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2017年)科学四年级上册
【核心素养目标】 第2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设计
课题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思维: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并记录下来。
探究实践: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态度责任: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难点: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一、聚焦: 1. 老师播放视频《生活中的声音》提问:刚才的影片中有哪些声音?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声音?家里人说话的声音、电视机发出的声音、电话铃声……2. 同学们,我们不时的听到各种声音,我们自己也能发出多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板书课题)
课程学习 二、探索探索一 :橡皮筋发声实验 [材料准备:橡皮筋、橡皮筋固定架、学生活动手册]1.请大家拿出橡皮筋,请大家拉伸皮筋、按压皮筋、用手搓揉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2.轻轻弹拨皮筋、横向拉动皮筋,皮筋能否发出声音?3.为什么拉伸皮筋时没有发声,而弹拨皮筋却能发出声音?请大家用对比方法研究一下,皮筋发声的时你看到了什么? 将皮筋发声时的状态用文字或示意图的方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4.小组活动后交流:轻轻弹拨时,橡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复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5.小结:在力的作用下,皮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称为振动。振动物体,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声音消失。这说明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是通过振动产生的探索二 :观察其他发声物体1. 实验材料:钢尺、鼓槌、小锤、鼓、音叉2.实验方法:钢尺:拨动、拍打、敲击都能够使钢尺发出声音;慢慢弯曲钢尺,钢尺不能发出声音。鼓:用手拍打或用鼓槌敲击鼓面,能使鼓发出声音;慢慢按压鼓面,鼓不能发出声音。音叉:用小锤敲击音叉,能使音叉发出声音;轻轻触摸音叉,音叉不能发出声音。3.实验结论:物体受到了力,也产生了运动,但却不一定发出声音,这说明声音的产生和物体受力以及运动的方式(振动)有关。4.思考:我们有办法证明鼓和音叉也在振动吗?需要用到哪些材料?播放视频,通过泡沫球、碎纸片等证明鼓和音叉也在振动。三、研讨1.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证据可以支持你的想法?2.猜测一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呢?竖笛是通过中空部分的空气柱(笛管内的空气)振动来发出声音,竖笛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调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音调与振幅是由空气柱的粗细、长短决定的。四、拓展1.通过视频进一步了解我们的发声器官。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声带就像一根橡皮带。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发声时,我们把手轻轻地放在喉结声带处,就能感觉到声带的振动。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状态;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的解释。
板书设计 1.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验准备充分,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能通过实验得出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效果很好。此外,本节课实验顺利进行,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是一节快乐的课堂。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