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与地坛》 导学案课题 我与地坛 学时:2 课堂笔记学 习 目 标 捕捉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中的启悟点、动情点;探究作品的精髓。 2.探究情景关系,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点评精彩描写,品味作者沉静、绵密、抒情的语言。 3.明确生命的意义,感受深沉的母爱。 4.培养快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学习重点 作者在地坛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中所获得的对生命的新的认识。学习难点 咀嚼母爱对我的影响,体悟母亲与地坛之间的同构性。1.为什么作者说“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 2.母亲为“我”做了什么?她对“我”的关爱有什么特点?儿子在母亲身上读懂了什么?结合文本体会。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细节、神态、动作 语言 心理(“我”的设想) 坚忍的意志 3.地坛、母亲与我,三者存在什么关系? 4.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提到的“这园中不单处处都有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这里的“车辙”和“脚印”的交织,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我对母亲有着怎样的情感变化?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加以概括。 6.母亲也希望我走写作之路吗? 课堂总结:或许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我们越容易忽略,母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更多的时候我们把母亲的关心理解成唠叨,把母亲的严厉理解成教条。我们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母亲仍没有学会享受生活?或许,选择了作母亲就注定了要选择付出与牺牲!其实,正是这份付出与牺牲,才真正体现了做母亲的责任,更体现了做母亲的伟大…… 主旨探讨(C级)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学习反思(C级) 生命的两个支点 地坛 母亲 荒芜但不衰败 坚忍毫不张扬 生命感悟 我 生存启发 看透了生死 理解了生命 走出困境,重塑自我 生与死之间有段距离,这就叫人生;怎样走过这段距离,这就叫生活。 布置作业 1.完成101平台作业 2.以下面的文字开头,续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续写部分不少于600字。 前路 坐在京杭直达快车上,朦胧地以为在向北走。车过天津之后,适逢供应地图册,就买了一本翻阅起来,方知道路并非向北走,而是走的正西北,再掉转头看看过来的路,原来已经转了三个大弯,杭沪一段是向东北走的沪宁一段几乎向西,只有南京到天津这一段才是大体向北的。 这不禁使我浮想联翩。 3.回去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据此写一篇文章。 【拓展延伸】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的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经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啦啦”的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显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的一会儿坐下,一会站起来:“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的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艰难的一生。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妈妈的牵挂 英国 玛格利特·魏德玛 她是我们的守望人/冬天在窗边,夏天在门旁/她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我们轻蔑地嘲笑着她迂腐的关怀/但我们长长的回家路/却因为有了她的焦急守望而备感安全/她从不会忘记/在我们身上倾注全部的爱/因此,我确信/无论我们在哪里/身上都系着她的牵挂/她是我们的守望人/在天堂的窗边,在天堂的门旁/守候回家的我们/她总会为我们的晚归而焦虑不安。 纸船 ——寄母亲 冰心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懂你(歌曲) 你静静的离去,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多想伴着你,告诉你我其实多么的爱你。 花静静的绽放,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多想告诉你,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脸,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原野在《人生》一诗中这样写道:人生,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时光,就叫做幸福;人活着, 当哭则哭,声音不悲不苦, 为国为民啼出血路。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泪,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摆渡自己 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轰然被击倒。 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听力逐渐衰退,到32岁基本丧失了听力。面对不幸,贝多芬为自己折了一只音乐的船,谱下了音乐史上光辉的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 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他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为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一是生存,一是爱情,它们常常突然间就浊浪翻滚地横亘在面前,你愁肠百结地找不到过去的桥,痛不欲生地找不到可以渡过去的船。这种无路可走的绝望,一生中谁不碰上几回! 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黑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捧起一本书,也许是去给互联网上从未谋面的网友发封电子邮件,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踬,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