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升华和凝华 基础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4 升华和凝华 基础巩固练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3.4 升华和凝华 基础巩固练习
一、单选题。
在“冰城”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嘴中呼出的“白气”是凝华现象
B. 用冰制成的雕塑经过一段时间自然变小,是汽化现象
C. 雪的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D. 冰放在手上熔化了,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
为防止食物腐败变质,可利用冰块或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 )
A. 冰块和干冰熔化吸热 B. 冰块和干冰升华吸热
C. 冰块升华吸热、干冰熔化吸热 D. 冰块熔化吸热、干冰升华吸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主动利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意识逐渐增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场景,是人们应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环境的几种做法,其中主要是用来降温的是( )
A. 景区喷雾 B. 人造雪景
C. 撒盐融雪 D. 人工降雨
雨、云、雪实质上都是水,只是形态各异罢了。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热空气升上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就形成了云。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经过下列哪些物态变化形成的( )
A. 汽化或升华 B. 汽化或凝固 C. 液化或凝华 D. 液化或凝固
人工降雨的方法之一,是利用飞机向云层里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顺序是( )
A.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熔化 B.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熔化
C. 干冰升华,水蒸气先凝华后液化 D. 干冰汽化,水蒸气先凝固后液化
一个带盖的水箱里盛有一些的水和冰,把它搬到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温度为的教室里,一段时间后,水箱里( )
A. 都变成冰了,连水蒸气也没有 B. 都变成水了,同时有水蒸气
C. 只有水和冰 D. 冰、水和水蒸气都存在
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汽化,后液化 B. 先升华,后凝华 C. 先熔化,后液化 D. 先汽化,后凝固
下列关于水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冰川上的积雪汽化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空中
B. 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熔化成小水滴,有的凝固成小冰晶
C. 积雪液化后变成水,汇入江河
D. “云雨露雾霜雪雹”都是水,只是水的不同状态
已知在水中加盐能降低水的凝固点,为观察水蒸气遇冷时发生的物态变化,小明同学准备了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标记为和,如图所示。瓶中装入正常的冰水混合物,瓶中装入冰盐水混合物,这些处于固液共存态的冰盐水混合物是从的冰箱冷冻室取出的,且之前已在冷冻室放置了很长时间。将两个矿泉水瓶置于常温下一段时间后,发现号瓶外壳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雾,号瓶外壳蒙上了一层小冰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号瓶上的小冰晶是由水凝固而成的
B. 号瓶上的雾是其瓶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
C. 号瓶内的冰盐水熔化过程中温度会保持在不变
D. 一段时间后会发现号瓶中冰减少,此过程中号瓶对外放热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热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B. 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变模糊是液化现象
C.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小水珠
D. 冻豆腐解冻后,发现里面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中的水凝固后又熔化形成的
二、填空题.
夏天,我们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棒上常粘着一些白花花的“粉”,剥开包装纸看到冰棒直冒“白气”,其中“粉”和“白气”的形成分别是______和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根据你的观察,雪糕冒出的“白气”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
北方的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地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 过程中放热的原理。冬天夜晚,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因为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上同;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北方冬天气温,是因为水银的凝固点比北方的最低气温要 填“高”或“低”;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 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在大自然中,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______填物态变化,下同成小水滴,有的______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______成小冰晶。
在西行的列车上,“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欢快的歌声,把人们带到了美丽的新疆.
天山上的冰雪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水库”,冰雪熔化时的温度是 个标准大气压下,熔化过程中冰雪需要 热量.
天山雪水灌溉农田时,为了使水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常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减少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 .
新疆是远离大海的内陆地区,遇到干旱时节,当天空乌云密布时,人们用飞机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向天空,实施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 为气体,需要 热量.
