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1-2022学年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下列现实情境中,用物理知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用注射器将药液推进病人体内是利用了分子间的吸引力
B. 起重机吊着货物匀速上升时,吊绳对货物的拉力大小等于货物的重力
C. 夏天比冬天更容易闻到气味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大型载重汽车装有很多的轮子是为了减小车子对地面的压强
下列做法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
A. 拍打衣服除去灰尘 B. 跳远时要快速助跑
C. 行车时要保持车距 D. 将盆中的水泼出去
如图所示,将质量相等的水,分别倒入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两个形状不同、底面积相等的容器中,则水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和压力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赛艇的桨
B. 独轮车
C. 钳子
D. 修剪树枝的剪刀
年月日下午,中国选手李发彬在东京奥运会男子举重公斤级比赛中夺冠,挺举成绩为公斤,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最接近的是( )
A. B. C. D.
图示为游乐场中在竖直面内转动的摩天轮,小红乘坐该摩天轮时速度大小不变,则她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
A. 动能减小
B. 重力势能不变
C. 机械能增大
D. 机械能不变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如图是、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将一木块放入水中,木块悬浮,受到的浮力为,将木块分别放入、液体后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在液体中漂浮,浮力等于
B. 木块在液体中漂浮,浮力等于
C. 木块在液体中下沉,浮力小于
D. 木块在液体中下沉,浮力小于
两个滑轮按图所示的方式组合,用的拉力拉动绳端,使物体在内水平向左匀速滑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是定滑轮,是动滑轮 B. 拉力做的功为
C.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D. 拉力的功率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在生活中,我们发现洗菜池的下水管通常做成弯管,以防止异味进入室内,这是利用______原理设计的;书包、旅行背包的背带都设计得比较宽,其目的是______压强选填“增大”或“减小”。
某物理小组组装好一个如图所示的自制气压计,当小明将气压计由第层楼拿到第层楼时,发现细玻璃管中液面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某同学用高速气枪对着竖直玻璃管口上方持续水平喷气时,发现细玻璃管中液面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年月日,杨倩夺得东京奥运会射击女子米气步枪金牌,夺得东京奥运会首金。比赛过程中,从枪口水平射出的子弹,仍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子弹具有______,子弹最终穿过靶落到地上,是因为受到______的作用,如果射出的子弹在飞行时突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子弹将保持______运动状态。
利用图像可以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是“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______ ,液体密度 ______ 选填“”、“”或“”。
如图所示,用固定在竖直墙上的直角三角形支架放置空调室外机,为了安全,从力学角度分析,室外机的位置应尽量______ 填“远离”或“靠近”墙壁,原因是______ 。
年月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航空母舰正式命名“山东舰”,“山东舰”为常规动力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约为万吨,它满载时受到的浮力约为______;当航母从海水密度较小的港口驶达密度较大的远海时,其浮力会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如图所示,物体与平板小车一起在水平桌面上向右匀速运动,当小车突然减速时,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
如图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为支点,表示手对钓鱼竿的作用力,请在图中画出动力臂和阻力的示意图.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和小车。
实验时要固定斜面,并将小车从斜面上______选填“同一”或“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
从小车运动情况分析可得表面越光滑小车滑行越______。从实验现象可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______。
如图,若实验中小车仅在木板上滑行时滑出了右端,是否需要重做本实验以获得可靠的证据?答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
在本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反映的是______。
A、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到阻力大小
B、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C、、两个选项均正确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玉同学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木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请再举出另一个用到该科学方法的实验:______。
对比甲、乙两图可以得出:当______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由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______的关系。
在得出压强的概念后,对比甲、丁两图可知,甲图中海绵受到的压强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丁图中海绵受到的压强,请你结合所学的压强知识简单解释一下原因______。
