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巧用等积转化解决问题——对一组习题的开发与探索四川省南江县南江镇第四小学 谢仕富小学数学西师版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第五单元中有这样一些题目(如下),分别在第91、96、102页,都是比较同组图形面积一样大吗?并且追问了为什么?这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去深入探讨。我做了一次尝试。一、探讨规律,掌握知识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比较来回答各组中图形面积一样大吗?学生比较容易就得出了各题中图形的面积是一样大的?这时再追问到底为什么相等?班上学生议论开来:有说得数一样大,如第一组平行四边形;有说占的方格一样多,如第二、三组,很少说它们的底和高相等。我再次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图形的特征和计算面积必须知道什么?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说各组图形的底和高分别相等,也有说它们的形状却不一样。底和高分别相等这在第一组平行四边形中很明显,教材这也体现了由易到难。通过探讨、归纳总结得出规律:等底(或同底)等高(或同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相等,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二、强化认知,熟悉区别等底(或同底)等高(或同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相等。教学质量检测时经常会有一些文字或图形面积的判断题。学生在这方面极易混淆,甚至出现错误。为考验大家理解掌握情况,因而我紧接着设计了一组判断题:1、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它们的底和高一定相等。 ( × )2、同底等高的三角形可画无数个,它们的面积相等。 ( √ )3、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形状和面积都相同。 ( × )4、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 )5、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 )6、一个平行四边形可以分成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 ( √ )7、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的2倍。 ( × )8、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一定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 × )9、比较下面每一个图形中甲、乙阴影部分的面积大小。 A甲( )A乙、 B甲( )B乙、 C甲( )C乙、 D甲( )D乙通过练习再次引导学生探讨等底等高的图形和它们面积、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明白: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可以得出它们面积相等,但是形状不一定相同;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它们的底和高不一定对应相等;面积相等它们形状也不一定相同。当然在推导面积公式时说的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那也就是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了。三、巩固知识,学以致用案例1、学校拟建一个三角形花园,如果建成等边三角形如下左图,则没绕过底座圆形的雕塑,如果建和等边三角形ABC同样大的三角形花园,绕过雕塑则可以怎么建? 问题一提出,学生们议论纷纷,有了前面的经验很快有学生提出建和三角形ABC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就行。那么可以建多少个这样的三角形?顺势提出第二个问题如上右图,画出和红色三角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来,看看谁画得多?记学生动手画一画,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慢慢得出可以画出无数个这样三角形。并展示了一些学生的杰作。 案例2、计算图形中阴影部分面积 先出示图1和图2两道简单基础题,引导学生观察,学生甲说可以以正方形的边作三角形的底,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高较难找。学生乙说图1中三角形BCD以BC为底,高是EF,学生丙说图2三角形GFB选底GF好些,高是过B点作GF的垂线,并且和EF一样长。找到了底和高面积计算就不是问题了。我此时抛出画和阴影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来,学生热情高涨,积极动手画了起来。也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接着出示下面图3图4,四边形ABCD、CEFG是正方形,求阴影部分面积。这两图初眼一看,学生就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有疑问了说,我习惯以三角形三条边中的一条边为底,再找这条边上的高,而这两图中三角形的边怎么知道长度呢?并且这高又躲到哪去 了?按常规方法用正方形面积和减去空白部分,可有一个正方形边长不知道?学生露出一脸茫然。这时我引导学生能不能找到和阴影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学生在纸写写画画,马上有学生说,图3中连接CF,BD和CF是两个正方形的对角线,它们是平行的,我们前面高都是利用了平行线间距离处处相等。另一学生争相补充,三角形BDF和三角形BDC都可以以BD作底,那它们就同底等高了,面积也就相等了。一位女生抢着说,三角形BDF和三角形BDC三角形面积相等,并且三角形BDC恰好占正方形ABCD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三角形BDF面积占左边正方形ABCD面积的一半。知道了这一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另有同学提出不同想法:如果我们把△DHF等面积转换为△BHC,则求解△BDF的面积就相当于求解△BDC的面积,而△BDC的面积刚好是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我们知道直角梯形CEFD的面积=(CD+EF)×CE÷2,而直角三角形BEF的面积=(BC+CE) ×EF÷2,CD=BC,EF=CE,可见直角梯形CEFD的面积=直角三角形BEF的面积,都减去的梯形CEFH面积,因此△DHF的面积=△BHC的面积。所以我们可以确定△BDF的面积=△BDC的面积=小正方形面积的一半=18平方厘米。那图4呢?这时全班异口同声地说思路方法和图3相同,只是数据不同罢了。 案例3、公园有一块长方形的草坪,长100M,宽80M,现在草坪上建一条2M宽的折线形的道路如下左图,这条道路占去草坪多大面积?这道题只有道路宽,没有长怎么入手?展开小组讨论,学生很快提出了自己想法,通过等积变化,变曲为直,平移变化成下面右图的形式。这时我还能说什么呢?通过这次教学,我深信准确解读教材,可以提高课堂训练的有效性、目的性。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研读、吃透教材,领悟编者意图。一次尝试让智慧在课堂中轻吟浅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激励学生思维,创设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开发学生主体的智慧潜能,把学生看成能动的、极具个性发展、活生生的学习主体。这样就能不断生成智慧,让课堂成学生的智慧之旅。四川省南江县南江镇第四小学 谢仕富 636600 电话:1355178475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