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7张PPT)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教科版版六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一、学会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文献摘要,并通过阅读文献获取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知道“日心说”和“地心说”都是人类认识地球运动以及宇宙的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学说。二、能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的观点,知道地球的运动状态以及昼夜交替出现的真正原因。三、知道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的动力,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之不易。新知导入昼夜交替确定地球和太阳的运动状态,才能解开昼夜交替成因之谜。模拟实验告诉我们,对昼夜现象的解释有多种可能。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历史上人们对地球的运动有过哪些看法呢?探索阅读资料01我们该如何确认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呢?我们还是先从历史上人们对地球运动有过哪些看法说起吧。探索阅读资料01方法:对比阅读两种学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要求:一边阅读一边记录关键信息。思考:两种理论模型的科学证据有哪些。总结:地球真实的运动状态。阅读要求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索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资料阅读托勒密的“地心说”。古时候,人们直观地观察到日月星辰都围绕着地球旋转,地球似乎是静止不动的。古代天文学家托勒密(约生于公元100年)总结了前人的观点。他在《天文学大成》中提出以下一些观点:(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相对于宇宙而言,只是一个点,而且静止不动。(3)日月星辰等所有天体随着地球运动,并且每天做一次圆周运动,因此人们看到的是这些天体都有规律地东升西落。(1)地球是球形的。(2)地球是宇宙中心,且静止不动。(3)日月星辰等每天绕地球转一次。托勒密的“地心说”。资料阅读哥白尼的“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受到古代学者的启发,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运动体系假说。他意识到,假说一定要有令人信服的证据,为此他搭建了一个小型天文台,设计了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最终他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创立了“日心说”,并在临终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1)宇宙是球形的,地球是球形的。(2)天体的运动是圆周运动。(3)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4) 太阳是不动的,而且处于宇宙的中心,地球以及其他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1)地球是球形的。(2)太阳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3)地球绕太阳转且自转一周要24小时。哥白尼的“日心说”。资料阅读地心说与日心说的相同和不同地心说 日心说地球形状 球形 宇宙中心 地球 太阳运动关系 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地球等天体围绕太阳运动地球自转 不转 绕轴自转资料阅读日心说发表后,人们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的支持“日心说”的证据。比如。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否定了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说法。资料阅读傅科摆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在巴黎先贤祠大厅的穹顶上悬挂了一条67米长的绳索,绳索的下面是一个重达28千克的摆锤。摆锤的下方是巨大的沙盘。每当摆锤经过沙盘上方的时候,摆锤上的指针就会在沙盘上面留下运动的轨迹。按照日常生活的经验,这个硕大无比的摆应该在沙盘上面画出唯一一条轨迹。可人们惊奇地发现,傅科设置的摆每经过一个周期的震荡,在沙盘上画出的轨迹都会偏离原来的轨迹。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资料阅读阅读闯关学说 主要观点 在你支持的学说下打“√”代表人物 地球形状? 谁是宇宙中心? 地球是否自转及特点 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状态? 地心说 日心说 “日心说”提出后,有很多的科学家投身于天文观测与计算,越来越多的证据被找到。 科学家 证 据 证实的观点 伽利略 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到木星的卫星以木星为中心旋转而不是围绕地球旋转 傅科 傅科摆地面的刻度盘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证实地球在自转。 托勒密哥白尼球形球形地球太阳不自转绕轴自转,且自转一周24小时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地球不是宇宙中心地球自转资料阅读太阳、地球、月球新知讲解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是365天。地球绕地轴自转,自转一周是24小时。知识拓展中国古代天文智慧浑天说与盖天说那昼夜交替现象的假设,哪个更符合事实呢?假设 是(√)否(×) 理由相当于“地心说”√ 地球是在运动的,绕轴自转,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绕太阳转一周365天,与24小时交替一次不符地球绕太阳转一周365天,公转一天对昼夜交替几乎没影响探索再次模拟昼夜交替实验,完善解释02手电筒 地球模型 铁丝 亮片 胶水1.实验材料探索再次模拟昼夜交替实验,完善解释02●改进我们的地球模型●照射自转地球模型。●贴亮片2.实验操作根据地球是绕轴自转的,所以用一根铁丝贯穿地球模型的南北,当作“地轴”,注意地轴是倾斜的。在一个基本固定的位置自转,代表24小时。在地球模型的几块大陆上,分别贴上几个反光的小圆片,标上序号。代表观察亮片位置的24小时昼夜变化情况。打开手电筒,用较强的光源照射地球模型,同时让地球模型按逆时针方向自转注意:在偏暗的环境中实验,手电筒的光不能直射眼睛。探索再次模拟昼夜交替实验,完善解释02观察反光贴纸的地点是否能在地球自转一周过程中产生昼夜交替一次的现象。用连续组图的形式绘制观察现象,形成最终解释。温馨提示观察顺序:自转半周前——自转半周后自转前——自转1/4周——自转半周——自转3/4周——自转一周探索再次模拟昼夜交替实验,完善解释023.观察交流自转半周前,亮片处于白昼状态,自转半周后处于黑夜状态,地球模型自转一周后,亮片经历了一次昼夜交替。探索再次模拟昼夜交替实验,完善解释02中午傍晚深夜黎明中午地球自转一周后,1号地区经历了一次完整的白天和完整的黑夜,昼和夜交替了一次。新知讲解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自转?公转?自转同时公转?昼夜交替一次是一天,自转一周正好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公转一天几乎是原地自转,对昼夜交替几乎无影响。探索再次模拟昼夜交替实验,完善解释02中午傍晚深夜黎明中午不同地区的昼夜交替是不同时的。我们还发现:1号地区是中午时,2号地区是黎明,3号地区是深夜。研讨托勒密和哥白尼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他们如何使自己的理论模型更具有说服力??1地心说 日心说地球形状 球形 宇宙中心 地球 太阳运动关系 太阳等天体围绕地球运动 地球等天体围绕太阳运动地球自转 不转 绕轴自转说服力 托勒密总结了前人的观点,提出“地心说”,编撰《天文学大成》。 哥白尼搭建小型天文合,设计观测仪器,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研讨再次做昼夜模拟实验与前一次做昼夜模拟实验有什么不同?2①增加“地轴”让“地球”绕“地轴” 自转;②增加反光小圆片,方便观察反光小圆片在自转过程中不同时的昼夜交替过程。实验条件不同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实验结果不同研讨现在你认为昼夜现象是如何形成的?3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课堂练习托勒密球形地球哥白尼球形太阳地球的自转伽利略木星自转昼夜交替公转课堂练习C1.“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共同观点是( )A.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球形的2、“傅科摆”在摆动时,由于惯性,摆动的方向始终不变,但摆尖在刻度盘上留下的痕迹却发生了偏转,这是因为( )A.地球在公转 B.地球在自转 C.月球在公转3、提出“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 )A托勒密 B哥白尼 C伽利略4、下列著作阐述了“日心说”的是( )A天文学大成 B天体运行论 C万有引力BBB课堂练习课堂总结作业布置尝试用冰块磨制出一个放大镜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3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pptx 傅科摆证明地球在自转.mp4 地心说.mp4 地心说与日心说.mp4 地球月球和太阳.mp4 日心说.mp4 昼夜交替现象(改进实验).mp4 浑天说.mp4 盖天说.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