学习了“浮力”后,爱动脑筋的小冬提出问题: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经过思考,他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弹簧测力计、烧杯、一个金属块、水、盐水和橡皮泥等器材,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则: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浮力是______。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请你写出一种改进的措施:______。
分析、两图实验数据可得:物体所受到浮力大小与______有关;分析、两图数据可得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深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分析______两图可知: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小宁利用上述的器材测量一块合金的密度,他的步骤如下: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合金块所受到重力;
使合金块______选填“浸没”或“浸入”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则合金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用字母、、表示
六、计算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0.0分)
如图所示,为一可绕点自由转动的轻质杠杆,垂直于,且长度为,长度为,在中点处挂一质量为的物块,要求在端点处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则力的力臂应是______,最小的力是______。并用力的示意图做出这个力。
如图为小刚制作的“浮力秤”,可方便地称量物体的质量,其构造如图所示,已知小桶底面积为,小桶和秤盘总重为。
如图甲所示,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桶处于漂浮状态,此时小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
该“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应标在小桶上何处即零刻度点距小桶底部的距离。
如图乙,在秤盘上放一个物体后,小桶浸入水中的深度,求该物体的重力是多少?
图甲是一辆起重车的图片,起重车的质量为。有四个支撑脚,每个支撑脚的面积为,起重时汽车轮胎离开地面,图乙是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在某次作业中将质量为的货物匀速提升,滑轮组上钢丝绳的拉力为,货物上升过程中的图象如图丙所示。不考虑绳重,取求:
提升货物过程中起重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拉力的功率;
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解析】解:、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是利用了手的推力,不是分子间的吸引力,故A错误;
B、起重机吊着货物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和物体本身的重力相等,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夏天比冬天更容易闻到气味,是因为夏天的温度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
D、大型载重汽车装有很多的轮子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对路面的压强,故D正确。
故选:。
注射器吸药液时利用了大气压,但将药液注入人体时是借助了手的推力;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时,所受到的是平衡力;
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
本题综合考查了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减小压强的方法、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等,都是重要的物理规律,值得关注。
2.【答案】
【解析】解:、拍打衣服前,衣服和灰尘一起静止,当拍打时,衣服运动,灰尘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从衣服上掉下来,是利用惯性,故A不合题意;
B、跳远助跑的目的是让运动员在起跳前有一个较大的速度,起跳时,人由于惯性还要保持他起跳前的速度,从而能跳的更远,这是利用了惯性,故B不合题意;
C、行车时要保持车距防止遇到紧急情况,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能马上停下来,易发生追尾事故,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故C符合题意;
D、将盆中的水泼出去,水不再受到力的作用,但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从而将水泼出,是利用惯性,故D不合题意。
故选:。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我们可以利用惯性,有时候要注意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注意区分。
知道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相关的现象。
3.【答案】
【解析】解:两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根据知水的体积相同,由于两容器底面积相同,乙容器往上越来越小,所以乙中的液柱高,即,根据公式可知,两容器底部所受水压强的关系为;
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根据计算,所以两容器底面积相同则;故B正确。
故选:。
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装有质量相等的水,乙容器的液柱高,根据判断出水对容器底压强的故选;再根据判断出水对容器底部压力的关系。
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有液体压强、压力的比较,难度较大,关键是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4.【答案】
【解析】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先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此题考查的是杠杆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解答】
A、船桨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符合题意;
B、独轮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合题意;
C、钳子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合题意;
D、修剪树枝的剪刀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不合题意。
故选:。
5.【答案】