水资源主要指的是 资源。造成水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其污染源主要有:生活污水、 废水、工业废物、 垃圾等。
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量,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将霜______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成水后马上恢复制冷因此“无霜”。
三、实验探究题。
如图所示,是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的实验装置图。
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______酒精灯酒精灯及其火焰烧瓶高度,先固定好______铁夹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______,这是因为水蒸气由于______而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若要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可以在金属盘内盛放适量的______冰块热水。
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______升高降低,下列生活中的哪个事例与此现象原理一致______填序号
夏天饮料里加冰块 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
蒸笼蒸馒头 通过洒水,给地面降温。
在烧杯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
实验中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__________。
用手摸烧瓶壁会有热的感觉,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里,存放碘的容器一定要加盖密封,是为了防止因碘的__________而造成损失。
四、综合题。
大自然中的水循环
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请在括号内写出相应引文涉及的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______或凝成小冰晶”______、“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______。
上面涉及的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放热的是:______。
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撒到云层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______成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并从周围______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降低导致降雨。
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是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雪花形态的固体水,它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在水蒸气弥漫的云层里,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华,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水蒸气的多少和温度的高低造成了雪花多少、大小和形状的差异。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接近地面的气温一般不能低于当靠近地面的空气在以上,但是这层空气不厚,温度也不很高,会使雪花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叫做降“湿雪”,或“雨雪并降”。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受强冷空气影响,年月日盐城部分地区迎来了首场降雪。为了应对下雪可能对交通的影响,交警和路政部门提前布局,做好了向路面撒盐除雪,并出动铲雪车进行铲雪作业的准备预案。
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______吸热放热。
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______。
A.云层中气温较低
B.云层水气充足
C.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D.云层下气温较高
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______高低。
收集一定量的干净雪置于室温下,观察雪的熔化现象,测量并作出雪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雪熔化规律的图象是______。
月日我市部分地区下的是雨夹雪,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A 4.C 5.A 6.D 7.A 8.D 9.C 10.A
二、填空题.
11.凝华 ; 液化 ; 乙
解:水蒸气遇强冷时会直接凝华小冰粒附着在冰块上,这就是“粉”;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液态小液滴,即白气;
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故图中的乙符合题意。
12.凝固;升华;高;乙
13.液化 凝华 凝固
解: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在高空遇冷时,有的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液滴,有时遇极冷的空气发生凝华现象变成小冰晶;云中的小水滴也会凝固成小冰晶。
14.(1) 吸收; (2) 蒸发 渗漏 ;(3) 升华 吸收
解:沟渠是裸露的,在输水过程中,大量的水要蒸发,变成水蒸气跑到空中;另外沟渠输水,还有大量的水渗漏到地下,造成大量的水浪费.
15.淡水;水污染 ;工业 ;生活
16.放出 熔化
解:冰箱内壁的霜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市面上销售的“无霜”冰箱是通过加热系统短时升温,是霜吸热从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
三、实验探究题。
17.酒精灯及其火焰;铁圈;小水珠;降温;液化;冰块;升高;。
解:
组装实验装置时,要根据酒精灯及其火焰高度,先固定好铁圈,然后再依次固定好其他器材。
点燃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沸腾时,往瓶口的上方倾斜放置一金属盘,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金属盘的底部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水蒸气由于降温而发生了液化。
要使金属盘的温度变低,可加入冰块。冰块熔化吸热,使金属盘变冷,可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实验时,握金属盘的手明显感觉到金属盘的温度升高,说明水蒸气液化要放热,蒸馒头时就是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使馒头成熟的。
18.升华 凝华 凝华放热 升华
四、综合题。
19.液化,凝华,熔化;熔化;升华;吸收;用洗衣水冲厕所。
解:由水蒸气变为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一种液化现象;由水蒸气凝成小冰晶,是一种凝华现象;小冰晶变为小水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是一种熔化现象。
根据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可以确定,在液化、熔化、凝华这三个过程中,吸热的是熔化;液化和凝华放热。
常向空中云层抛洒干冰,干冰迅速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这一过程吸热;
可以从一水多用或者是尽量防止水的无谓的损耗这两个角度来考虑如何节约用水。如用洗衣水冲厕所。
20.凝华;放热;;低;乙;靠近地面的空气温度高于。
解:
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凝华使晶核长大成雪晶,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放热;
雪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放热形成的,根据阅读材料可知,云层下气温较高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故选D;
由于盐水的凝固点低于水的凝固点,且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向路面撒盐可以让雪在低温下熔化以达到除雪的目的;
雪是晶体,其熔点是,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雪在零摄氏度时,吸收热量而熔化但温度不变,当雪全部熔化成水以后,温度升高到室温后,水的温度不变,故选乙;
根据阅读材料可知,空中形成的雪花靠近地面时空气在以上,部分雪熔化,没有来得及完全融化就落到了地面,这种现象在气象学里叫“雨夹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