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3 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知道熔化和凝固现象。(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2)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1.“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2.了解晶体熔化要吸收热量而温度不变。四、教学难点1.熔化和凝固曲线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放置在空火柴盒的上方,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回答观察到的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冷却后变成了蜡块。(2)将冰棒放在空烧杯中,过一会儿,你能发现什么现象?学生操作实验,发现烧杯中只剩下半杯糖冰。这些现象可以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回答(二)讲授新课(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2、学生举例:春天来了,湖面上的冰化成冰;固态的铁、铝等金属块在高温下变成了液态等等,这些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冬天到了,气温下降,湖面上的冰结成冰;工厂的铸造车间里,工人将铁冰浇在模子里,冷却后,铁冰变成了固态的铸件。(2)探究冰熔化的特点提出问题:冰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猜想与假设:冰熔化 一定的温度[有/没有]冰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设计实验:为了检验你的猜想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98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后回答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回答实验步骤: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熔化后5min为止。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并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28画出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线段中冰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结论:冰开始熔化的温度是0℃,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不变;冰全部熔化为液体时,继续加热,温度升高。评估:(3)探究石蜡熔化的特点1、把石蜡碾碎后放入烧杯中,在石蜡中插入温度计,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0.5min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松香全部熔化后5min为止。2、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4-30画出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分析不同线段中石蜡是吸热还是放热?温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3、结论:石蜡在熔化全过程中,温度上升(4)、观察石蜡的凝固过程把装置中的烧杯和酒精灯移去,观察试管中的石蜡从液态变成固态(三)重难点精讲凝固和凝固放热特点凝固: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规律①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凝固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②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时,随着物质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3)晶体凝固条件:晶体要凝固,首先温度要达到晶体的凝固点,其次晶体还要不断放出热量.(四)归纳小结【过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总结】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解释。六、板书设计探究熔化和凝固的特点1.熔化和凝固的概念2.探究冰熔化的特点3.探究石蜡熔化的特点七、作业布置同步练习册八、教学反思本课采取了大量的实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慢慢升华到理性认识,使得学生在实操、理解的基础上,加深对于测量本质的认识。 从教学手段上看,是传统教学和现代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本节课设计大量简单有趣的实验,重视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又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