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课改版八上 第九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 能力提升一、单项选择题(共11小题)1. 下列行为中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A. 工蜂清理蜂巢、饲喂蜂王和幼蜂、采蜜等B. 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C. 鸟类的筑巢、求偶D. 老虎追逐野兔2. 失去幼仔的犬妈妈,会把小猫当作自己的后代给予抚爱、哺乳,这种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 A. 攻击行为 B. 繁殖行为 C. 学习行为 D. 先天性行为3. 动物的社群行为具有的特征不包括 A.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B. 有的群体中内部成员之间存在等级C. 群体内部成员各自独立生活D. 群体内部成员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4. 下列动物行为实例与类型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乌贼逃跑时喷墨汁—攻击行为B. 一群羊在山坡吃草—领域行为C. 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防御行为D. 雄性军舰鸟鼓起鲜红的喉囊—繁殖行为5. 英国《每日由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会把面包片放到水面上,吸引小鱼前来取食,再借机将小鱼捕食”。下列有关绿鳖这种”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是依赖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B. 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C. 形成过程受环境因素的影响D. 可以使绿鹭更好地适应复杂的环境6. 如图是同一实验条件下不同的动物所需要的“尝试与错误”次数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B. 学习行为是脊椎动物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不具备学习行为C.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 学习行为的获得借助个体生活经验和经历,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7. 两只雄性大羚羊为争夺一只雌羊发生激烈争斗,这一行为属于 A. 社群行为 B. 防御行为 C. 节律行为 D. 攻击行为8. 海岸边的乌鸦用喙衔起螺蛳,飞到一定高度后将螺蛳摔落在岩石上,待硬壳破裂后,再飞下来享受美味。这种行为属于 A. 取食行为 B. 领域行为 C. 防御行为 D. 攻击行为9.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 鹦鹉学舌 B. 喜鹊筑巢 C. 孔雀开屏 D. 雄鸡报晓10. 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B.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C. 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D. 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往往具有明显的组织、明确的分工11. 火蚁具有社群行为,当洪水来临时,它们分工合作在水面形成一个漂动的“蚁团”,齐心协办到达陆地。下列动物群体中也具有社群行为的是 A. 土壤中的一群蚯蚓 B. 草丛中的一群蚊子C. 池塘中的一群蝌蚪 D. 树林中的一群狒狒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12.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资料一:如图 ,一种圆蛛的雌蛛每天黄昏时把网织成,等到黎明时又将网拆毁,以防御白天蛛蜂对它的捕食。若将这种园蛛放到没有蛛蜂的环境中,它们仍会保持此行为。资料二:如图 ,在一间天花上挂有香蕉的房屋内平放着三只木箱,黑猩猩只有把这三只木箱摞在一起时,才能拿到高处的香蕉。当黑猩猩刚进入是内时会乱蹦乱跳,但不久就安静下来,开始尝试各种方式取食高处的香蕉。最终,它把三只箱子摞在一起拿到了香蕉。资料三:蜜蜂生活在高度复杂的社会公共科体中,一个蜂群中有成千上万个成员,可分为蜂王、工蜂和雄蜂三类,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护蜂群的生存、发展。一个群体中蜂王只有一个,负责产卵。少数雄蜂,一生的职责就是和蜂王交配,最后死亡。工蜂承担着蜂巢的清洁、维护及防御工作,以及哺育幼虫和寻觅花粉或花蜜。(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园蛛的雌蛛的行为属于 行为,该行为是由园蛛体内的 决定的。