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羿射九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详案)【文本解读】《羿射九日》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神话属于民间文学,乃远古时代人民群众的集体口头创作。“羿射九日”在《山海经》《淮南子》《天问》等中均有记载。故事塑造了英雄羿在大地干旱、民不聊生时,挺身而出,历尽千辛万苦,射掉九日,为民除害,大地重生的故事。全文7个自然段500多字,情节曲折,想象神奇,可读性强。课文以“很久很久以前”开篇,尽显神话滋味。故事期初便创设了恢弘的故事背景:世界最东边的海上生长着大树扶桑,十个太阳每天轮换,从东往西穿过天空,给大地万物带来光明和温暖。但十个太阳一齐出现在天空中, 就给世间万物带来了灾难。从禾苗到沙石,这里有一个隐含的序,既具体描摹了世上万物之惨状,又有力地说明了十日炙烤大地的危害,最后导致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人类危急存亡之际,总有英雄站出来。这是神话的主人公羿。课文用三个自然段来描述羿射日的经过。这位神箭手有雄心,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有壮行,不怕艰难险阻,“翻过……蹚过……来到东海边”;有伟力,登上大山,搭上神箭,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有智慧,看到最后一个太阳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整个世界一片黑暗,他就想到没有太阳也不行,于是留下了最后一个。从此太阳东升西落,大地重新现出了勃勃生机。这是后羿巨大的功劳,也是神话故事中带来光明的结尾。【教学目标】1.认识“射、箭、熔、炎、艰、腾、滋、裂、窜”9个字,会写“弓、害、觉”3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3.能在课后表格提示的基础上梳理故事主要脉络。(完成落实“讲故事”的第一层次目标:讲得清楚)【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巩固练习默读。2.就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教学难点】在课后表格提示的基础上梳理故事的主要脉络。【教学过程】一、解题识字,扫清学习障碍。1.谈话导入,唤旧知。华夏文明在历经千年的演变中,涌现了许多由人们口头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一类文学作品充满着人们奇妙的想象,字里行间充满着神奇的色彩,我们把它成为——神话故事。2.你们听过哪些神话故事?(自由交流)3.出示《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引导发现神话故事的命名特点。(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神话故事的名称结构都是人名+事件,也就是说,根据神话故事的题目,我们就可以大体知道这个神话故事主要讲了什么。为引出课题做铺垫。)【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听过的神话故事,进而以图文配合的方式,唤起学生对已学神话故事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为接下来的课文学习打下了基础。了解神话故事的一般取名方法,为理解题意做好铺垫。】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5.观察插图,羿用什么射日?(弓箭)(1)指导书写“弓”字。瞧,这是古时候的弓(出示图片),人们根据弓的形状,发明了“弓”的甲骨文,后来弓字经过演变,成了现在的样子。书写弓字要注意,一笔横折折倾斜,二笔短横来相接,三笔竖折折钩“腿”长些。(范写)(2)指导认识“箭”字。人们在弓上搭上用竹子制成的箭,就成为了战场上的一种兵器。(齐读:弓箭)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交流识字方法)6.当人们一手握弓,一手搭箭的时候,又发明了什么字?(射)这个射字在古时候的甲骨文中是这样写的,后来,经过漫长的演变,射的字形有了很大的变化,就成了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这个样子。(拼读“射”)7.再读课题,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设计意图:中国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在本环节中,教师以汉字演变为主,有机结合字理,进行中国汉字文化的渗透,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二、识字读句,理清文脉。1.放声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出示词串,相机识字①炙烤 熔化 炎热 ②艰难 奔腾 滋润这些生字比较难认,你们会读吗?开火车读,一个读对了全班跟读。谁有好方法记住它们?(一生说出一种识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快速将该识字方法连带到其他生字中去)重点指导学习:滋润。文中写的是什么得到了滋润?(土地得到了滋润)是啊,被烤焦了的土地渐渐滋润起来,重新长出了嫩绿的小草。(出示图片)雨滴落在花朵上,花朵得到了滋润(滋润花朵),小朋友的皮肤涂上宝宝霜,皮肤就得到了滋润(滋润皮肤)齐读词组:滋润土地、滋润花朵、滋润皮肤3.仔细观察第一组词语,你们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都有火字旁,都和火有关)熔化这个词特别有意思,它是三胞胎兄弟——(出示:融化、溶化、熔化)仔细观察,说说发现。(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引导归纳:自然化开叫融化,水里溶解叫溶化,遇火加热叫熔化。4.读第二行词,你们有什么发现吗?(都是近义词构词)你还能说出这类词语吗?(肥胖、瘦小、奔跑、明亮、疏通、重复)5.读好词语后,将词语送进难句、长句中读。(指名读前三句,齐读最后一句)6.借助关键句,梳理课文主要内容。①你知道吗?只要把屏幕中的句子稍稍排序,就能把长长的故事读成几句话。不过,同学们不要急,先认真地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读过想过后,你会排列得更好。要注意默读的时候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②交流排序。③梳理文脉,借助连接词把故事讲清楚。想要把这个神话故事讲清楚是有秘诀的,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出示:从前、后来、最后)说到这里,我们发现,从前——指的就是故事的起因,后来——指的就是故事的经过,最后——指的就是故事的结尾。7.小结:你们真会读书,不但读懂了故事内容,能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借助关键句把故事讲清楚,还把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也梳理出来了。【设计意图:基于情境的识字教学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达到汉字“音形意”有机结合的效果。