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 6 夜间飞行的秘密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这些问题是同学们读了《夜间飞行的秘密》一文后提出来的,请把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选出来( )(可多选)
A.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B.飞机为什么要在夜间飞行呢?
C.从蝙蝠的嘴里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叫超声波?
D.蝙蝠能在夜间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2.“固”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应查( )
A.囗 B.口 C.古 D.十
3.课文《夜间飞行的秘密》中,通过哪种动物的研究解决了飞机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 )
A.燕子 B.老鹰 C.蝙蝠
4.下面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但是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B.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来吧!
C.之所以飞机飞行更安全了,是因为驾驶员在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
D.因为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所以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蚊子 苍蝇 既使 科学 B.横坚 绳子 系上 证明
C.研究 架驶 雷达 灵巧 D.绳子 苍蝇 模仿 显示
二、填空题
6.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
2、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 ( )
3、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 )
7.多音字组词
系 xì( ) jì( )
行 xíng( ) háng( )
横héng( ) hèng( )
传chuán( ) zhuàn( )
三、语言表达
8.[综合实践]根据图片完成练习。
(1)这家店的招牌菜是____________。
(2)这家店的招牌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这家店的老板可能姓_________。
(4)爷爷的胃不好,医生嘱咐他不能吃刺激性食物。那爷爷到这家店吃饭合适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一根极细的电线,它______能灵巧地避开。
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这组关联词写一句话。__________
(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一百多年前。(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从 鱼 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潜水艇 , 使潜水艇能在水里自由沉浮。
仿写:人们从______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______ , 使______。
(6)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蝙蝠能在夜里飞行。蝙蝠能捕捉飞蛾和蚊子。(用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比较下面的两个句子,哪句写得好,为什么?
①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②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
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0.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并写在括号里。
清晰——( ) 揭示——( )
11.从“反复”“终于”等词语让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请用“ ”在原文中画出来。
13.下面的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选一选。(填字母)
A.针对写作手法 B.针对课文内容 C.联系生活实际
①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辐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
②“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
③生活中还有其他使用无线电波的发明吗?( )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4.仔细品读文中加点的词“反复”“终于”,我体会到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而付出了_____________,说明研究成果_____________。
15.填一填。
夜航的飞机能像蝙蝠一样在夜里飞行,是因为飞机上的_____________相当于蝙蝠的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蝙蝠从嘴里发出的超声波,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16.试着针对文段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针对内容:_____________
针对写法: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D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夜间飞行的秘密》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B项飞机为什么要在夜间飞行呢,这个问题与“夜间飞行的秘密”的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
C项从蝙蝠的嘴里发出的声音为什么叫超声波。这个是一个定义。
2.A
【详解】
本题考查部首查字法。
“固”的一共八画,部首为囗部,三画。故选A。
3.C
【详解】
考查课文内容。
结合原文“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可知答案选择C项。
4.D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
D项错误,“它远不如我想象中的那么漂亮”和“我极高兴地接受了它”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语义上构成转折关系,不能用“因为……所以”,应该用“虽然……但是”。
5.D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A选项 既使—即使
B选项 横坚—横竖
C选项 架驶—驾驶
6. 设问 比喻 比喻
【详解】
7. 关系 系上 飞行 银行 横幅 蛮横 传播 传记
【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组词,首先读准字音,接着再进行组词即可,注意书写要准确。本题注意积累“ háng”“hèng”“zhuàn”字读音的判断。
8. 麻辣鸭头 麻 辣 祝 不合适。因为爷爷的胃不好,不能吃刺激性食物。而这家店的招牌菜是麻辣鸭头,它的特点是麻、辣,属于刺激性食物,所以爷爷不能吃。
9. 科学家揭开了秘密。 即使 也 即使天下再大的雨,我们也要坚持按时到校上课。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 奥运健儿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原来是来自于平日的刻苦训练。 蝙蝠 雷达 飞机能够在黑夜里安全飞行 风就像顽皮的孩子似的忽左忽右,刮得小树东摇西晃。 蝙蝠不但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第②句写得好,因为“终于”体现了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研究成功,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句子的改写。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1)本题主要了缩句,缩句就是去掉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去掉修饰语“经过反复研究,终于、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示例:科学家揭开了秘密。
(2)本题主要考查对关联词的理解。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用“即使……也……”相连。
造句: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人民解放军也会迎难而上决不畏惧!
(3)本题主要考查修改病句。语序不当,把“一百多年前”和“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交换位置。示例: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实验。
(4)仿写设问句。示例:这人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是大明。
(5)本题主要考查仿写句子。示例:人们从萤火虫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人工冷光,使生活更加便利。
(6)考查了句子的仿写。例句是比喻句,仿写时,需要运用比喻的手法。示例:大熊猫就像喝醉了的老汉,懒懒地躺在地上晒太阳。
(7)本题主要考查对关联词的理解。
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用“不仅……还……”相连。示例:蝙蝠不但能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
(8)考查学生品词析句的能力。可以从修辞手法、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第二个句子的“终于”体现了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才研究成功,也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更加具体。因此第二个句子写得好。
10. 清楚 揭开
11.科学家发现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
12.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3. B A C
10.
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清晰:指看得很清楚,很逼真。从语言表的角度上说,是指出语和表意,两者都要做到清楚明白。从形象的塑造上说,是指形象清楚、明朗。近义词有显露、了解、清爽、分明
揭示:意思是指揭举事实,公之于众。近义词有提醒、揭破、暴露、展现、揭穿、显示、展示、揭露、透露、揭发
11.
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语境的内容进行分析,“反复”(副)一遍又一遍来回重复,“终于”(副)到底,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这两个词语都可以体会到科学家发现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很不容易。
12.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结合原文的内容可以得出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13.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①从“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辐身上得到启示”可以得出这是针对课文内容的角度来分析。
②从“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可以得出这句话在文段的倒数第三段,是针对写作手法来分析的。
③从“生活中还有其他使用无线电波的发明吗”可以得出这是从生活的角度来分析的,这是联系生活实际的角度来分析的。
14. 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来之不易
15. 雷达的天线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的无线电波 雷达的荧光屏
16. 为什么蝙蝠的耳朵能听见超声波,人的耳朵却听不见呢? 文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4.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重点词语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首先需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
“反复”的意思是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终于”的意思是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这个两个词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说明了研究成果来之不易。
15.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与“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可知雷达中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巴;雷达的无线电波相当于蝙蝠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16.
本题考查提问能力。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学会提问,提问的方式往往有三种:①根据课文内容提问;②根据文章写法提问;③联系生活实际提问。
本题针对内容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蝙蝠的耳朵能听见超声波,人的耳朵却听不见呢?
针对写法可提出问题:文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