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社会与历史第一单元 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上社会与历史第一单元 导学案

资源简介

七上社会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时1   带着地图定向越野  导学案)
主备 :朱建国  审核:曹曦
授课时间 课 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
2.能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以及地形剖面图分析区域地形、地势的特点。
二、重点难点
重点:阅读等高线地形图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
三、课前预习导学
1.判断:如果你和爷爷去爬山,应该走   。如果你想去攀岩,应该走    。
(缓坡 陡坡 悬崖)
2.你的家乡处于平原还是高山?
地图上一般用什么颜色表示?
四、【课堂导学】
(一)等高线地形图
1. 绝对高度也称海拔:(划线)
以 为起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
    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划线)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    。
3.等高线(划线)
就是把一个区域内 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这条线就是等高线。
读图册P9页《等高线绘法示意图》,了解等高线是怎么画出来的。
4.观察课本图1-32,在书上完成课本P17页题目。
5.仔细观察图册P9《几种基本地形的等高线》,说说下列名词:
①缓坡――等高线     ②陡坡――等高线       ③悬崖――等高线   
④山脊――等高线     ⑤山谷――等高线    
⑥鞍部――两个   之间相对平缓的地形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绘制:是在       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   的起伏状况。海洋用蓝色,平原用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
2.表示: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
3.观察课本P17页图1-33,完成课本题目。
4.观察课本P18页图1-34,对比P16页图1-32,在分层设色图(左边两块图)相应位置填写下列地形名称:缓坡、陡坡、山脊、山谷、鞍部
五、【当堂测试】
读下面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字母填在相应地貌类型的括号内
鞍部( ) 缓坡( ) 陡坡( ) 山谷( ) 山峰( )
②根据上图可以看出小河的流向是_____方向;D点在A点的_____方向;B点在E点的______方向。
请在CF和DF中找出从登山出发点到鸡冠山的最合适的路线,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后反思】
  
1、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不同的比例尺。
相对高度


口诀:(记在课本P16页图下)
陡坡密,缓坡疏,两山之间是鞍部。
低凸脊,高凸谷,悬崖就在相交处
N
F
CX
E
A
B
D
PAGE
1(共3张PPT)
究了小城滑铁卢及其周围的地形、地物,分析了双方兵力的布署,制定了“详细周密”的作战方略,确信胜利在握。但是,拿破仑却没有从地图上读出雨后道路状况之差,没有读出自己的阵地是地势低洼的田野。
1815年6月18日之夜,滑铁卢决战前夕,窗外雷声滚滚,大雨瓢泼。拿破仑拿着地图,仔细地研
兵败滑铁卢
拿破仑仍按他的军事设想,命令发起进攻。结果士兵在烂泥地上艰难地行进,还要推动笨重的火炮,士兵们个个筋疲力尽,怎能打胜仗? 拿破仑作战虽然运用了地图,但并未完全读懂地图,是造成战场失利的重要原因。
19日早晨,炮兵向拿破仑报告,田野和道路已成泥海,这意味着炮兵难于行进。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示意图

