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7单元基础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1-7单元基础知识点

资源简介

初中化学九年级专属讲义
课题:1-7单元基础知识点
第一章
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考点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概念: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变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考点三、实验操作
1、三不准原则:不摸,不闻,不尝。
2、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固体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块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______将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讲试管慢慢直立。
(2)粉末状固体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粉末状固体时,应先将试管横放,用______或______讲固体粉末送入试管底部,再将试管慢慢直立
3、液体药品的取用
(1)大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大量药品时可以直接从试剂瓶中倾倒
步骤:
①瓶盖______在实验台(防止桌面上的杂物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
②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_______手心(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缓地将液体注入试管内(快速倒会造成液体洒落);
④倾注完毕后,瓶口在试管口靠两下。并立即盖上瓶塞(防止液体的挥发或污染),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2)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少量药品时可以用________
步骤:
①先排空再吸液
②吸取完药品后,将滴管________放在试管上方,挤压胶头将药品滴入试管
③取完药品后,立即清洗,清洗完之后放回原处
(3)定量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定量药品时要用到______和________
①先用倾倒法倾倒至体积接近至刻度
②待体积接近刻度后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4、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
①使用时先将灯放稳,灯帽取下直立在灯的右侧,以防止滚动和便于取用。
②使用前检查并调整灯芯(保证更地燃烧,火焰保持较高的的温度)。
③灯体内的酒精不可超过灯容积的_____,也不应少于________。(酒精过多,在加热或移动时易溢出;太少,加热酒精蒸气易引起爆炸)。
④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⑤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酒精灯,应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
(防止酒精洒出引起火灾)。
⑥ 酒精灯的外焰最高, 应在外焰部分加热 先预热后集中加热。要防止灯芯与热的玻璃器皿接触(以防玻璃器皿受损)
⑦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熄。(防止将火焰沿着灯颈吹入灯内)
⑧实验结束时,应用灯帽盖灭。(以免灯内酒精挥发而使灯心留有过多的水分,不仅浪费酒精而且不易点燃)
⑨不要碰倒酒精灯,若有酒精洒到桌面并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或撒沙土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以免火势蔓延。
(2)给物质加热
先预热,后对准液体和固体部位集中加热;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热源,用外焰加热。
①给液体加热可使用_____、烧瓶、烧杯、蒸发皿;
②给固体加热可使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坩埚
a、 液体:
(1)试管外壁应该保持干燥,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
(2)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由试管底部套上、取下
(3)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
(4)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他人
(5)加热的试管,不能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冲洗,应放在石棉网上
b、固体
(1)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2)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3)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芯,以免容器破裂。
5、检查装置气密性
(1)基本方法:
①受热法:将装置只留下1个出口,并先将该出口的导管插入水中,后采用微热(手捂、热毛巾捂、酒精灯微热等),使装置内的气体膨胀。观察插入水中的导管是否有气泡。停止微热后,导管是否出现水柱。
②压水法:如图所示。关闭导气管活塞,从球形漏斗上口注入水,待球形漏斗下口完全浸没于水中后,继续加入适量水到长颈漏斗中形成水柱,做好水位记号 静置几分钟,水位下降的说明漏气,不下降的说明不漏气。
6、洗涤玻璃仪器
(1)洗涤方法:倒掉试管内的废弃物,注入______水,振荡后倒掉,再注入水振荡,再倒掉,连洗几次。若容器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可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2)洗涤标准:洗过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已洗涤干净
第二章
考点一.空气的成份
氮____,氧_____,零点九四是稀气;还有两个点零三,二氧化碳和杂气;体积分数要记清,莫与质量混一体;化学计算常用到,时刻牢记在心底
考点二.混合物、纯净物
纯净物 混合物
由一种物质组成,组成固定,可由特定符号表示 由多种物质组成,组成不固定,无固定的符号表示
有固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各自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固定的物理性质
考点三.空气中的气体性质和用途
成分 主要性质 用途
氧气 化学性质:用于动植物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潜水、医疗救急炼钢、气焊以及化工生产和宇宙航行等
氮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不燃烧、不支持燃烧、无毒无害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 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保护;灯泡中充氮气延长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制硝酸和氮肥的重要原料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惰性气体)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用作保护气氩气——紫蓝色光,氦气——粉红色光,氖气——红光,氙气——特强白光,能穿透浓雾,用于航标灯、闪光灯、强照明灯、霓虹灯等的电光源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考点四.空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物和污染源
(1)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和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有害气体
(2)污染源: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产物。
2、空气污染的危害: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植物生长,损坏地面建筑,造成臭氧空洞,形成酸雨,破坏生态平衡等。
(1)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使全球变暖
(2)酸雨:大气中二氧化硫等气体过多引起
(3)臭氧空洞:氟利昂,飞机尾气等引起臭氧的消耗
(4)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考点五.氧气的物理性质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的密度(1.293 g/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1 L水能溶解30 mL氧气)。
气态
工业生产的氧气一般通过降温加压,变为液态氧气后贮存在蓝色钢瓶中。
考点六.氧气的化学性质
1.氧气具有氧化性和助燃性,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能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
物质 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注意事项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灰黑色固体) 持续红热,无烟,无焰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木炭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瓶中
硫(黄色固体) 燃烧放热,发出微弱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燃烧放热,发出明亮的蓝色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少量,且集气瓶内放水为了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红磷(暗红色固体) 发出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反应更加剧烈 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也不是白色烟雾
铁(银白色固体) 持续红热,不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燃烧需要引燃集气瓶必须放水,防止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底炸裂
