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讲:物理、化学性质及变化的定义,辨别蜡烛燃烧实验和人体呼出气体成分探究实验专题一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定义和辨别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专题二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定义和辨别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专题三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和联系联系: 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相互关系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助燃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等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固体变成气体一定是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D、物理变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解答此类题要熟悉下列要点: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概念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 放热、发光、变色、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等等实例 冰→水→水蒸气,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 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食物腐烂根本区别(判断依据) 是否生成其他物质关系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例2】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铜绿受热时会分解;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木棒受力折断。[小结]物质的变化和物质的性质的区别。我们应把握住一点,即变化是一个过程,是动态的;而性质是物质内在的属性,有时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让其表现出来,而有时只需用感观和仪器感知测量即可【练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导电性 B.挥发性 C.可燃性 D.溶解性【练2】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练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练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蜡熔化 B.酒精挥发 C.食物腐烂 D.胆矾研碎【练5】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练6】1、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高粱酿酒 B.石头雕刻 C.炸药开路 D.牛奶发酵【练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滴水成冰 B.蜡烛燃烧 C.汽油挥发 D.湿衣服晾干专题四 蜡烛燃烧实验及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入气体的探究一、蜡烛的燃烧实验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蜡烛上切下一块,放入水中,观察现象。物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溶解性 硬度蜡烛2、点燃时观察燃着的蜡烛,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黑暗?现象:蜡烛逐渐熔化,燃烧,发出红光,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1)对火焰温度的探究点燃蜡烛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明亮,内层暗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层,第二层最亮,内层暗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1s后取出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分先变黑 外层温度最高,加热用外层火焰对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点燃蜡烛 用一干燥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3、熄灭蜡烛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否重新燃烧?熄灭蜡烛 ⑴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成液态,再汽化,而后燃烧⑵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总结】⑴ 燃烧前:蜡烛通常为黄白色的固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⑵ 燃烧时: ① 蜡烛发出黄白色的火焰,放热、发光,蜡烛逐渐变短,受热时熔化,冷却后又凝固。② 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外焰温度最高。③ 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二氧化碳,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⑶ 燃烧后:有一股白烟,能重新燃烧。说明蜡烛燃烧是蜡烛气化后的蜡烛蒸气被点燃。【归纳】实验探究的要点1、科学探究涉及的要素主要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感悟学习化学要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可燃性、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等化学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如石蜡受热熔化等物理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气体和水生成等化学变化。(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而不是孤立地关注物质的某种性质和变化,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例1】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D.蜡烛熄灭前后水蒸气的含量保持不变【例2】晓蒙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发现,在蜡烛刚 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提出问题】“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查阅资料】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烛芯组成的。蜡烛完全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水;蜡烛点燃时,灯芯周围的石蜡先熔化,从固态变为液态,一部分熔化的石蜡汽化为石蜡蒸气。石蜡蒸气燃烧产生火焰。【猜 想】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资料,晓蒙同学提出如下3种猜想A. “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B. “白烟”可能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 “白烟”可能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实验验证】(1)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吹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住“白烟”,烧杯内壁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如图所示),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 (只答一点)。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4)根据蜡烛完全燃烧的产物推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有 元素、 元素可能有 元素。(5)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是二、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入气体的探究1、原理: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特性),并且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B、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更旺,说明氧气越多。C、空气主要是由氮气、氧气组成的,还含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等。2、实验探究步骤1: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和两瓶空气实验探究步骤 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现象 结论、解释、化学方程式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⑴在两个集气瓶中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放水中。将塑料管小心插入集气瓶内,吹气 集气瓶中的水排出,集气瓶内充满气体 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没有溶于水⑵在水中集满气体后,用玻璃片盖住瓶口,从水中取出正放于桌上 气体无色 呼出的是无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步骤2: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观察现象并记录。空气 呼出的气体现象 持续燃烧一会熄灭 立即熄灭结论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步骤3:向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和一个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各滴入几滴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记录。