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4 尝试科学探究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经历科学探究,认识科学探究过程的一般性。(2)归纳科学探究的几个重要环节,初步体验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3)能把钟摆问题与生活中的钟表联系起来,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2、预习范围教材第一章第四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控制变量法(1)控制变量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摆线长度相等时,摆球的摆动快慢与摆球的轻重________;摆球的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摆线的________有关;摆线越长,摆球的摆动________。2、科学探究的过程:(1)科学探究的过程有: 、 、 、、 、 、 七部分组成。三、预习检测1、在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B.任何实验资料都要保密不宜交流C.制定尽可能详细的实验方案D.大胆地猜想和假设2、下列关于对科学探究的7个环节认识正确的是( )A.既然是“猜想”,完全可以不要任何的理由B.探究过程中的“评估”是完全没有必要的C.探究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且顺序还不能颠倒D.只要实验设计合理,操作得当,“交流与合作”这一步也可以省掉3、在人类对自然奥秘的探索之路上,众多的科学巨人为后人留下最重要的财宝是( )A、运动的三大定律 B、物理定律、物理公式和实验设备C、经典物理学理论 D、知识宫殿、探究方法和科学精神4、下列有关摆振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摆的快慢与摆锤有关 B、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C、摆的快慢与摆动的角度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探究案一、合作探究1、在小慧与同学分为三组进行探究实验时,三个小组很快测得了数据,并填写在预先设计好的表格中,如下面三个表格所示。第一组 (同样线长、同样偏角、不同小球,偏角不大)摆球 10次时间 t/s 20次时间 t/s铜球 12 24铝球 12 24第二组 (同样小球、同样偏角、不同线长,偏角不大)摆线 10次时间 t/s 20次时间t/s80cm 18 36160cm 25 50第三组 (同样小球、同样线长、偏角不 ,偏角不大)偏角 10次时间 t/s 20次时间 t/s大 15 30小 15 30将上述实验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乒乓球的反弹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方案不一定非常完美,但因包含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二、随堂检测1、关于科学探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B、没有猜想和假设,便不可能有科学的解释C、实验数据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因为它包含者许多偶然因素D、分析数据,加上集体讨论才有可能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我校初二(1)班的同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很多鸡蛋摆在地上,然后放上一平板玻璃,紧接着不断有同学站在玻璃上,而玻璃下的鸡蛋却完好无损。小明同学很吃惊,他认为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鸡蛋的硬度 B、观众的人数C、玻璃板与鸡蛋的接触面积 D、鸡蛋的价格3、一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质的,在讨论时,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体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拿磁体吸了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4、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科学家们已得出结论就不应该再去怀疑B.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应提倡交流合作的精神C.对自己的猜想,应设计好相应的实验来加以验证D.实验时不但要看实验现象,还应认真做好实验记录参考答案预习案BCDB探究案CDC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