镁(银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反应更加剧烈
铜(红色固体) 红色固体变黑 反应更加剧烈
氢气(无色气体) 淡蓝色火焰 可燃性气体在点燃前都需验纯,点燃时声音很小时说明已经纯了
考点七.化学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由两种及以上物质生成一种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2、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及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AB→A+B)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考点八.催化剂
1.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又叫触媒)。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 催化剂具有“一变”和“两不变”的特点。
“一变”:a.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两不变”:a.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不变;
b.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的化学性质不变。
第三章
考点一、分子和原子
分 子 原 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1.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3.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2、物理变化的微观意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________
3、化学变化的微观意义:在化学变化中,   分成   ,原子又结合成新的   。因此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
考点二、原子的结构
(1)构成:原子
(2)关系: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    ,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注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考点三、离子
a定义:带电的原子叫作离子,如钠离子(Na+)、氯离子(Cl﹣)等。
b离子的形成: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电子而带___电荷,形成___离子,如:Na+
(2)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______4个,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电子而带负电荷,形成___离子,如: Cl﹣离子符号
(1)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明电性和电荷数,数字在前,符号在后。若数字为1时,可省略不写。例如:钠离子:Na+、Fe3+。
(2)含义:
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2Mg2+

表示两个镁离子
考点四、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的种类 原 子 离 子
阳离子 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 质子数___电子数(填“大于”、“小于”、“等于”) 质子数___电子数(填“大于”、“小于”、“等于”) 质子数___电子数(填“大于”、“小于”、“等于”)
粒子电性 不显电性 显_____电 显_____电
符 号 用元素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用离子符号表示
相互转化 阳离子 原子 阴离子
考点五、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______________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______________决定,___________不同,元素种类不同。
(3)分类:元素分为______元素和_______元素两种。
(4)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某种元素、表示某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O:表示氧元素;表示一个氧原子。
(6)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的含义;表示原子的个数。例如:6N:6表示6个氮原子。只具备宏观含义,不具备微观含义。
(7)元素周期表
a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方格提供的信息:
b周期表中每一个横行叫周期,共有7个横行,即有7个周期
c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个纵行叫一个族,共有16个族。
第四单元
考点一、爱护水资源
1、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污染。
节约用水:①工业上: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②农业上: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③生活中:节约用水,关紧身边的水龙头,使用节水型器具,淘米水浇花等
2、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大量污染物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及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等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污染来源主要有:①工业污染:工业废水、废渣任意排放,流入江河和地下水,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
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任意排放及生活垃圾任意丢弃
3、水体污染的危害
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工农业、渔业生产,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考点二、水的净化方法
1、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反应沉淀池→过滤池→活性炭吸附池→清水池→消毒→水泵→用户 (1)加絮凝剂:明矾可作絮凝剂,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在水中形成胶状物,对悬浮杂质有进行吸附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2)过滤: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方法。
(3)吸附: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也可吸附溶于水中的有异味或有颜色的物质。
(4)消毒:水中含有细菌、病菌。可放入适量药物进行杀菌、消毒。如漂白粉、氯气及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ClO2)等。
2、常用的净水方法
(1)沉淀:利用重力作用让水中的颗粒物沉降的过程,包括静置沉淀和吸附沉淀。
(2)过滤:将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3)吸附:利用具有吸附性的物质吸附杂质和异味。
(4)蒸馏:将水加热成水蒸气,再冷凝成纯净水。
考点三、硬水和软水
硬水和软水的定义
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
① 加热或长久放置后有水垢产生的水是硬水。
② 向水中加肥皂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水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锅炉用硬水,易使炉内结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易使炉内管道变形、损坏,严重时可引起爆炸;
长期饮用硬度很高的水,对人体的健康有不利的影响,如易使人患胆结石、肾结石等病症。
4、硬水软化的方法:设法消除或减少硬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使硬水成为软水
① 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② 实验室通过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工业上常用离子交换法或药剂软化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考点四、过滤操作和注意事项
1、过滤:把不溶性固体物质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操作(如下图所示)。例如,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泥水混合物,得到较为纯净的水。
2、过滤操作的仪器及装置[]
①仪器:______、_______、_____、铁架台。
②装置:如图。
3、过滤操作注意事项及原因分析”
一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间不要留有气泡,加快过滤的速度。
二低:①_____边缘要稍低于______边缘——防止液体从漏斗外溢出;
②__________低于____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和漏斗间隙流下。
三靠:①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引流,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壁;
②玻璃棒下端紧靠________一侧——防止玻璃棒戳破润湿的滤纸造成过滤失败;
③漏斗下端紧靠__________——使滤液沿烧杯壁流下,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后溶液还浑浊的原因:(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仪器不干净等。此时应重新过滤至滤液澄清。
过滤太慢的原因:(1)____________________,残留的气泡减慢了过滤的速率(2)静置时间不长,大部分大颗粒沉降物还未沉降。
考点五、氢气
1.氢气的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用_________收集;密度比空气____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可以用__________收集。
