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五育并举 实施全面育人 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坚持五育并举 实施全面育人 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坚持五育融合 实施全面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 :“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大会精神为学校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指出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之一是大力开展五育并举教学,全面推进发展现代化素质教育,我们就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合时代发展的新力量,将五育有机结合,相互融合到教育过程中来,制定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内容,深化素质教育发展,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
一、深化认识,坚持“五育”并举
要认真学习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时更新德育工作理念和内容,按照“五育”并举要求修订学校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各学段各年级工作目标和举措,进一步健全全方位育人机制,健全工作体系。积极推进“五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发挥学校教育工作主导作用,不断夯实课程育人,将五育工作要求贯穿融入到学校各项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总结新时期教育工作特点和规律,创新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定期交流研讨,增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五育”并举要求,不断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方式和办学经验。
二、突出重点,创设全面育人环境
1.确立育人目标,明确育人体系。
我们要抓住“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和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思政课为德育教育切入点,在各学科全面铺开德育建设,创立全面育人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学科特点和时代特点的精品课例,关注学生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树立教师们“五育并举,全面育人”的意识,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作用,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同时用德智体美劳来全面评价学生的成长,才是完善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利用信息网络平台的优势,将学生学业成绩、艺术课程学习、体育科目和体质健康达标、自主体验课程记录、劳作技能等情况进行记录,出具学生综合素质报告,既是学生的成长轨迹记录,也能用科学的数据反映学校教育教学的水平情况,促进学校将立德树人和“五育”并举落地、落细、落实。
2.营造和谐环境,打造育人氛围。
努力打造好育人环境,通过环境渗透树人的教育,往往是富有影响力的教育,所以,要努力造就一种有利于全体学生健全人格和美好心灵形成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大学校美化、绿化投入,让校园的一花一草、一木一牌,就能起到启智雅行的作用,净化着学生的心灵。如《小学生行为规范》、学校楼道、楼梯悬挂的名人语录、提示语等,成为一种无声的教育,提醒着学生去培养高尚的情操,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向上的、健康成长的肥沃土壤,并引导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欲望。
3.丰富活动载体,彰显育人特色。
落实“五育并举”,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不仅要构建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还要充分变革课堂教与学的方式,构建以生为本、和谐生长的学习文化,提供跨学科、多学科整合的探究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元学习方式。如通过组织实地参观、讲解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等方式,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讲清红色故事发展历程,加强对红色故事背景意义的解读,注重引导学生对新时代幸福生活的必然联系的价值认同。利用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七七抗战纪念日、九三抗战胜利纪念日、九一八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要利用学生自己所经历的、耳闻目睹的“战疫情”,讲好战“疫”故事,让学生真切深刻感受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不断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鲜活性。利用“五一”劳动节、“学雷锋日”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打扫卫生,开展好劳动教育,积极推动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课堂。组织春游、秋游,让学生走向美丽的大自然,亲近自然、陶冶情操、放松身心,受到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热爱自然、热爱集体、热爱家乡的情感;利用美术、诵读、舞蹈、棋类、书法等丰富的社团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调动了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三、五育融合,提升全面育人质量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育人途径,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模式是当下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过程中,部分教师关注智育、德育、美育,而对于体育、劳育却存在忽视,导致面向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培养存在困境,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存在延缓。为了深入推动“五育教学”对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教师要围绕课程的实际目标,根据“五育融合”的合理化设计,在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情景、任务等方面,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达到规范和积极地学习,实现对学生整体性的价值构建。例如,在劳动教育目标的设定上,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强化学生的创作型思维和创造性劳动。尤其是要在学生劳动技能的塑造下,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灵敏的反应,凝聚准确地表达,使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在体育学科教育教学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健康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对学生体育审美、体育价值的培养。以此实现“以体树德、以体启智、以体健美”的发展目标。
总之,五育融合是新时代的育人标准,更是学校全体教师的共识。下一步,学校将从思想上、行动上设计和打造各环节、全过程的育人课程体系,不断拓宽育人途径,丰富形式内涵,让学生在五育融合的环境氛围中向上、向善,通过学习、探究、体验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增强民族认同感,成为新时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