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小背篓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七课 小背篓

资源简介

《小背篓》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小背篓》
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演唱、律动绘画等方式,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小背篓》,感受体验童年的幸福生活,并用自己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教学难点:怎样用自然真挚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背篓》。
教学准备: 钢琴、《小背篓》歌曲视频、课件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放歌曲《童年》,组织学生律动进教室。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童年的趣事多,童年的故事多,同学们,你们的童年在哪儿过的?放寒、暑假在哪儿过的?令你最难忘的事都有哪些?(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2、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山里,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土家族的小朋友的童年生活吧——放《小背篓》歌曲,课件出示土家族相关图片。
新授过程
(一)提问
1、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听了这首歌曲,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背篓》,我感到土家族小朋友的童年真幸福,这首歌真好听,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幸福的童年。
2、让我们再欣赏一次歌曲,请同学们轻声模唱并感受土家族的风土人情,边看边模唱--看大屏幕。
再欣赏歌曲,模唱歌曲。再次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
3、出示歌片儿——歌中土家人吃、住、用什么?
生答:吃糍粑(用糯米做的一种东西);住吊脚楼;用小背篓背东西、背小孩等;服饰是…… 请说一说土家族的风土人情。
(二)分段欣赏
1、播放第一乐段:(1)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情绪怎样?
描写了“我”坐在“小背篓”里“晃悠悠”的快乐的童年生活。情绪 跳跃、优美、流畅。 随着音乐的韵律感受坐在小背篓里的感觉。
(2)老师背起小背篓唱歌曲第一段,师唱,生模仿。
(3)请你说一说坐在小背篓里的感觉吧。音乐有什么特点?
2、放第二乐段:(1)第二乐段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对比第一乐段音乐情绪怎样?
生:第二乐段是土家族小朋友对童年幸福生活的歌颂、回忆,音乐情绪更优美、更抒情,奔放的旋律表达了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2)师小结
3、放尾声部分
师介绍:尾声是对七、八乐句的扩展,让人们沉浸在对童年的幸福回忆中,意犹未尽,惹人深思。
4、歌中的衬词请大家模唱一遍,体会其中的优美韵味。
(三)合作演唱歌曲
1、再次欣赏全曲,鼓励学生模唱
2、跟视频试着学唱歌曲
(1)请同学们观察歌曲中所有出现休止符的地方。 (2)教师提出歌曲中的“升记号”,让学生感受临时变音记号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加上临时变音记号歌曲就变得有味道了。体会装饰音的作用。
3、鼓励小组合作,创编演唱歌曲
(1)反复放歌曲,贴一些图片,拿出一些道具(小背篓等)。 (2)鼓励小组展示。
4、教师参与丙组表演
师生合作:师领唱,生伴唱第二乐段齐唱。
分小组创编并表演: 甲组:美术小组集体创作画:《山童之恋》。 乙组:舞蹈《我的小背篓》。 丙组:合唱《小背篓》。
对比欣赏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小背篓装着土家族娃娃幸福的童年,那么我们的童年是怎样呢?试着用你会的歌曲表现吧
学生分小组准备演唱歌曲。
甲组:《童年》。 乙组:《大海啊,故乡》。 丙组:《童年多美好》。 丁组:《快乐的节日》。
同学们的表演太精彩了,老师仿佛也被你们带到幸福的童年了。
2、让我们一起再唱一唱《小背篓》吧!与师一起自由演唱歌曲。
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回忆了自己美好的童年趣事,欣赏、演唱了土家族民歌,并演唱了这么多歌颂幸福童年的歌曲,使我们体验了不同地域的孩子都有幸福的童年。让我们珍惜美好幸福的童年吧!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曲结束这有意义的一课吧。
2、下课
听师小结,随歌曲《小背篓》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提前预设做的还是不够充分,我把教材内容想象的太难了,把学生的水平低估了。如果在教学中我改变一下教法和教学策略,比如说让学生可以先通过听、反复跟唱,让其对音乐有个完整的把握,这样降低难度的来教,或许效果要好得多。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更多的进行音乐的审美体验,体验价值远远大于技能的价值。我自己也一直对低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有很多的不解。学习就是为了学到知识,我一直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把枯燥的乐理知识和难学的识谱教学灌输给孩子。有时候看到他们那昏昏欲睡的样子还会很生气。直到有一次我请教了教研员。她和我说的:“你不可能把你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我们能够做的就是让孩 子在音乐中得到快乐,同时获取知识。低年级的孩子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的一味灌输只会让孩子厌倦音乐学习,有可能扼杀很多有音乐天赋的孩子!”我从她的话语里确定了低年级音乐教学的实质。在我的音乐教学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放开学生的手脚是新课堂的标志,作为教师我要真正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导”字为线,学生才敢问、敢说、敢想,我才能让学生在自由的天空下成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