在文本情境中识字,再将字回归句子中去读,一来二去,复现巩固。又从关键句中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达到字——词——句——段——篇的有效联结。】三、品词析句,体会神奇。1.你们知道吗,在所有故事中,故事经过的部分是最有意思也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部分,神话故事也不例外。而且,神话故事中还处处藏着神奇呢!接下来,情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故事的神奇?可以圈圈画画,做上标记。2.交流汇报:①神奇的人物A数字(九十九):通过夸张的数字,你感受到羿的坚韧不拔,你觉得特别神奇。羿,你累吗?说说你的感觉——(读)不如放弃吧,太累了——(读)九十九座高山、九十九条大河,这么远的路为什么你始终不放弃——(读)小结:作者用夸张的数字,体现了人物的神奇。齐读。B动作(登、搭、拉):这些动作,让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羿?通过一连串的动作,你感受到了羿射箭的技术特别高超,你觉得特别神奇。②神奇的情景A那个太阳一下子爆裂开,一团团火球到处乱窜,接着,噗噗地掉在地上。想看看这是怎样的景象吗?(播放视频)相机识字:窜(形声字;字理:老鼠躲在洞穴里,表示隐匿、逃窜;相机拓词:乱窜的 老鼠/小狗/小偷…… )B这个太阳害怕极了,慌慌张张地躲进了大海里。假如你就是这个太阳,此时此刻,你会对羿说什么?(说得好的读)3.小结:这就是神话故事的美丽!在所有神话故事中,都有一个救世英雄出现,他有一颗善良心,还带有神力。当然,神话故事中还会出现神奇的景象,这些景象往往在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中各有不同,下节课我们就着重来学习这些神奇景象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设计意图:神话之妙在于“神”与“话”。文中神奇之处体现在“救世英雄”羿的形象上,和文本中一系列神奇的景象。这种“神”学生一下子就能发现。但作者是如何写出“神”的,学生需要教师的点拨。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动作演示、视频资料、角色体验等多角度进行体会,体会写法之“神”。】四、情境串连,指导书写。1.在羿的帮助下——(齐读最后一段)2.创设书写情境:百姓们为了感谢羿,纷纷给他送来了感谢信,其中,一位小朋友是这样写的——(请一个学生读)这个小朋友有几个生字不会写,大家能帮帮他吗?出示感谢信:2.指导书写:害、觉(“弓”字课初已范写,学生可以直接练写)3.你们来当小老师,你会怎样教二娃写好这两个字?(引导学生抓住结构、笔画等观察)4.老师送你们一条书写秘诀:横钩一出现,部首就变扁。横钩写宽点,其余藏下边。5.教师范写后学生练写。(相机提醒写字姿势)6.展示评价,二次修改。【设计意图: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课堂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写字教学与文本内容及课堂情境有效勾连,是教师基于文本和学情所做的考量。在识字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观察为主,教师相机点拨,重点指导横钩的写法,并通过亲身范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做到言传身教。】【板书设计】25 羿射九日(人物) 结果 (景象)经过起因《羿射九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简案)【教学目标】1.认识“值、庄、稼”3个字,会写“值、类、艰、炎、此、新”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能就自己觉得神奇的景象和同学交流。3.能在课后表格提示的基础上用上关联词,并适当展开想象,把故事讲得连贯、生动。(完成落实“讲故事”的第二、三层次目标:讲得连贯、讲得生动)【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巩固练习默读。2.就自己觉得神奇的景象和同学交流。3.尝试将故事讲得连贯、生动。【教学难点】尝试将故事讲得连贯、生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巩固字词。1.出示二类字词,多种方式读词,巩固识字。2.导入新课: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宝库里,神话故事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上节课我们梳理了《羿射九日》的主要内容,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受了羿的英雄气概,这节课我们要继续走进神话故事中神奇的景象。二、重复叩问,探究变化。很久很久以前,在禾苗还未被晒枯,土地还未被烤焦,江河里的水还未被蒸干前,那时的太阳是怎样的?大地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第 1 自然段。1.太阳怎样?(十日轮换)(1)生活地点。请一生朗读。师:扶桑,这是一棵怎样的树?联系下文说说理由。师补充,出示资料:扶桑树,天底下最高的树。上连神界,下通鬼府。树高二千丈,大二千余围。 ———《山海经》(2)工作方式。这十个太阳每天是怎样工作的?(十个太阳每天轮换)“轮换”是什么意思?(轮流值日,相机识字“值”;近义词换词:交替)创设情境:小朋友,如果你就是扶桑枝头的太阳,你坐上两轮车,从东往西穿过天空,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3.感情朗读。(和谐美好)2.大地怎样?(光明温暖)想象说话:在这样美好的世界里,你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抓住“光明”和“温暖”想象说话)3.指导朗读。(1)读出“和谐美好”。紧扣“扶桑”“轮换”“光明和温暖”等词语,指导读出“和谐美好”。(2)读好“很久很久”。采用“增删比较法”,将“很久很久以前”和“很久以前”比一比,引导学生体会到“很久很久以前”更能突出故事发生时间久,要读出悠长、久远的感觉。4.可是,当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中时,灾难来临了,人们的生活苦不堪言!神箭手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他克服种种困难,历尽千难万险,最后射下了九个太阳。了解羿射九日留一日的原因,感受神话人物的英雄形象,相机识字“庄、稼”。5.故事的结局又是怎样的?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找一找那个词最具代表性,说说自己的想法。围绕“勃勃生机”,关联“滋润、繁茂、奔腾欢唱”三个词,相机理解感悟,并指导朗读。对比第三自然段,体会射日前后的不同景象。三、学讲故事,讲得连贯、生动。1.创设情境练讲故事,出示温馨提示:2.小组内练讲,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把故事讲连贯,再推荐讲得生动的同学上台展示。四、指导书写,总结全课。1.归类指导书写“值、类、艰、炎、此、新”6个字。(1)引导观察:左右结构:值、艰(左窄右宽);此、新(左右等宽)上下结构:类、炎(上短下长)教师范写后,学生练写。展示评价,二次修改。2.总结全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