马军
陈仓
想山
水郿
o曹真军
褒斜道
武都三
诸葛亮军
云骆谷道
魏蜀边界
该图片由 Color_Wo上传至 Tiexue, Net图片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NAPOLEON
TTOTAL WAR七上社会一单元 第2课 乡村与城市 
(课时1   乡村与城市  导学案)
主备 :朱建国  审核:曹曦
授课时间 课 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村落的含义、城市的由来。对比村落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
2.理解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决定性影响。了解不同城市的景观特色、城市功能。
3.初步理解区域发展的重要原则:优势互补。
4.运用地理景观图,培养观察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乡村和城市两种聚落的景观特征和生活内容的异同
难点:影响村落、城市特征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三、课前预习导学
1.阅读课本P9-10页,说一说,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决定性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阅读课本P11-12页,以桐乡为例,说一说它具有哪些城市景观特色?有什么功能?
四、【课堂导学】
(一)乡村聚落
1.村落的含义:是   地区人们的   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划)
2.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自然环境对村落的决定性影响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①观察课本图1-17、1-18,说一说平原与山村的形态有什么不同?
    说明自然环境决定了村落的   、    。
②观察课本图1-19、1-20,填写下表
房屋建筑特点 自然环境特点
云南傣族民居 竹木搭建而成,往往悬离地面 降水丰富,地面潮湿
沙特阿拉伯乡村民居 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白天炎热,昼夜温差大
    说明自然环境决定了村落的      。
③观察课本图1-21,说一说,不同乡村聚落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差异,并给每幅图片拟一个标题。
    说明自然环境决定人们的   和   。
(二)城市聚落
1.城市聚落的由来:(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有什么关系?城市聚落是怎么产生的?)
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但城市聚落又不同于村落。(请阅读课本P11第一段和阅读卡,列举其不同点)
①                  ②               
③                 
2.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不同:对比课本图1-17、图册P8,说一说:
城市景观拥有: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不同特色的城市景观
城市有大有小,人口有多有少,特色与功能各异。(划线)
观察课本图1-22、1-23,说一说这两个城市的景观特色各是什么?
西安――       ;鹿特丹――      
说说下列几个城市的景观特色:
南京――        上海――         北京――     
△思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但它仅仅是一个政治中心吗?
任何一座城市的功能都不是单一的,都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划线)
4.城市的多种功能
观察图1—24,分析北京市拥有哪些功能区,分别给它们命名(课本练习)。
5.城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阅读课本P13页,说一说:城市居民主要从事的工作:   、    、     。
观察四幅图片,写一写:哪两幅图片属于物质生活?哪两幅图片属于精神生活?
6.总结: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主要差异(写在课本上)
乡村 城市
自然景观 以农田为主,房屋稀疏 高楼林立,交通网络,纵横交错
建筑物(高度、密度等) 低,稀疏 高,密集
公共实施(类型、数量、便利程度等) 类型少、数量少、不过便利 类型多、数量多、非常便利
人口(人口数量、人口密度、职业等) 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小、农民 人口数量少、人口密度大、工人
(三)往来在区域之间
1.乡村和城市的共同点:总是与一定的    相联系。
2.社会调查:你知道桐乡有哪些特产?   你知道桐乡缺少哪些资源?
                                 
思考:怎么解决这一问题?    经济发展中要坚持什么原则?阅读课本P14第2段
3.解决区域间差异的途径(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划、写)
①因地制宜:从本地区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出发
②优势互补:加强区域间交流
4.优势互补的意义:(抄)
①有利于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促进各地经济发展,实现共同繁荣。③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缓解资源短缺的矛盾。
五、【当堂测试】
1.我国内蒙古乡村聚落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 )
A纺织业 B饮食服务业 C畜牧业 D耕作业
2.下列有关乡村和城市聚落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的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窑洞是我国哪两个地区的特色民居                    ( )
A西双版纳   B黄土高原   C江南水乡   D青藏高原
4.“农村需要从城市购进家用电器等商品:城市需要从农村调入大量粮食、蔬菜等农副产品。”这种区域间的联系是                           ( )
A经济联系   B文化联系    C信息联系    D技术联系
六、【课后反思】
  七上社会一单元 第1课 我的家在哪里 
(课时1   从社区看我家 导学案)
主备 :朱建国  审核:曹曦
授课时间 课 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了解社区的概念;
2.通过观察平面图,初步掌握地图的三要素;
3.能够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利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面地图的阅读
2.难点:地图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放入下一课讲解)
三、课前预习导学
(一)社区
阅读《作业本》P1,说一说“社区的概念”(什么叫社区?社区有什么共同点?):
是指人们社会生活的     ,有一定数量的 ,居民具有共同的   、某些共同的 、相关的 和比较密切的 。
(二)地图
1.观察课本图1—1《杜鹃画的平面图》、图1—2《王朋画的平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述两图表示的是否是同一地区
②上述两图有哪些不同?
2.你觉得要让读者明白,地图上需要注明哪些内容?
四、【课堂导学】
(一)地图三要素
1.观察课本图1—3《明月小区平面图》,回答课本问题。
思考:图1—3与图1—1、图1—2相比,有什么优点?
2.地图三要素: 、 、    。(在书上相应的句子下划线)
(二)定向法
※读课本P5第一段、图册P5,说一说地图上的定向方法有哪几种?想一想,填好下面的空:
三种定向法:     定向法(最精确的定向法)、     定向法、   定向法
1.经纬网定向法: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向东西)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哪个方向?用什么字母表示?
当场测试:《同步练习》P1第10题、第14题
你是怎样解题的?  关键:把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物上。
如第10题-平移到点A;第14题第(1)小题平移到桥梁;第(2)小题平移到耕地。
3.一般定向法:
定向口诀:“(       )、      、      ”
怎么记住呢?
(三)比例尺
1.比例尺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    的程度。因此又称为  尺。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图距3cm,实距3公里,比例尺多少?)
注意:比例尺单位  50米(m)=    厘米(cm)
1千米(km)=    米(m)=      厘米(cm)
2.比例尺的表示形式(3种):(请在下面写出3种方式,并以①为标准写出后2种说法)
                 
