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2 探究物质的密度预习案一、预习目标及范围1、预习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会进行密度单位的换算。(3)、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数据分析及处理能力。2、预习范围教材第5章第2节内容二、预习要点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_(相同/不同)的。2. 密度是表示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__________的物理量,国际单位是_________,其他常用单位是_________ 。3..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体积和质量_________ 关(填“有”或“无”)。4.水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读作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_________ ,用常用单位表示,则为________ g/ cm3。三、预习检测1、对于密度公式ρ=m/V,理解正确的是 ( )A.对于不同的物质,m越大,ρ越大。 B.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V成反比。C.对于同一种物质,ρ与m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不对。2、一支蜡烛,燃烧掉一半,剩下的半支与原来的相比( )A、质量减半,密度减半 B、质量减半,密度不变C、质量不变,密度减半 D、质量不变,密度不变3、一杯水喝掉一半后,质量_________,体积__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冰熔化成水后,质量_________,密度___________。(填“减小”、“不变”、“变大”) 探究案一、合作探究(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出的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4、测量的有关数据:6、分析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系。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引入密度的定义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____的,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来表示_____________。在物理学中密度又是怎样定义的呢?根据定义,密度等于什么呢?二、随堂检测1、 工人使用氧气瓶内的氧气进行气焊的过程中,以下有关瓶内氧气的物理量中,不变的是 ( )A.质量 B.体积 C.密度 D.内能2、对于密度公式 ρ=m/V理解正确的是( )A、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C、物质的密度在体积一定时与质量成正比,在质量一定时与体积成反比D、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大小等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3、下列有关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滴水的密度小于一桶水的密度B.因为铝比铁轻,所以铝的密度小于铁的密度C.液体的密度一定小于固体的密度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参考答案预习案预习检测1、D2、B3、减小、减小、不变、不变、减小探究案合作探究1.C 2.D 3.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