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一、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概念: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直接:自然性;用于:有用性)2、自然资源分类根据是否可再生: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二、水资源(指淡水资源)陆地水资源的来源:大气降水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我国水资源总体概况:总量很大,但人均很少;水资源短缺。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①时间分配不均匀;年内——冬春少,夏秋多;年际——变化大。②空间分布不平衡;东南多,西北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③严重缺水地区——西北、华北地区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原因①自然因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人为因素:利用率低、水污染、浪费严重4、解决水资源短缺措施①自然因素解决措施时间——修建水库空间——跨流域调水(例如,南水北调)补充:南水北调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起点 长江的下游——扬州江都 长江的中游 汉江的丹江口水库 长江上游的金沙江和雅砻江终点 山东省、天津市 北京市、天津市 黄河上游线路特点 部分河段需要抽水北送 沿京杭大运河及周围湖泊输水 可以自流 需要开凿隧道 可以自流可调水量 最大 较多 最小源地水质 最差 较好 最好②人为因素解决措施节约用水:农业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工业用水重复使用、循环使用;生活用水一水多用 ,推广节水器具。防治水污染: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污水处理,达标排放;生活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等。4.2 土地资源与农业一、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1、分类:林地、耕地(水田和旱地)、草地、难利用土地(沙漠、戈壁、石山等)2、比例:草地占比最大3、分布土地利用类型 所在的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季风区、非季风区分布耕 地 南方水田 东部湿润区 平原、丘陵 季风区北方旱地 东部半湿润区草地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非季风区林地 东部湿润、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季风区(三大林区:东北、西南、东南林区)难利用土地 西部干旱区 高原、盆地、山地 非季风区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2、山地多,平地少。3、后备耕地资源匮乏。三、我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及措施1、存在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土地盐碱化2、措施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①在农耕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②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③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4.3 工业工业(国民经济的主导)1、概念:对自然物质资源或半成品进行加工、生产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分类1)轻工业2)重工业3)高新技术产业:利润高,消耗矿产资源少,污染小,依附于大中城市,依托于人才、科技。二、矿产资源及分布1、煤炭(“工业的粮食”):我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省、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区的煤炭资源最为丰富。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油田有大庆中华胜利辽+克拉玛依。3、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塔里木盆地);主要工程为“西气东输工程”。4、铁矿:河北省、辽宁省、四川省三省的铁矿储量最大;钢铁工业的骨干企业有宝钢、鞍钢、武钢、首钢和攀钢等。三、补充: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原料(能源矿产资源)、农业基础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市场、劳动力)、交通、技术、政策等。四、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分布特点:东密西疏,沿海、沿江河、沿铁路线。2、我国四大工业基地发展条件及特点工业基地 共同优势条件 不同条件 特点辽中南工业基地(中心城市:沈阳、鞍山、大连)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城市多,工业基础好; ③农业发达;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独特优势条件:丰富的资源(煤炭、铁矿、石油) 限制发展条件:能源枯竭、水源不足 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北京、天津、唐山) 独特优势条件:1、丰富的资源(煤炭、铁矿、石油、海盐等)2、科技力量雄厚 限制发展条件:水源不足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中心城市:上海、南京、杭州) 独特优势条件:1、交通便利(既沿海又沿河)2、科技力量雄厚3、消费市场广阔 限制发展条件:资源缺乏(能源和矿产)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珠海) 独特优势条件:毗邻港澳和东南亚,有利于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 全国最大的轻工业基地4.4 交通运输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及选择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