(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属于 行为。这种行为是在 因素的基础上,通过 因素的作用,由 和学习而获得的。这类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 复杂多变的环境。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该行为越 (填”简单”或”复杂”)。(3)由资料三判断,蜜蜂是具有 行为的动物,这类动物营群体生活,其内部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13. 蜜蜂是社会性昆虫,它们能通过特定方式将信息传递给同伴:东方蜜蜂与其天敌胡蜂长期在同一区域分布。东方蜜蜂蜂群中的工蜂在采集花蜜或守卫蜂巢时,常常会遭到胡蜂的侵袭和捕捉。研究发现,东方蜜蜂对胡蜂的攻击已经有了很好的防御对策。当东方蜜蜂遭遇危险时,它们就会跳起“振动舞”,用头撞击同伴的身体,同时还可以通过语音报警,发出由简单的脉冲振动组成的“”声信号,借此通知同伴“不要去危险的地方”或者“外面有危险”,其他蜜蜂会通过视觉、听觉全面感知同伴给出的警报。一般来讲,脉冲振动频率越快、时间越长代表危险就越大。当胡蜂靠近东方蜜蜂的蜂巢时,巢门口守卫的工蜂会有明显的振翅行为,同时摆动腹部几秒钟。这种行为是在警告敌人“我看见你了,更进一步靠近是徒劳或危险的”,这种信号表达是东方蜜蜂所特有的。西方蜜蜂在原产地很少有胡蜂的侵袭,因此不能够像东方蜜蜂一样对胡蜂的攻击形成有效的反应。当胡蜂距离蜂巢很近时,东方蜜蜂中守卫的工蜂便会一拥而上集结成团,围困胡蜂,结团的中心温度可以达到 以上,从而把胡蜂活活“热死”西。方蜜蜂不会表现出这种行为,其守卫的工蜂更倾向于单独行动阻击入侵者。有人将其与东方蜜蜂混合饲养,在参加结团的两种蜜蜂中,东方蜜蜂处于结团的中心区域直接与胡蜂进行肉搏战,而西方蜜蜂虽然参加战斗,但更多是处于结团的外围。另有研究表明,某些农用杀虫剂,即使残留量在正常范围内,仍会让蜜蜂变得麻木,难以对危险作出正确评估,影响信息传递,对蜜蜂的防御策略有很大影响。(1)本文谈到“东方蜜蜂对胡蜂的攻击已经有了很好的防御对策”,请你列举出其中的两种: 、 。(2)据本文信息分析,胡蜂对 (填“东方蜜蜂”或“西方蜜蜂”)捕食成功率会更高。在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结团消灭胡蜂的战斗中, (填“东方蜜蜂”或“西方蜜蜂”)牺牲的个体数目会更多。在与胡蜂的斗争中,工蜂个体大量牺牲,这种牺牲 (填“有利于”或“不利于”)物种的延续。(3)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一个最能体现本文核心内容的标题。 。A.西方蜜蜂的防御行为B.蜜蜂对天敌有多种防御对策C.蜜蜂独特的语音报警系统D.东方蜜蜂与西方蜜蜂的防御合作(4)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对人和动物的关系有了哪些的认识 请写出其中一条: 。14.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六月底的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林木葱郁,溪流飞溅,鸟鸣悠扬,一派生机盎然。一只红嘴蓝鹊从高高的树冠中飞出,划过溪谷上空。突然一只比它小一些的黑色鸟儿,尖叫着冲向它,勇猛地发起战斗。几个回合下来,红嘴蓝鹊落荒而遇。这一幕刚好被从营地走出的观察者看到。这只黑色小鸟是紫啸鸫,它主要以植食性的昆虫和蜗牛为食。紫啸鸫为什么如此勇地挑战比自己体型更大、更凶悍的红嘴蓝鹊呢 在距战斗地点不到 米的地方,观察者发现一只紫啸鸫在石块间跳跃穿梭,很快嘴里就叼满了昆虫。可它并没有吞下,而是将着食物先飞到大约 米高的树枝上,停了一会儿后又飞到树干的侧面。底来那里有一个隐蔽的鸟巢。观察者发现巢中有几只雏鸟,于是他静静地站在原处继续观察,详细记录了亲鸟忙碌的身影。为什么会有这些有趣的现象呢 亲鸟喂食一只雏鸟后,如果不立刻飞走,其他末获得食物的雏鸟会发出尖叫,引来天敌。而白色的粪囊如果不及时处理,则会留下痕迹和气味,同样使雏鸟的安全受到威胁。紫啸鸫夫妇通过自己特有的生存方式应对着大自然各种各样的挑战。这样的一幕幕随时都在自然界上演。各种生物都在运用自己的生存智慧,适应着复杂的环境,延续着生命的乐章。(1)文中记录的是一次对紫啸鸫行为的自然观察过程。在此过程中可能用到的观察工具是 。(2)紫啸鸫亲鸟喂食雏鸟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属于 (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捕获食物的紫啸鸫不直接回巢,而是停留一会儿才飞回喂食。推测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3)除了文中介绍的紫啸鸫相关事例,每种生物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都有自己适应环境的方式,请你试举一例: 。答案1. A【解析】A、蜜蜂群体内工蜂清理蜂巢、饲喂蜂王和幼蜂、采蜜等,彼此配合、密切合作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因此属于社群行为,A符合题意;BCD、野兔时时竖起耳朵听周围的动静、鸟类的筑巢、老虎追逐野兔,它们的群体内都没有组织,成员间也没有明确分工,不属于社会行为,BCD不符合题意。