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教材同步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3 认识液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2.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能够正确读数。3.知道液体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它具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怎样测量液体的质量,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并且能够正确读数。难点:会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并且能够正确读数。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量筒、量杯、清水、天平等。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3.活动场地:实验室。4.相关资源:量筒的使用方法视频.mp4,学生搜集资料视频.mp4。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牛奶图片,同学们,你喜欢喝牛奶吗?老师也喜欢喝牛奶。最近,老师在喝牛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问题,这盒牛奶的包装盒上有一组数据:净含量227g/220mL,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两个单位表示什么呢?谁能帮老师来解答一下?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液体的包装盒上都有这样的数据,出示学生从日常生活里搜集资料的视频。3.那么像牛奶这样的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是怎样测量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板书 液体 质量 体积)(二)讲授新课知识点一:测量液体的质量1.制订计划(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测量固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知道了固体有确定的质量和体积,用到了什么工具啊?(天平是实验室里常见的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用测量固体质量的方法,来测量液体的质量?(根据液体会流动的特征,我们需要把液体装到容器里来测量。)(2)大家猜想一下,那我们应该怎样测量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并排一名代表回答。(学生)我们可以先利用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下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烧杯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再称量烧杯和水的质量,记录烧杯和水的质量m2。用m2-m1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 (同学们有了猜想,那到底结果怎样呢?我们还是要用实验来进行验证。)2.小组合作实验(1)同学们请看,现在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器材呢?谁来告诉老师,使用天平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2)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烧杯、水和天平,请同学们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小组合作实验的时候,不要你争我抢,还要安静的观察,实验结束后,请每组的回收员把器材放回原位。听清楚要求的同学,可以开始实验了。)3.小组汇报小组汇报实验,学生展示,并用展台出示记录表。总结测量方法。知识点二:测量液体的体积1.制订计划(1)刚才我们学会了测量液体的质量,那么如何测量液体的体积呢。(2)出示幻灯片图片,大家猜一猜,哪些器材是可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3)出示量筒和量杯幻灯片。(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专用工具。量筒和量杯上面带有量程和刻度,当我们需要测量一定液体的体积时,我们把液体倒入量筒或量杯内,读出读数即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量筒或量杯时,要将其放置平稳,视线要与杯内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读数。俯视或仰视读数都会造成读数不准确。)(4)现在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详细了解量筒是如何使用的。出示视频量筒的使用方法。2.小组合作实验(1)请同学们猜一猜,同一杯水用量筒和量杯分别测量,结果会一样吗?怎样才能知道我们预测的是否正确呢?(做实验)(2)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呢?下面我们来实验一下。请同学们利用量筒和量杯分别测量水的体积,然后填写记录表,进行比较,看答案是否一样。3.小组汇报(1)小组汇报实验,学生展示,并用展台出示记录表。(2)出示幻灯片,通过刚才的测量我们知道了,量筒和量杯的形状不同,测量的结果却是一样的。这说明水的体积是不变的。(三)处理信息,得到结论1.请同学们思考,测量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测量固体的有什么不同,观察比较结构,想一想,这与液体的哪些特征有关?学生回答,出示幻灯片测量液体必须要使用容器,因为液体具有流动性;固体可以用尺子测量长、宽、高,因为固体有确定的形状。液体之所以要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是因为它没有确定的形状,如果不放入固定的杯子内,它会流走,无法测量。2.结论:液体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它具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所以我们能够测量出它的确定数据。(板书)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我们知道了液体会流动,没有确定的形状,但它具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学会了用量筒和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并学会了如何正确读数。) 六、板书设计 3 液体 没有确定的形状质量 确定体积 确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