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量一量,比一比【学习目标】结合生活实际,巩固用尺子量物体长度.高度的方法。对所测对象形成清晰的表象。1.体会测量的实质,培养估测能力。会选择合适的标准,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2.在活动中体会合作.交流和表征方式多样性的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愿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准备】软尺.卷尺.皮尺.测量记录单。【学习重难点】经历选择不同标准测量不同物体的过程。掌握用不同标准测量物体的策略。【学习过程】一、联系生活,认识各种尺谈话: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量一量”的事情。放假去旅行时,售票阿姨会给你量一量,如果你不到1米20厘米,就可以免票啦。1米20厘米是一个长度,在这里也可以称为高度。同学们,回忆一下在第一单元学习“长度单位”时,我们都知道了哪些数学知识?1. 请你用手势来比划1米和1厘米各是多长呢?2. 米和厘米都可以用尺子量出来。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尺?我们来逐一认识:米尺.卷尺.皮尺.软尺。3. 这些尺子都有哪些用途呢?你知道吗?一起来认识一下!4. 课件播放软尺.卷尺.皮尺的用法用途。二、实际测量,认识身边物体的长度谈话:现在大家不仅认识了这些尺,还知道了怎样使用它们。接下来就要请这些尺子朋友来帮忙完成几个任务。1. 先来估一估:黑板大约有多长?讲台大约有多高?提问:怎么才能知道估得对不对?可以用尺子测量。(1)教师测量黑板:选择皮尺,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2)教师测量讲台:选择钢尺,直接测量。选择软尺,再请一名学生帮忙,教师读数时介绍使用软尺的注意事项:软尺测量要从前头量起并拉直,读数要选取厘米的一面)(3)得出数据:黑板长大约4米;讲台高大约1米。(读取大约值,一般取整数,或者整十)2. 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真是方便!古时候人们没有尺子,怎么测量长度呢?课件:古时候,人们把两臂伸长的长度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叫“一庹”。你们的“一庹”是多长呢?教师组织4名学生代表上来,合作测量一庹的长度。测量“一庹”学生1 厘米学生2 厘米学生3 厘米学生4 厘米整理:一庹大约是( )厘米,可以写成( )米( )厘米数据整理:一庹大约是120厘米,可以写成1米20厘米。3.实践活动一:你的肩宽有多长?组内量一量!(肩宽:肩膀两侧骨头之间的距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软尺,按顺序轮流测量肩宽,保证每个人都有进行测量活动。记入下表。第 组 量一量 比一比实践活动一:测量“你的肩宽”组 长: 厘米组员1 厘米组员2 厘米组员3 厘米组员4 厘米组员5 厘米组员6 厘米整理:肩宽大约是( )厘米整理数据:肩膀大约是30厘米。总结: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实践了如何用软尺测量长度。三、用合适的方式描述物体的长度或高度谈话:古时候人们测量长度有许多办法,同学们想看一看吗?1.课件:测量石头,几庹长?测量纸张,有几拃?测量竹子,有几个脚印?古人会用这么多办法估测物体长度,你也会用吗?河边有一条鳄鱼伸长6米,你会用合适的方式描述这个长度吗?2. 实践活动二:(1)几名学生手拉手,和鳄鱼差不多长 ?我们来实践,量一量,比一比。活动: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让5名学生手拉手试试,另外两名学生测量,看看是否大约是6米。(2)直观感知“6米”的长度,体会用不同方式描述的价值。教师:看看5名学生手拉手的总长度,你对这条鳄鱼的长度有什么感觉?你能告诉大家,这条鳄鱼有多长吗?(学生回答,突出两点:以什么作为标准,量得的结果大约是6米)教师:看来用我们熟悉的物体的长度作标准,去表示新的事物的长度,我们就能更清楚地知道新事物到底有多长。(3)还有其他描述方法吗?用肩宽。(如果请同学们并肩站立,大约需要多少名同学才能有6米长呢?)活动:教师组织学生站队,用“肩宽”测量6米的鳄鱼有多长。一次不成功可以通过测量进行调整。教师:看来20个同学并肩站着的长度和鳄鱼的长度差不多,大约是6米。也就是说你们的肩宽大是30厘米,20个人并肩站着的长度大约是6米。(4)谁还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学生开放性回答。(可以是6个讲台长,比2个黑板长短一点,等等)3.自主选择研究素材描述物品的长度教师:利用我们刚才描述鳄鱼长度的方法,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描述下表中一种动物的身高或声长。长颈鹿身高 6米鸵鸟身高 2米50厘米企鹅身高 1米30厘米鲸鱼身长 26米巨蟒身长 10米壁虎身长 12厘米四、回顾与反思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些有趣的测量活动,学会了用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的长度或高度来描述新鲜事物的长度或高度,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是什么。3 /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