【解析】解:他在挺举过程中杠铃上升的高度约为,杠铃的重力,
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与选项最接近。
故选:。
一般成年人的身高约为,所以他在挺举过程中杠铃上升的高度约为;由求出杠铃的重力,根据可计算出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
本题考查了重力和功的计算,关键是对杠铃上升高度的估测,估测值只要符合实际即可。
6.【答案】
【解析】解:摩天轮运转速度大小不变,说明小红的速度大小不变,而小红质量也不变,所以她的动能大小不变。故A错误。
B.她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其重力势能增大。故B错误。
C、小红的机械能等于动能与重力势能之和。小红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变大,所以她的机械能将增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7.【答案】
【解析】解:根据图像可知:,;
木块放入水中,木块悬浮,木块受到的浮力为,浮力等于木块的重力,即;木块的密度等于水的密度:;
将木块分别放入、液体后静止时,由于木块的密度小于的密度,所以木块在中漂浮,浮力等于;
木块的密度大于的密度,所以木块在中下沉,浮力小于木块的重力,即浮力小于;
综上所述,AD正确。
故选:。
根据图像,利用公式判定、密度的大小;物体悬浮时,浮力等于重力,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分析各个选项。
本题主要考查密度公式、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难度不大。
8.【答案】
【解析】解:
A、滑轮随物体一起运动,为动滑轮;滑轮的轴固定不动,为定滑轮,故A错误;
B、由图知,,拉力端移动距离,拉力做功,故B正确;
D、拉力做的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拉力做功功率,故D错误。
故选:。
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为动滑轮;轴固定不动的滑轮为定滑轮;
由图知,,拉力端移动距离,利用求拉力做功;
拉力做的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拉力做功功率等于拉力做功与所用时间之比。
本题考查了滑轮的分类、使用滑轮组时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要知道:水平使用滑轮组时,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
9.【答案】连通器 减小
【解析】解:当水流过下面的弯管后,总在弯管处留下一定的水,水静止不流动时,两边液面相平,防止污水管内的臭气顺着管道逆行,属于连通器;
书包、旅行背包的背带都设计得比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
故答案为:连通器;减小。
根据连通器的概念和特点分析解答:上端开口、底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当所装同一种液体静止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是相平的;
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本题考查了减小压强的方法、连通器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0.【答案】下降 上升
【解析】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当将气压计由第层楼拿到第层楼时,瓶内空气的压强不变,而外界大气压随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此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有一部分水从玻璃管中压入瓶中,因此管内水柱的高度会下降;
当用高速气枪对着竖直玻璃管口上方持续水平喷气时,细管上方空气流速增大,压强减小,于是水柱在下方压强的作用下使液面升高。
故答案为:下降;上升。
大气压和海拔的关系: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
流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相反,流速越小的位置,压强越大。
本题主要考查了大气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及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
11.【答案】惯性 重力 匀速直线
【解析】解:
子弹离开枪膛后,处于运动的状态,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子弹最终落到地上,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改变了其运动状态;
子弹在飞行时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的时候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大小以及运动方向不变,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惯性;重力;匀速直线。
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都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12.【答案】正比
【解析】解:由图可知,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故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正比;
根据可知,相同深度液体密度大的压强大,液体密度。
故答案为:正比;。
液体内部压强跟液体深度成正比,跟液体的密度成正比。相同深度液体密度大的压强大。
本题主要考查液体的压强,关键是认识图像,题目不难。
13.【答案】靠近 动力和阻力臂不变,减小动力臂,减小支架对墙的拉力
【解析】解:由题意可知,以为支点,是一个杠杆,为处螺钉水平拉力的力臂,阻力为机箱的压力大小等于机箱的重力;为了安全,应减小处的拉力若拉力过大,支架对螺钉拉力会使螺钉松动而造成危险;机箱压力阻力和拉力的力臂不变,室外机的位置越靠近墙壁,室外机对支架压力的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处的拉力会变小,以保证支架和室外机的安全。
故答案为:靠近;机箱压力阻力和拉力的力臂不变,室外机的位置越靠近墙壁,室外机对支架压力的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处的拉力会变小。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不变的量和可变的量,找出要减小水平拉力的措施。
本题考查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关键是分析得出杠杆的个要素,难度不大。
14.【答案】 不变
【解析】解:
由题知,该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约为万吨,
则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航母满载时受到的浮力:

当航母从海水密度较小的港口驶达密度较大的远海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浮力等于其重力,且航母受到的重力不变,所以航母所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答案为:;不变。
知道航母满载时的排水量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航母受到的浮力;
当航母从海水密度较小的港口驶达密度较大的远海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浮力大小等于重力,据此分析浮力大小变化。
本题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注意:航母从海水密度较小的港口驶达密度较大的远海时,始终处于漂浮状态,浮力不变、排水量不变,易错点
15.【答案】解:小车突然减速后,由于具有惯性,木块相对于平板向右滑动,则摩擦力方向向左;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示意图如图所示:

【解析】小车突然减速,速度减小,由于惯性木块保持原来的速度继续运动,木块相对于平板向右滑动;
木块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平板的支持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作用线作出力的示意图。
根据惯性判断出木块的滑动方向、对木块正确受力分析、掌握力的示意图的作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答案】解:过拉力作用点作竖直向下的拉力;
过支点作作用线的垂线段即动力臂
如图所示

【解析】拉力的作用点为鱼线与杆的交点,阻力的方向沿绳子向下,过拉力的作用点表示出拉力的方向;
已知支点和动力的方向,根据力臂的定义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
本题考查力的示意图以及力臂画法的掌握情况;确定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是正确画出力的示意图的前提.
17.【答案】同一 远 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需要
【解析】解:在本实验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使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位置静止释放,目的就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
从实验现象可知,同一小车在越光滑上的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在水平面上受到的阻力为零时,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三次实验小车运动的距离不同,可以说明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无需要重新实验;
本实验中,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这叫转换法,故选B。
故答案为:同一;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不需要;。
在本实验中,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从实验现象可知,小车在越光滑上的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远,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运动的小车将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小车滑行的距离越大,表明阻力对运动的影响越小;
本实验中,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来反映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情况。
本题考查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要求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会进行科学推理等,综合性较强。
18.【答案】凹陷程度 探究物体动能的影响因素 压力 压力大小 等于 丁图中的压力是甲图中压力的倍,丁图中的受力面积是丁图中受力面积的倍,根据公式可知,压强是相同的
【解析】解: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该方法是转换法;探究物体动能的影响因素时,通过木块被撞击后移动距离的大小来反应动能的大小,也是转换法;
分析图甲和乙所示两图实验可知,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故可得出结论: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比较图甲、丙所示实验,受力面积相同,丙中压力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甲、丙两图可以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比较图甲和图丁可知,海绵的凹陷程度相同,压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即受到的压强相同;丁图中的压力是甲图中压力的倍,丁图中的受力面积是丁图中受力面积的倍,根据公式可知,压强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凹陷程度;探究物体动能的影响因素;压力;压力大小;等于;丁图中的压力是甲图中压力的倍,丁图中的受力面积是丁图中受力面积的倍,根据公式可知,压强是相同的。
本实验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采用了转换法;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实验时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受力面积的大小不变,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时应控制压力的大小不变;
利用公式可比较压强的大小关系。
本题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主要考查控制变量法及转换法的应用。
19.【答案】 把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上读数 排开液体的体积 无关 、 浸没
【解析】解:测力计分度值为,由最左图可知,物体的重力为;
由称重法,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实验中由于握着测力计的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读数困难,改进措施:把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上读数;
分析、两图实验数据知,排开液体的密度相同,而排开体积不同,测力计示数不同,由称重法受到的浮力不同,故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分析、两图实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和密度相同,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不同,因测力计示数相同,受到的浮力相同,故可得:浮力大小跟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无关;
研究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要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故分析、两图可知,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实验步骤: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合金所受的重力;
使合金浸没在水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由称重法测浮力,合金块受到的浮力:

由得,物体的体积:

合金密度的表达式为:

故答案为:;把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上读数;排开液体的体积;无关;、;浸没;。
根据测力计分度值,由最左图得出物体的重力;为解决手臂易晃动导致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可把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上读数;
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密度和体积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一个因素不变,据此分析回答;
根据称重法得求出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此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即物体本身的体积,根据求出合金密度。
本题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考查称重法测浮力、控制变量法及数据分析、阿基米德原理和密度公式的运用。
20.【答案】
【解析】解:在点施加一个力最小的力,则力臂应最大,当作为力臂时,动力臂是最大的,动力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知,;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即:,解得:,见下图:

故答案为:;;见解答图。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在阻力、阻力臂一定时,动力臂越大,动力越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最小的动力的大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了解和掌握,知道杠杆在位置的最大力臂是本题的关键。
21.【答案】
【解析】解:因为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漂浮,小筒和秤盘总重,
所以此时小筒受到的浮力为:;
根据得,
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排开水的体积为:

由得,
小筒底部所处的深度为:

即零刻度点距小筒底部的距离为;
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受到的浮力:

物体的重力为:

答:;
该“浮力秤”的零刻度线应标在距小筒底部处;
该物体的重力是。
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漂浮,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求小筒受到的浮力;
根据算出当秤盘上不放物体时小筒排开水的体积,由算出小筒底部所处的深度,从而可知零刻度线的位置;
根据算出在秤盘上放一物体后小筒受到的浮力,根据力的平衡条件算出物体的重力。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物体的漂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知道物体漂浮时受到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这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2.【答案】解:提升货物过程中起重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受力面积:

提升货物过程中起重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由图乙可知,滑轮组钢丝绳的有效股数,
由图丙可知,货物在内上升的高度,则钢丝绳移动的距离:

拉力做的功:

拉力的功率:

拉力在内所做的有用功:

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提升货物过程中起重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
拉力的功率为;
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解析】提升货物过程中起重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起重车和货物的重力之和,受力面积等于个支撑脚的面积之和,利用求出提升货物过程中起重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根据图乙读出滑轮组钢丝绳的有效股数,根据图丙读出货物在内上升的高度,利用求出钢丝绳移动的距离,利用求出拉力做的功,再利用求出拉力的功率;
根据求出拉力在内所做的有用功,利用求出提升货物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和压强公式、做功公式、功率公式以及滑轮组机械效率公式的应用,要注意提升货物过程中起重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总重力。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