2. D【解析】“失去幼仔的犬妈妈,会把小猫当作自己的后代给予抚爱、哺乳”,犬妈妈的这种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从获得的途径来看属于先天性行为。3. C【解析】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具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制度,可以进行信息交流。4. D【解析】乌贼逃跑时喷墨汁属于防御行为,A错误;一群羊在山坡吃草属于摄食行为,B错误;两只雄鸟为占据领域而斗争属于攻击行为,C错误;雄性军舰鸟鼓起鲜红的喉囊,是在求偶,属于繁殖行为,D正确。5. B【解析】学习行为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形成的。6. C【解析】A、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当刺激该行为产生的环境因素去除后,该行为会消失,A错误;B、从扁形动物开始具备学习行为,B错误;C、动物越高等,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C正确;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后天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有利于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D错误。7. D【解析】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这属于攻击行为。8. A【解析】乌鸦处理螺蛳的目的是获取食物,这种行为属于取食行为。9. A【解析】鹦鹉学舌是通过“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喜鹊筑巢、孔雀开屏和雄鸡报晓都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10. C【解析】先天性行为能使动物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学习行为能使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11. D【解析】蚯蚓、蚊子、蝌蚪的群体内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不具有社群行为。狒狒的群体内有明显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还会形成等级,具有社群行为。12. (1) 先天性;遗传物质【解析】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园蛛的雌蛛的行为生来就有,是由动物体内的选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 学习;遗传;环境;生活经验;适应;复杂【解析】资料二中黑猩猩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这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就越复杂。 (3) 社群;分工【解析】蜜蜂是具有社群行为的动物,群体内有一定的组织和明确的分工。13. (1) 跳起“振动舞”;给同伴发出“”声信号(守卫工蜂的振翅警告、集结成团把胡蜂活活“热死”等)【解析】跳起“振动舞”、给同伴发出“”声信号、守卫工蜂的振翅警告、集结成团把胡蜂活活“热死”,这些都是东方蜜蜂对胡蜂的攻击所做出的防御对策。 (2) 西方蜜蜂;东方蜜蜂;有利于【解析】“西方蜜蜂在原产地很少有胡蜂的侵袭。因此不能够像东方蜜蜂一样对胡蜂的攻击形成有效地反应”,因此胡蜂对西方蜜蜂捕食成功率会更高。在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结团消灭胡蜂的战斗中,东方蜜蜂牺牲的个体数目会更多。在与胡蜂的斗争中,工蜂个体大量牺牲,这种牺牲有利于物种的延续。 (3) B【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蜜蜂对天敌有多种防御对策,故选B。 (4) 我们应当保护动物,而不应当伤害它们(合理即可)【解析】人与动物生活在共同的家园中,我们应当保护动物,而不应当伤害它们。14. (1) 望远镜【解析】在对紫啸鸫行为的观察过程中,为了不影响其正常生活,可能用到的观察工具是望远镜。 (2) 先天性;怕引来天敌,使雏鸟的安全受到威胁【解析】资料中紫啸鸫喂食雏鸟的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捕获食物的紫啸鸫不直接回巢,而是停留一会儿才飞回喂食,可能是怕引来天敌,使雏鸟的安全受到威胁。 (3) 有些杜鹃鸟自已不会做窝,也不孵卵。它们偷偷地把卵产在画眉等其他鸟的窝里,让别的鸟替自己孵化【解析】每种生物都有自已适应环境的方式,如有些杜鸟自己不会做窝,也不孵卵。它们偷偷地把卵产在画眉等其他鸟的窝里,让别的鸟替自己孵化。第1页(共1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