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散步》精品示范课(实录+说课+课件+教案)2013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七上《散步》精品示范课(实录+说课+课件+教案)2013版

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散 步
说课设计
一、说学情
《散步》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唱出了一曲尊老爱幼的赞歌。但是本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许多学生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则。这样有思想意义的散文,他们不一定能够深入体会。这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必然有很大的帮助。
二、说 创 意
本文通过生活小事和细节体现亲情美,学习本文正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以感悟亲情的一次极好的机缘。所以多媒体的教学就显得尤其重要,我确定这节课的课堂结构以用动态的图文音响牵动情感为线索,贯穿对文本的品味,使学生能真正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
多媒体教学给我的这节课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我在平时教学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例如:①在课前导入部分加入音响《常回家看看》;②引导学生全情投入到课文意境之中;③安排范读课文,对学生的朗读进行直接的指导。④中间教学部分,加入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对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说 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
(2)品读课文中如:熬、摸、背、世界等含义丰富的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的引导,鼓励学生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四、说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是: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是:
理解、感悟文章的亲情美。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五、如何借助媒体突破重难点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新鲜而亲切的情境中。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从而架起文本与生活有效沟通的桥梁。
多媒体教学声像文相结合,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动静结合的课堂引发大量的联想和想象,创设了一崭新的语文教学审美时空。
(二)整体感知,感受亲情
多媒体配以散步背景画面,配乐朗读,学生听读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1、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能力以及综合概括能力,又可以让学生轻松进入文本,与文本进行浅层的直接的情感交流,为下一步合作探究搭建平台。
2、采用多媒体引入,加以丰富多样的朗读形式,如:学生自由读,学生品读,学生齐读等。使课堂效果事半功倍。
(三)妙用电教媒体,剖析重点难点。
运用幻灯片等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把课堂重点呈现出来,就可以最快的速度吸引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使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理解全文主题事半功倍。以理解主旨,突破难点,并体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六、反思本课效果
本课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音响资料,让学生接受灵魂的洗礼,更益于他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
多媒体教学对触动学生内心情感,激发其写作欲望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后面的仿写练习就顺理成章了。媒体的辅助,增色课堂,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增强直观性,触动学生心情的琴弦,更体现人文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课堂营造了情感氛围,调动学生走进文本。在品读语句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作者的情感有机融合,引起了孩子们对亲情的深入思考。
2. 课堂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的新课程理念。学法指导的落实状况较好。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较熟练地运用圈点勾画法,提升了语言品味的能力。
3. 如何更好地分层教学,还值得继续思考。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还可以更好地融入生活。
这节课,因为充分开发和利用电教媒体,更好的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才让学生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效感受和吸收课文的语言,从而优化课堂语文教学。希望各位领导能够对我这节课给以批评和指正,谢谢大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教学设计表学校 孟州市化工镇中心校 学科 语文 授课年级 七年级 教师姓名 师翠萍
散步 计划学时 1
课堂改革设计理念 《散步》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一篇优美、精致的散文,短小隽永,语言朴实,蕴意深刻,通篇体现着“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主题。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强化学生的字词读写训练。通过听读、赏读、品味文章的篇、段、句、词、字,提升学生的正确朗读能力,理解文章蕴意的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章主旨的感染和熏陶。
学习内容分析(可附加知识导图) 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步》,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真正走进文本,用心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学习者分析 一般特征 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还未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对亲情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的情感。
初始能力 要让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品读文章语言,体会亲情的美好。另外,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圈点勾画方法的引导。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注重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2、涵咏体味,品读课文中如:熬、背、世界等含义丰富的语句。