     
3.实地距离的计算:读课本P5最后一段,看图册P4下图
写出北京到汉沽实地距离的计算过程。
计算北京到A点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约为3cm)
4.比例尺的大小                           1  
说一说,右边两个比例尺,哪个大?哪个小?  ① 1:5000   ②  100
算一算,①学校平面图:东西240米,南北180米,要在一张24×18cm纸上画出校园平面图,你觉得比例尺多少比较合理?(精确到整数)          ① 1:    
    ②石门镇平面图:东西12千米,南北9千米,在一张同样大小(24×18cm)的纸上画出石门镇平面图,你觉得比例尺多少比较合理?(精确到整数)  ② 1:    
仔细体会:
比例尺大的是  (填序号),反映的范围   (大/小),反映的内容   (详细/简略)
比例尺小的是  (填序号),反映的范围   (大/小),反映的内容   (详细/简略)
把你的结论写到书上P5页下面:
比例尺 小 大
表示范围
详细程度
图幅相同的地图:
想一想,右图2个比例尺
甲比例尺  ,反映的范围  ,反映的内容   。
乙比例尺  ,反映的范围  ,反映的内容   。
五、【当堂测试】
1.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间的直线距离为4厘米,两地间的实际距离为     ( )
A5千米 B40千米 C400米 D50000000千米
2.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那么通常右边表示的方向是 (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3.下列比例尺中,最小的是( )
A1:20000 B1:100000 C三千万分之一 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
3.读图,回答问题。
①右图是采用什么定向法?
②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        
③村庄B在村庄A的 方
村庄C在村庄B的   方
六、【课后反思】
③    式
 1:    
②    式 
① 文字 式
图上一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米七上社会一单元 第1课 我的家在哪里 
(课时2   在社区中生活  导学案)
主备 :朱建国  审核:曹曦
授课时间 课 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地图三要素之一:图例和注记
2.知道社区的各个功能,感受社区生活的丰富多彩;
3.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生活环境,逐步形成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建设家乡的主人翁意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社区功能
2.难点:区分社区不同功能
三、课前预习导学
1.读图册P6页,说一说:
①图中出现了哪几个国家?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②图上反映了我国哪几个省级行政区?你是怎么判断的?
③说出下列图例代表什么?
 
④说出图例“”代表什么?找一找,图中有哪几个地点?
⑤对比课本P6页1-6图,课本1-6图中哪些图例在图册上没有反映?
2.说一说,你所在的石门镇社区有哪些设施?曾经开展哪些活动?
本镇状况 石门镇公共设施
石门镇开展的社区活动
你的意见 你对石门镇最满意的是什么?
你对石门镇最不满意的是什么?
你认为目前石门镇最需要的是什么?
四、【课堂导学】
(一)图例和注记
1.合作探究:课前预习1并讲解
2.图例和注记含义: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颜色和文字说明就是地图的 。
地图上用于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与数字叫 。
3.根据图册P6,想一想,从北京到大连,可以用哪几种交通方式?
(二)在社区中生活
1.仔细观察课本图1-7生活小区平面图,并完成课本作业。
2.合作探究:课前预习2并讲解
3.社区的四大服务功能:(读课本P7,并在书上划线)
社区具有    、    、    和    功能。
4.如何区分四大功能?
⑴政治功能。如民主选举、代表大会、宣传政策、普法宣传。――民主、方针政策、法制
⑵经济功能。商品贸易、物资交流、建立超市、市场、工厂、公司。――经济交流
⑶文化功能。如社区里的学校、文化娱乐设施、医院、邮局等等。――“活动”
⑷管理功能。治安巡逻、卫生检查、设备设施维修、计生检查等。――“具体”
察看课本P7图1-8、1-9、1-10、1-11,说出它们分别体现什么功能?并写在课本上
图1-8      图1-9      图1-10      图1-11    
5.丰富多彩的社区生活:观察课本P8四幅图片,想一想,生活在这样的社区中,人们能享受哪些社区生活?
节日生活、经济生活、体育生活和文化生活
6.和桐乡、杭州等大城市比较,你觉得石门镇在生活上有哪些方便或不便之处?
比大城市方便:
比大城市不便:
――说明社区有什么特点?
7.社区的特点:(1)社区   不等,有大有小 (2)社区特色各异,   差异显著
社区的共同点:社区总是与一定的地理区域相联系。
五、【当堂测试】
1.一般地图上表示河流、湖泊的颜色是 ( )
A黑色 B蓝色 C白色 D红色
2.下列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    ( )
A方向 B比例尺 C图名 D图例
3.桐乡鱼行街是店铺林立、商品丰富、人流繁多的地区,这里是     ( )
A文教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4.王朋生活的杜鹃小区小商品超市开业了,王朋很高兴,因为小区又增添了 (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5.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于2006年10月8日在北京召开,这体现了社区的(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六、【课后反思】
  