2.氢气的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燃烧,产生________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氢气在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氢气能燃烧,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
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4、未来的理想能源:制备来源广泛,热值高,没有污染。
总结:可燃性气体里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有可能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考点六、水的组成
1. 实验装置
实验原理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电极上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试管a和试管b所收集气体体积比约为1:2。
口诀:负氢正氧,二比一
4. 气体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试管a中的气体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试管b中的气体接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是氢气。(或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5. 实验结论
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
②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6. 实验讨论
⑴ 实验中产生的氢气的体积往往大于氧气体积的2倍,原因主要有:
①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
② 氧气的氧化性强,与电极发生反应部分被消耗了。
⑵ 向水电解器中加入少量的烧碱(NaOH)或硫酸钠(Na2SO4),目的是___________。
7、水的电解微观解释:水是由 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 和1个 构成的,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 和 ,2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 ,很多氢分子聚集成 ;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 ,很多 聚集成氧气。
考点七、物质的分类
1、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1)单质:由__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镁、碳、硫、磷等都是单质。
(2)化合物:由________组成的纯净物。如: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等等都是化合物。
单质
纯净物 氧化物
物质 化合物
混合物 非氧化物(酸、碱、盐)
(3)氧化物:含有____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或纯净物)。例如H2O2、、CO2、SO2等。
2.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氧化物 含氧化合物
不同点 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含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相同点 都属于化合物,都含有氧元素
联系 氧化物属于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考点八、化学式
化学式的意义
化学式的意义 以CO2为例 以Fe为例 以NaCl为例
宏观上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二氧化碳这种物质 表示铁这种物质 表示氯化钠这种物质
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元素 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表示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表示氯化钠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
微观上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原子或离子)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 表示一个铁原子 表示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表示物质的分子(离子)的组成 表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各元素离子个数比:N(Na+):N(Cl-)=1:1
3、小结各种数字的含义
(1)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a:表示原子的个数。
(2)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c: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b: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的某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4)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d:表示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5)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a:表示离子的个数。
(6)化学式前面的数字a:表示分子的个数。
考点九、化合价
1. 化合价的定义:用来表示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是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它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非常密切关系。
表示方法:通常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用+n或-n来表示。如
2. 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化合价口诀:
一价氢锂钾钠银,二价氧镁钙钡锌;
一二铜二三铁, 三铝四硅五氮磷;
二四六硫都齐全,氟氯溴碘均为负一;
碳有多价态,以二四最常见;
金属永远无负价,莫忘单质都为零。
原子团口诀:
一价硝酸氢氧根;二价硫酸碳酸根
三价只有磷酸根;正一价的是铵根
名称 铵根 氢氧根 硝酸根 硫酸根 碳酸根
离子符号 NH4+ OH- NO3- SO42- CO32-
化合价 +1 -1 -1 -2 -2
3. 化合价的规律:
① 在化合物中氢通常显____价,氧元素通常显______价;
② 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般显___价,非金属元素一般显____价;非金属元素与氧元素化合时,非金属元素显___价,氧元素显____价。
③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④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_________;
⑤有些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里常显不同的化合价,如碳在CO2里显+4价,在CO里显+2价。
有些元素在同种化合物里显不同化合价,如氮在NH4NO3里分别显-3价、+5价。
4. 元素化合价与离子符号的比较
化合价 离子
表示方法 用+1、+2、-1、-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 用+、2+、-、2-……表示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
符号与数值的顺序 先正负后数值 先数值后正负
数值为1时 不能省略 省略
实例 +1 -1 -1 +2Na、 Cl、 OH、 Ca Na+、Mg2+、Al3+、Cl—、SO42—
联系与区别 同种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和离子电荷通常在数值相等,位置不同,正、负号的写法不同。
考点十、相对分子质量有关的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符号为Mr):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计算物质组成元素的质量比: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之比
例如,二氧化碳(CO2)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12∶(16×2)=3∶8。
3、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例如,化肥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可通过下式计算:
硝酸铵(NH4NO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100%=×100%=35%
4、计算某物质质量和某元素质量(两者之间的互求)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总质量 × 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某物质质量 = 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物质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第五单元
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要考虑生成物中的气体和沉淀的质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及其意义
1、表示的意义:
⑴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⑶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
点燃
例如:以2H2+O2 ==== 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点燃
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 以2H2+O2 ==== 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3、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第六单元