过程与方法 以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对重难点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尊老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感悟文章的亲情美。培养尊老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环境 □ DVD+TV □ 教师机+投影(上网/不上网)√ 教师机+投影+电子白板 □ 教师机+投影+应答分析器□ 电脑教室+投影(上网/不上网) □ 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其他: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来源
感受亲情 播放视频《常回家看看》 边播放———边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题 网络下载
整体感知 展示多媒体图片及课文朗读音频 边播放———边切换画面 培养学生的听读感受能力 农远资源下载
能力拓展 图片展示 边播放———边引导 引导学生获得一种自豪感 图片库
小结 播放视频《尊老爱幼》 边播放——边说结束语 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 网络下载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教学策略、方法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2 语言导入 欣赏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幻灯片展示 3 指名检测 指名读,齐读 扫除字词障碍
三、整体感知,听文入景 图片及音响展示 5 切换画面 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培养学生听读能力
四、揣摩词语,体味语言 幻灯片展示 15 提示主要信息 自读并圈点勾画 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五、合作探究,把握主旨。 播放幻灯片 10 引导 讨论探究 把握主旨
六、拓展延伸 幻灯片展示 3 出示对联 补出横幅 总结文章
七、展开想像的翅膀 图片展示 4 展示例句 仿写练习 培养学生仿写能力
八、课堂小结 幻灯片展示 1 教学激情总结 感悟亲情 总结全文
九、作业布置 播放视频 2 引导学生提高生活体验 欣赏并体验 为写作作铺垫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1、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尊老爱幼。2、突破重点,使学生体会中年人身上的重任——承前启后3、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点到为止,很巧妙。4、引导学生将所悟所感内化为实际行动。 练习环节呈现了课堂的整体性。小活动大练习,让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练习与检测不离开课文,是课堂的无限延伸。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力争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在设计教学过程时,第一,重视探究性阅读过程的指导,并抓住几个主要问题,适时、适度地巧设妙问,引导学生感悟隐藏其中的深刻内涵,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对人物情感的把握更准确。第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这节课的设计,加深了我对于新课标的理解,我想,自己平时还应多学习,多积累,争取在新课改中努力创新,进一步实现新课标的精神。具体实现的目标:1、 课堂营造了情感氛围,调动学生走进文本。在品读语句的过程中,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作者的情感有机融合,引起了孩子们对亲情的深入思考。2. 课堂基本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的新课程理念。学法指导的落实状况较好。学生初步掌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较熟练地运用圈点勾画法,提升了语言品味的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1张PPT)
散 步

chāi
shà
l ín
nèn
áo
分歧 拆散 一霎时 水波粼粼
嫩芽 熬过
信服
xìn
各得其所:
分歧: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相信并佩服。
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信服:
委屈:
整体感知,听文入景
你听出了一个什么故事?
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 ,就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揣摩词语,体味语言
请圈点勾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
用“我喜欢——句话,因为——”的句式谈感受。
(可以从写景句、对称句和生动的词语、细节等入手找寻。)
写景句
对称句
生动句
下一页
这是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新绿”“铺”“嫩芽”“咕咕地” 用词生动,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的礼赞。
返回
景物描写品析
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小路远景写出了春天的气息。春天在召唤,生命 在召唤,生活是多么值得我们去热爱呀!
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返回
景物描写品析
(1)有的浓,有的淡。
(2)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3)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4)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5)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6)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7)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事物都是成双成对的,把两个方面集中在一起说,力求把句子写得整齐一点,就可以构成这样对称的句子。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返回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2)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3)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返回
文句“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怎么理解?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此处小词大用,别有深意。我背着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相亲相爱
句式:
家是什么……,我是……
例如:
家是朝阳下的一片绿荫,
我是它荫庇下的一只小鸟。
如果有一天
我们的父母也老成了我们的孩子
我请你,请你们,也记着做他们的父母
像他们曾经对待我们一样,藏起生活的艰辛与坎坷
微笑地为他们撑起一片温馨的天空
请记得摊开他们的手掌
数一数上面的千沟万壑…
这样
我们的生命原野就会永富春意
我们的生命就会永远朝着那无限的绵长的路走去
五、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