空气 呼出的气体现象 无明显现象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结论 人呼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步骤4:取一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气中的另一块玻璃片比较,观察现象并记录。空气 呼出的气体现象 无明显现象 有水珠结论 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比空气【总结】“两多一少”——人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比空气多,氧气的含量比空气少。即:A.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B.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C.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例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如图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例2】在老师的指导下,明明同学进行了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呼出气体的收集。明明同学用右图所示方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①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_。②明明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③当看到_______________现象时,表明装置A中的气体已收集满。④收集满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应____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备用。(2)两种气体中水蒸气含量的比较。①明明同学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未发现玻璃片上有水蒸气凝结,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明明经过思考并与同学讨论,改进了实验。他将一瓶空气和一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呼出的气体放入冰箱冷藏室,片刻后取出观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两种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比较明明同学把两上述(2)中的两瓶气体分别滴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两种气体氧气含量的比较。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低于空气,写出实验操作和预期的实验现象。课后作业1.以下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石蜡熔化 C.轮胎爆炸 D.粮食酿酒2.以下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牛奶变酸 C.火烧赤壁 D.铁生锈3.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C.瓷碗破碎、钢铁生锈 D.动植物呼吸、食物腐败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食物变质 C.冰雪融化 D.西瓜榨汁5. 化学在在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 B.石油分馏 C.稀盐酸除铁锈 D.干冰制冷6.从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石蜡浮在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 )A.比水大 B.比水小 C.与水一样大 D.无法判断27.将一根火柴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火材梗发生的变化( )A.全部碳化变黑 B .中间碳化变黑C.两边碳化变黑,中间变黑程度小一些 D.没有明显变化8. 蜡烛火焰温度最高的部分是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温度相同9.在蜡烛燃烧实验中,下列属于叙述石蜡性质的是( )A.石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B.石蜡燃烧前先融化成无色液体C.石蜡燃烧时发出黄色的光,放出热量 D.石蜡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0.以下信息对解答本题能提供帮助: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遇水则变成蓝色。某同学为了研究蜡烛燃烧的产物,设计了以下实验,如图所示。在甲、乙两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瓶底分别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和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①点燃集气瓶甲中的蜡烛,观察到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②点燃集气瓶乙中的蜡烛,发现蜡烛燃烧的产物使无水硫酸铜白色固体变蓝。请回答:(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 ,说明氧气具有 性。(2)以上实验说明蜡烛的燃烧产物有 有11.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气体成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其他气体空气中的气体(%) 78 21 0.03 0.07 0.9呼出的气体(%) 78 16 4 1.1 0.9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有什么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1-4所示。图1-4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实验步骤 验证依据1.2.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CO2含量不同3.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O2含量不同4. 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含水量不同12.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2)他们观察蜡烛的燃烧,得出下列结论,请回答:哪些是不需要燃烧就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填字母),哪些是需要燃烧才能观察到的现象_____(填字母);A.自顶端起约 以内的烛体是温的、柔软且易塑型B.原料是半透明、微臭、无味的白色固体C.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呈碗状存在D.一白色烛心贯穿中轴,并延长至蜡烛顶E.形状圆柱形,顶部为圆锥形尖出F.烛心周围和烛焰上端呈明亮的黄色G.吹熄后,见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并慢慢消失H.质软,可用指甲刮出痕迹I.若风吹至蜡烛一边,另一边碗形顶端的蜡烛将熔成液体并沿烛体落下J.如受空气流的影响,火焰会闪动(3)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温度最高;(4)燃烧时还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或_____;(5)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小梅同学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_。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13. 如图是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点燃蜡烛,先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烧杯和一个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熄灭蜡烛,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请回答下列问题:1.(1)蜡烛的三层火焰中温度最高的是_____;(2)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有_____产生;(3)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壁的现象是_____,证明有_____生成;(4)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_(填“能”或“不能”)重新燃烧。14. 小冬对蜡烛的燃烧进行了探究:他观察蜡烛燃烧的火焰从内向外依次是_____、_____和_____。(1)为了证明外焰的温度最高,他设计了以下实验,请你帮他填写实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2)蜡烛燃烧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吗?他又设计了以下实验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请你帮他填写实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有水产生将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产生15. 化学现象中包含发光、放热,许多物质燃烧时都伴随着发光、放热的现象,小丽认为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整个学习小组就此展开讨论和验证:【提出问题】:_____;【猜想】猜想一:都是化学变化;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实验】(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上出现水珠;b.手摸烧杯有_____的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分析: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的名称是_____,蜡烛燃烧为_____变化;(2)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a.通电前:灯丝为银白色固体;b.通电中: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_____;c.通电后:灯丝为银白色固体;分析: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丝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__变化;【结论】猜想_____(填“一”或“二”)正确。A.带火星的木 B.对着干燥玻 C.木炭在氧气 D.向澄清石灰水中条复燃 璃片呼气 中燃烧 中吹入CO2aA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