的能力;了解法国餐桌礼仪;通过对话编写和角色表演进行口头输出,并通过书面表达的形式介绍中法餐桌礼仪的异同,评价学生对中法餐桌礼仪的掌握。达成目标4
教学反思(实施后填写)
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在单元主题的指导下,基于话题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同时考虑了初三年级教学任务重,课时紧张的现状,将本单元的教学设计成四课时。每节课的设计都体现了任务型教学的理念,任务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个任务又细化成几个小步骤完成,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些问题。下面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反思。 教学环节重复。在第二课时应用实践部分的“读文章抓细节”这个阅读任务的第三步骤“请学生结合目标语言对表格内容进行复述”与创新迁移部分的第一个任务“看图复述”有重复。虽然前者是看表格复述内容,后者是看图片复述内容,看似更上了一个台阶,但实则在课时有限的情况,完全可以省掉前者,省下时间给学生进行表演输出。 2.无效导入环节。本单元第二课时的导入,创设了“Alan,Sato,和Alice通过电话谈论自己计划参加派对的赴约时间”这样一个情境,引出话题:Different opinions on being on time.并引导学生对三人的赴约时间进行总结并思考。这个导入可以省略,直接通过下一步骤,即观看 Teresa Lopez and Marc Leblanc to 的图片,学习Colombia 和 Switzerland两个国家的相关信息。并提出问题:Suppose Teresa and Marc will go to Peter's party for foreign students, guess who might think it is OK to be 15 minutes late 这样即通过话题“Peter's party for foreign students”与第一课时建立了联系,同时直接了当的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在学完Colombia和Switzerland两个国家的守时文化时,可以向学生发问“If you go to the party,what time do you plan to arrive?”,引发学生对中国守时文化的思考。 3.没有充分利用课件资源和学生的问题资源。本单元第四课时游戏导入的环节,在出示了文化礼仪的介绍性句子时,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直接告诉答案,浪费了课件资源和学生资源。可以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先大声朗读句子,然后进行判断。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学生发音有误的地方可以进行纠正;对于学生判断错误的地方,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进行探讨,这样就为后面的分享输出环节扫清了一些障碍。
单元作业/测试(自选项)
见附件
本单元第三课时 Section B(1a-1d&4c)
语篇研读
本节课是一节听说课。既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也是Section B部分的第一课时。话题内容以“中国的餐桌礼仪”为主,兼顾其他国家的餐桌礼仪。旨在引导学生传扬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学习外国文化,促进跨文化交际。 【what】本节课学习的语篇涉及到了课本77页1a表格,1b对话以及课本76页4b文章。1a表格用五句话呈现了四个国家的五种餐桌礼仪,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为后面的听说活动做铺垫。1b对话讲述的是在美国学生Steve去中国留学之前,好友Yang Ming向他讲述中国的餐桌礼仪。4b文章要求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目标语言填空,使文章的意义更完整。文章告诉读者学习并尊重他国文化是最好的融入这个国家的方法之一。 【why】学习中国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学习外国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 【how】1b对话以美国学生Steve要去中国留学为话题语境,以Steve的真实感受---excited but nervous为起因,以Steve不会使用筷子且对中国的餐桌礼仪知之甚少为主题展开对话。对话中,Yang Ming提到了四条中国的餐桌礼仪,穿插了两条Steve对中国餐桌礼仪的评价,即“That's interesting”“That's unusual”。体现了他对中国餐桌礼仪的期待,激发了学生传承中国文化的意识。同时还用一句话“In the United States, it doesn't matter”,为读者学习美国餐桌礼仪埋下伏笔。第二篇4b的文章给学生设空,要求学生读懂文章后,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目标语言填空,使文章的意义更完整。文章放在这里进行练习和学习,更像是对本节课甚至整个Section A部分所学内容的整合和主题升华。
学情分析
经过Section A部分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be supposed to, be expected to,It is +adj.+to do结构并了解了一些世界各国的礼仪习俗,加上多数同学对听力的话题即筷子使用的礼仪比较熟悉,语言感知能力会更好。
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
分析Steve感到焦虑的深层原因,并就中国文化礼仪为其提供建议和帮助,启发学生传扬中国文化,学习外国文化的必要性。 a通过truth and lie活动,能够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的有趣table manners. B能够听懂关于中国餐桌礼仪的对话,并运用目标结构对中国餐桌礼仪进行描述。 C分析Steve感到焦虑的深层原因,并就中国文化礼仪为其提供建议和帮助,启发学生传扬中国文化,学习外国文化的必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听说教学中,学习中国的餐桌礼仪,并用目标结构对中国餐桌礼仪及其他文化礼仪进行描述,提升学生传扬中国文化的意识。 教学难点:对Steve感到焦虑的深层原因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外国文化对于促进得体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情景交际法、小组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工具
希沃白板;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图
三、单元整体评价
单元整体评价
经过本单元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目标语言结构be supposed to, be expected to,It is+adj.+to do sth.掌握的比较好,并能通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本单元所学的主要文化礼仪进行描述,学优生通过自学,补充了一些课堂之外的文化礼仪。在谈及各国文化差异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能够说出教材中出现的文化差异的内容并能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个别学生能够针对一些文化差异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并对继续学习更多不同国家的文化礼仪产生兴趣。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引导并鼓励学生多次通过表格,思维导图等可视化思维工具对课本内容进行对比学习,对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将所学内容结构化,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形式获取资源,丰富学习内容,扩大文化视野;鼓励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校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附件:作业设计
这份作业是在学生学完了Unit 10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布置完成的。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了“不同国家不同情境下的文化礼仪”。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此话题对学生进行了听、说、读、看、写五个方面的技能训练,因此这份作业的主要目标是对本单元进行综合复习。通过三个任务,达成复习目标。
结合作业内容针对作业目标,作业设计意图进行说明
作业内容 作业目标 设计意图
作业一:单词接龙。第二个单词的首字母必须是第一个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以第十单元单词为主,看谁接的单词最多。第一个单词为basic 复习巩固第十单元的单词 改变机械抄写和记忆单词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单词。
作业二:利用思维导图,将本单元所学的各种礼仪习俗进行复习并分类整合。 对第十单元的内容进行话题整合式复习。 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作业三:完成第十单元学习之友能力提升练习题。 检测学习效果 检测学习效果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