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落日 教案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人教版拓展模块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 落日 教案 2022-2023学年中职语文人教版拓展模块

资源简介

《落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
领会文章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发学生的“历史之思”。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细节描写等手法。
领会文章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引发学生的“历史之思”。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尝试完成课后习题。
资料,了解作者等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课时安排 :
1课时
教学步骤:
新课导入
请大家观看小视频(抗日战争时期日军侵华时犯下的累累罪行)。
随处可见的头颅、被刺到挑起的婴儿、饱受细菌战侵害的老人,这一幕幕令人发指,它们无不昭示着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复兴,与凶残的日寇进行了长达8年的不屈不挠的殊死搏斗,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悲歌,在国际正义力量的援助下,终于让日本缴械投降。随着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区唯一的中国随军记者朱启平的真实笔触,我们可以重温那个血与火的年代,为那次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接受日本政府投降的仪式激动吧!
整体感知课文
1、用一句话新闻概括这个历史性时刻(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1945年9月2日上午,美舰“密苏里”号上,中国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国接受日本人投降。
2、这篇通讯是作者在参加盟军的受降仪式以后在 横滨贺港另一条军舰上写下的报道,写完时,正式日落时分,为何作者不以“日落”为题,而要以“落日”为题?
虽然签字投降发生在上午,但这里有象征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今天终于在世界人民面前低头签字投降,如同日落西山一样;日本侵略者以太阳旗为其标志,今天,它的“坠落”不仅大快人心,且透出作者的嘲讽之意。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签字场所”、“代表到来”、“仪式开始”、“投降书脏了”这几个场景。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为什么?
签字场所:美国国旗----揭示了美国的强大
投降书脏了:“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表达对日本投降的喜悦,对日本给中国及亚洲人民带来的伤害的愤恨。
为什么不重新签订一份投降书?----签订投降书是耻辱的,再签一次等于双重耻辱,所以只能自认倒霉。
仪式开始:看表是九点十八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作者联系历史,有一种一雪前耻、正义必胜的历史必然性蕴含其中,使人振奋!
代表到来: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作者采用了细节描写和衬托的手法,表现重光葵的可怜与卑微。表明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不仅其他国家人民遭受深重灾难,也给自身带来无限痛苦。
把握作者的情感
美国记者霍墨也见证了这个庄严的时刻,写下了《日本签字仪式》这篇报道,其中也写到了日本代表重光葵,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报道,然后请同学们分组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这两篇报道的异同。
链接《日本签字仪式》
相同处:(1)都点明了签降仪式的时间、地点、人物。
都运用了细节描写了生动的刻画了重光葵的狼狈形象。《落日》中,代表到来这一部分中描写重光葵的语句:“日本代表团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美报中“重光葵步履蹒跚,拖着木质假腿带铺着粗呢台布的桌子旁,桌子上放着投降文件,等着他签字”、“他把全身重量都压在手杖上,好不容易才坐下来”。
都流露出胜利者的喜悦之情及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之情。美报中“日本终于为它在珍珠港投下的赌注付出了代价,失去其世界强国的地位。”《落日》中开篇对于船舰的描写“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几乎都是载这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
不同处:(1)国家代表:美报着重介绍了陪同麦克阿瑟的两位将军被俘和投降的经历,说明了战争反败为胜的性质。
《落日》着重对中方代表徐永昌将军描写:“洁净”给人带来整洁而清爽的感觉,两行“勋绶”更是默默诉说徐将军曾经立过的功勋。通过对胜利者盛装而来的细节描写,表现出徐永昌将军对这一刻非常重视的态度。另外在重大的国际活动场合,人物出场的前后次序很重要,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中国代表在受降仪式上第一个出场是因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历时最长,牺牲最大,贡献最多。
(2)对日本代表团的描写不同:美报着重对日本代表团的外貌进行了描写,“日本代表团由11人组成,他们衣着整洁,表情悲哀。重光葵身穿礼服大一和带条纹的裤子,都戴丝质高帽,双手戴着黄色手套”凸显出对日本侵略者的蔑视。
《落日》中描写日本代表的语句较多:
①重光一腿失于淞沪战争后,一次在上海虹口阅兵时,被一位朝鲜志士尹奉告投掷一枚炸弹炸断。梅津是前天津日本驻屯军司令,著名的《何梅协定》日方签订人。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熟人,当年在我们的国土上不可一世,曾几何时,现在在这里重逢了。
——采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日本侵略者在我国土地上的野蛮行为的愤恨和发侵略人民胜利后的欣喜。
②这时我转眼看着日本代表,他们像木头人一样战立在那里。
----过去的侵略者张牙舞爪、暴戾恣肆,而如今像木头人一样,这一反差极大的细节,既传神形象,又入木三分地表露出作为胜利者的中国人此刻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蔑视的心情。
③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坐,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
----昔日趾高气昂侵略者,现在在胜利者面前毫无地位,真是莫大的讽刺。
2、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场景,为什么两篇报道有这么多的不同之处?
----立场不同。
朱启平晚年,与老友谈及当年写作情况时说:“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有各国记者参加受降仪式。我想我必须以一个中国人的立场,中国人的感情来写好这篇报道。”除了同学们对比阅读找到的表明作者“中国立场”的语句外,请文中还有那些体现作者“中国立场”的语句?
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
(板书:永志不忘)
这一幕指的是----日本签订投降书,除了这一幕作者永志不忘,还有什么作者不能忘怀?----历史(板书)
抗日战争胜利前的70年,中华民族遭受了什么样的奇耻大辱?请一位同学上台用搜索引擎搜索“日本侵华战争史实”。
(擦除)血与泪,永志不忘。
②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一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在这里作者从历史自豪感上升到历史责任感和现实的危机感,回望来路,语气沉重,有一种透视历史的澄明之感,他指明了民主团结才是我们民族振兴的出路所在,立点较高,使我们每个人感受到一种沉甸甸的份量压在心头。
关注现实进而深化文本
1、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签降感言”
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前降感言”
(小结板书“和平”)
2、视频播放习近平主席在反法西斯7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讲话。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世界仍不太平,叙利亚的战火还未平息。图片中的人是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巴沙尔·贾法里。这张照片摄于2018年4月10日,联合国会议后。4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召开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紧急会议,与会的各理事国展开激烈争辩。当时,这位叙利亚驻联合国代表在会上怒斥美国以谎言为由发动侵略战争,劣迹斑斑。但他发言一开始,美英代表就已经离席。这篇“檄文”也没有能阻止13日美英法联军对叙利亚发动空袭。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有人投下导弹,有人失去家园,有人坚守战地,还有一群孩子,他们的童年因战争蒙上了一层灰色......
链接“叙利亚的孩子”。
小结及作业布置
战争带给人们太多的伤痛了,相比而言,今天的我们能够坐在这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希望世界和平、永无战争!
最后请同学们结合今天在课堂上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以“战争与和平”为话题的小作文。
板书设计
落 日
永志不忘
历 史
和 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