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时间、位移 学案(第2课时)课标要求学习目标 1.做出位移—时间图象并归纳图象所表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研读教材,从工作原理、工作条件、用途、使用方法及优缺点比较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学情分析 1.通过对物体作直线运动问题的分析,体会坐标系在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中的作用,并能建立位移-时间图像。 2.知道利用打点计时器测时间和位移的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理解路程和位移、标量和矢量,并体会他们的区别。学习内容与问题设计 学习过程设计三、【知识梳理】: 【问题1】:打点计时器分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两种。请同学们用心看书()完成下表,比较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工作原理 用限位孔限定纸带,复写纸压在纸带的上面,通电,振片带动振针打点。若纸带运动,其上就会留下一行小点。 使用时,墨粉纸套在纸盘轴上,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数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周,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工作电压 8V交流电 220V交流电 打点方式 振针周期性上下震动 周期性产生电火花 打点周期 0.02S 0.02S 记录信息位移、时间【问题2】:说出位置-时间图像横纵坐标的意义,怎样把位置-时间图像转换成位移-时间图像?位移-时间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横轴为时刻,纵轴为位移; 将物体运动的初始位置选作位置坐标原点O,则位置与位移大小相等(),位置-时间图像就成为位移-时间图像,又称x-t图像。 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问题3】:建立一个位移—时间(x—t)坐标系把图表中反映的各个物体运动情况描述出来。 时刻 (t/s)位移(x/m)甲乙丙丁005040510150301020251020153035201020404530025505540-10四、【问题探究】: 【活动一】:通过以下问题,复习正比例函数及图像和一次函数及图像。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说明各量的含义,并画出它们函数的图像; 2、根据物理量的特点,对应画出位移-时间图像,并通过数形结合,说出其斜率的物理意义。 【活动二】:通过以上对运动的描述,归纳位移时间的中“轴、线、点、截、斜” 的含义。 关注点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坐标轴横轴:时间; 纵轴:对参考点的位移。明确单位和标度,正负半轴表示位移的方向线表示某一时刻对原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斜率物体运动速度,数值表大小,正负半轴表示其方向截距横:物体开始运动的时刻或位移反向的时刻 纵:物体开始运动的位置交点物体相遇五、【反思提升】 六、【课堂检测】 1.运动物体拉动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直接记录了()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 2.(单选)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应接低于6 V的直流电源 B.纸带必须穿过限位孔,并注意把纸带压在复写纸的上面 C.要先通电,后释放纸带,打点结束后立即切断电源 D.要先释放纸带,后通电,打点结束后立即切断电源 3.聪聪同学讲了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故事情节,明明同学画出了兔子和乌龟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地点出发的 B.故事中的兔子和乌龟是在同一时间出发的 C.兔子和乌龟在比赛途中相遇两次 D.乌龟先通过预定位移达到终点 六、【课堂检测】参考答案 七、【课后提升】 1、(多选)如图示,是A、B两质点沿同一条直线运动的位移图象,由图可知( ) A.质点A前2s内的位移是1m 。 B.质点B第1s内的位移是2m。 C.质点A、B在8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 D.质点A、B在4s末相遇。 2、(多选)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作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两质点在1s末时相遇。 B.甲、乙两质点在整个过程中相遇两次。 C.甲、乙两质点在第1s内反方向运动。 D.乙质点在第1s内和第2s内没有运动。 3、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x-t图象,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 B.甲、乙两物体在处相遇 甲物体比乙物体晚出发的时间为t1s 甲、乙两物体向同方向运动 4、(多选)下列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交流电 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都与交流电源的频率相同 C.电火花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 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放电针和墨粉纸盘 1. A、B 2.C3.B 七、【课后提升】参考答案 1.AD 2.AC 3.D 4.AB 【教学建议】:师指导学生学生仔细研讨教材,完成上表,并结合实物说明。 【教学建议】: 1、根据学生预习案的批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成对正比函数和一次函数及图像的回顾和完善,重点说明斜率和截距。 2、根据物理量的特点,如时间没有负数,对图像进行相应变化,通过数形的结合强调斜率的求法为,而不是,其含义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教学建议】通过以上运动的描述,引导学生归纳完成上表。反思提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