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 3.4 电磁转换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 3.4 电磁转换 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能量
第四课 电磁转换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电能产生磁。
知道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两部分构成,电磁铁通电产生磁性,断电磁性消失。
2.科学探究
能模仿奥斯特的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合理猜想,以了解奥斯特的发现。
能自制电磁铁,观察电磁铁产生磁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科学态度、STSE
学习奥斯特善于观察细节并持续研究获得发现的科学精神。
愿意合作研究电磁铁,互相启发,积极思考。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电池、导线、小灯泡、小磁针、铁屑、细导线、熟铁钉、回形针、图钉、硬币、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引入:1820年一天,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电磁学的时候,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根导线放在小磁针旁边,在接通电源的瞬间,无意中发现一个能证实自己猜想的现象。奥斯特做了进一步的研究,设计了几十种不同的实验,都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2)课件展示教材P37上方图片。
(3)猜一猜,他发现了什么?
(4)学生自由发言。
(二)新课学习
1. 模仿奥斯特的发现
(1)介绍器材。电池、电线、小灯泡、小磁针
(2)交流实验方案。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来模仿实验呢?
(3)提示:实验时,要将小磁针与导线平行地放置在导线的下方或上方。然后接通电流,观察通电时小磁针指向有什么变化。
(4)学生模仿奥斯特的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5)实验后交流:说一说实验中看到的现象。
(6)小结:导线通电后,原本与之平行的小磁针会发生偏转。
(7)讨论:你认为奥斯特的猜想是什么?
(8)小结:电流可以产生磁。在奥斯特发现电能生磁后,人们发明了电磁铁。
2. 自制电磁铁
(1)提出问题:通电导线产生了磁性,那它能吸引铁吗?
(2)学生作出推测。
(3)介绍器材。电池、细导线、熟铁钉、铁屑、回形针、图钉、硬币。
(4)制作指导:课件展示插图,照图把一根约1米长带有绝缘皮的细导线,沿一个方向紧密绕在一枚熟铁钉上,至少绕30圈。将细导线与电池连成电路,一个电磁铁就完成了。(提醒:不要长时间通电!注意发热!)
(5)学生自制电磁铁。并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图钉、硬币等物品,观察到什么现象?断开电源,有什么现象?这说明什么?
(6)汇报交流。
(7)小结:用自制电磁铁接触回形针、图钉、硬币,具有铁磁性的物体都能被电磁铁吸引。断开电源,电磁铁失去磁性,不能吸住这些物体。
(8)应用举例:课件展示教材P38下方的三幅图。观察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磁铁?这些装置中的电磁铁有什么作用?
(三)整理,下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