七上社会一单元 综合探究一 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课时2   带着地图去旅行  导学案)
主备 :朱建国  审核:曹曦
授课时间 课 时
班级 姓名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依据情况选择不同种类的地图。
2.学会从地图上获取所需信息,解决具体的问题,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与人合作学习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区分不同类型的地图
难点:学会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地图
三、【课前预习导学】
1.观察图册P12页,说一说,图册上有哪几种类型的地图?
2.除了这些地图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地图?
3.汽车上较为普遍安装的“导向仪”属于什么地图?
4.仔细观察右图,说一说,这是一幅什么地图?发生于哪个朝代?
四、【课堂导学】
课堂导入:播放PPT《拿破仑与地图》
说明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要读懂地图,灵活运用地图。
1.选择地图
观察课本图1-35、1-36,回答课本问题
交通工具 时间 价格(元)
动车 7小时30分 341
飞机 1小时20分 800左右
汽车 13小时 350
轮船 20小时 230
2.选择出行方式
观察课本图1-37,回答问题:
①结合右表,说一说,从杭州到厦门可以采用哪几种交通工具?
②你准备选择什么方式出行?主要考虑了哪些因素?
3.灵活运用地图
①如果你乘动车到达厦门,从火车站到宾馆,你需要什么地图?
②入住宾馆后,你想要了解厦门主要风景区,准备第二天观赏厦门风光,你需要什么地图?
③到达厦门狮山后,你希望不走坦途,另辟上山小道,你需要什么地图?
4.设计旅游路线
合作探究:观察课本1-40《厦门旅游图》,如果你有4天假期,从杭州出发到厦门旅游,请你设计一个旅游方案。(注:跨海景区需要花5个小时,市内景区需要花3个小时。入住酒店在台湾民俗村,你每天的游玩时间大约是8小时)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五、【当堂测试】
1.下列关于地图种类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外出旅行,在不知道路线的情况下应选择交通地图 B了解世界各地,应选择军用地图
C部队外出行军,应使用旅游地图   D汽车导航系统,多使用纸质地图
2.位于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旅游。以下是来自海南的一位游客旅行前所准备的地图,你觉得不合适的是    (   )
A《中国交通图》 B《拉萨旅游图》  C《世界政区图》 D《西藏交通图》
3.家住宁波的小强,2013年暑假要到杭州动物园去玩,为此他准备了三张地图。如果你是小强,你将按什么顺序来使用这几张地图               ( )
①杭州动物园游览图     ②浙江省交通图    ③杭州市区图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①②③
4.观察下列关于北京的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1)以上三幅地图中,表示实地范围最大的是图_____,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图_____。
(2)如果你要去北京故宫旅游,比较而言应选用图______,如果你想知道北京周边城镇的位置,应选用图________。
六、【课后反思】(共3张PPT)
鞍部
缓坡
陡坡
山谷
山脊
A
B
CX
D
E
F
N
山峰
鞍部
缓坡
陡坡
山谷
nDL地理一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⑤②
400
300
200
100
400
200
口等高线概念高线原理基挂酸沪布线猾鹊削
1e0
300
50

鸡冠山
登山出发点
A

260等高线(米)
河流
06千米
等高线地形图
陆高(米)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课堂强化练习(方向、比例尺)
姓名      
1.如果地图上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线,那么通常左边表示的方向是(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2.如右图,则左边表示的方向是(  )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3. 在1:350万的地图中, 图上距离是4.5cm,则实地距离是是多少
列出算式,并计算:
4. 假如学校操场一周的周长为250米,现在,某七年级学生为它画了一张平面图,
图中操场的周长为25厘米,那这幅图的比例尺应为   ( )
A.1:10000 B.1:1000 C.1:100000   D.1:100
列出算式:
5.从晶晶小区到树园中学约550米,如果这段路在图上显示的长度约为5.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
A 1:1000 B 1:10000 C 1:100000 D 1:1000000
6.杭州某校学生小李打算与家人一起参观上海世博会,他在一张1:5000000的地图上量得杭州和上海间的直线距离约为2.8厘米,据此推算杭州与上海的实地距离约为( )
A1400千米 B140千米 C180千米 D1800千米
7.在地图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图上表示的     ( )
A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详细 B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简略
C范围越大,图上内容越简略 D范围越小,图上内容越详细
8.阅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图中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河流宽图上距离1cm,按比例尺计算算出图中河流的宽度:甲河宽________米,乙河宽_______米。
   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