考点一: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金刚石 石墨 C60
外观 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深灰色不透明的细鳞片状的固体,有金属光泽 分子形式足球
外观图 金刚石 石墨粉 足球烯
结构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质地比较软(最软的矿物质之一)
熔点 很高 高
导热性 很差 良好
用途 做钻探机的钻头、划玻璃、装饰品等 做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 作超导体、催化材料、制备新材料等
区别与联系 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原因是这些单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但是由于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考点二:碳单质的三大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等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书写和绘画一般用碳素墨水
木制的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碳化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 C + O2 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 点燃 2CO
①可作燃料
还原性:
①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②2Fe2O3 + 3C 加热 4Fe + 3CO2↑
③高温下,木炭还能与二氧化碳反应:C+ CO2 2CO
注: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例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作还原反应。
考点三:二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_______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________,也不_______,不能________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_________________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_________________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________________本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能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加热 2CO
(________反应,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是还原剂)
(3)用途:①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
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 ②干冰用于________、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过多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二氧化碳CO2 1.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固态二氧化碳(干冰)会在-78.5℃以上直接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2.密度比空气大;3.能溶于水。(后两个性质决定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供给呼吸。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反应后的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3.与可溶性碱反应:CO2+Ca(OH)2=CaCO3↓+H2O 该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CO2+2NaOH=Na2CO3+H2O 该反应用于吸收二氧化碳。 灭火、光合作用、气体肥料、化工产品的原料、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等。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过多,像温室的玻璃使地球变暖。造成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应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大量植树造林等。
自然界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循环:动植物的呼吸、煤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考点四: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物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用途
一氧化碳CO 1.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气体;2.密度比空气略小;3.难溶于水。 1.可燃性:2CO + O2 2CO22.还原性:CO+ CuOCu + CO23.毒性: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不易分离,使人体因缺氧而死亡 ①作气体燃料②冶金工业。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
(1)装置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uO+CO Cu+ CO2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逐渐变红,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2Fe+ 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注意事项:①点燃酒精灯前要先通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因一氧化碳中混有空气而发生爆炸
②反应结束后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一氧化碳,直到装置冷却到室温,防倒吸,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③反应结束后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倒吸
④要有尾气处理装置,除去剩余的一氧化碳,防止空气污染。
第七单元
考点一、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1、燃烧的概念: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1)_________(2)可燃物要____________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_____。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同时满足。
3、灭火:(1)原理:破坏可燃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中止可燃物继续燃烧,即达到灭火的目的;(2)方法:a降温:泼水等,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b.隔绝空气或氧气,使可燃物缺乏氧气不能继续燃烧。c.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考点二、灭火器和使用范围
灭火器 使用原理 适用范围
干粉灭火器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失火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汽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 加压时将液体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水基型灭火器 产生的泡沫喷射到燃料表面,泡沫层析出的水在燃料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目的 泡沫和水膜的双层作用,能快速高效的灭火,可用来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如汽油、柴油等以及固体材料如木材棉布等引起的失火
考点三、爆炸与防爆知识
爆炸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里急剧的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易燃物与易爆物的安全标识
考点四、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一、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种类: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
2、成分:
(1)煤:混合物,主要成分是____,含有少量的H、S、N、O等,燃烧时能产生污染空气的气体:SO2 、NO2 等。煤干馏是________变化。
(2)石油:混合物,主要成分是_____,可分馏为汽油、柴油等。石油分离是____变化。
(3)天然气:混合物,主要成分是_______ ,目前重要的清洁燃料之一。
3、利用:燃料的使用,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释放了大量的SO2、CO2、NO2等污染气体,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二、清洁燃料:
1、氢气:最清洁燃料,燃烧的方程式为:2H2 + O22H2O
2、乙醇(俗称酒精):绿色能源(绿色再生能源),燃烧的方程式为:
四.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五.化学变化与能量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即有放热或吸热现象发生。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得到电子
失去电子
1 H

1.008
表示元素符号
表示元素名称
表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表示元素的原子序数
某元素的质量
物质的质量
×100%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点燃
高温
1 / 1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