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顽皮的杜鹃》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顽皮的杜鹃》 教案

资源简介

《顽皮的杜鹃》
教学理念:
从最基本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音乐,在音乐中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歌曲《顽皮的杜鹃》
教材分析 :
歌曲《顽皮的杜鹃》是一首奥地利童谣。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歌曲为4/4拍、宫调式,采用由三个乐句加尾声的一段体结构。第一乐句曲调在主和弦“1 3 5”上进行,明亮的音调即刻把人们带进了美丽的山林之中,“5 3”的音调模拟了杜鹃的欢叫声呼应式地穿插在全曲之中,使音乐形象更为逼真,富有意境。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时起时伏的旋律把杜鹃和孩童相互欢乐嬉戏玩耍的情景描绘得栩栩如生,给歌曲增添了几分诙谐与风趣。最后在杜鹃的欢叫声中结束全曲,让人们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运动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对于带有模仿性、竞争性的的练习,学生都有很大的兴趣。三年级的孩子在音乐上都有了一定的基础,相比一年级二年级有很大的不同,有一定的音乐能力,能适应稍难的歌曲学习,当然,本课难度很小。和五年级六年级的同学相比也有一些不同,他们更敢于表现自己,所以这样的一堂课在掌握这样的前提下去教学就没有太大的问题,注意引导的方式和方法,上课的就会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演唱歌曲《顽皮的杜鹃》,体验杜鹃清脆的鸣叫声,感受活泼可爱的小杜鹃的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三、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1到高音1的音高,初步学唱低音“5”“6”“7”的音高。
2、掌握顿音记号的运用,使歌曲更富有趣味性。
教学重点:学习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顿音记号的运用。
2、认识低音,掌握 各音音高与唱名。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杜鹃圆舞曲》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发声练习
音阶上行
(学生感受出旋律的上行并跟着音乐飞一飞)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发声方法。
三、乐理知识
1、认识低音5、6、7
2、顿音记号
设计意图:学生以参与的形式听音乐,会更有趣,对旋律的记忆会深刻。2、在情境中玩玩,动动,唱唱,解决了歌曲的难点。
四、歌曲教学
1、范唱导入
师:这只杜鹃和我之间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想知道吗?请听老师来唱一唱。
师范唱《顽皮的杜鹃》。
问:杜鹃和我在干什么?这是一只怎么样的杜鹃?
生:在捉迷藏,这是一只顽皮的,可爱的,贪玩的,机灵的……杜鹃。
设计意图:学生觉得以捉迷藏的方式来导入很新鲜,有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打节奏
3、唱旋律
(1)找出相同的旋律。
(2)随琴轻唱旋律。
设计意图:本首乐曲的旋律多处重复,难点前面部分已经解决,所以学生唱谱子不难而且有趣。
4、带入歌词
(1)师带入歌词唱,生当杜鹃填唱“咕咕”。
(2)学生轻声唱全曲,要求“咕咕”的地方要唱得不只欢快还要机灵,顽皮,加上跳音记号。
(3)注意学生歌唱过程中出现的音准,节拍感等细微问题,及早发现及早解决。
5、歌曲处理
(1)师:老师这里有两种歌声,请你们听一听,哪一种是小朋友和小杜鹃,你是从哪些地方区别的?你能用歌声表现吗?
师示范唱小杜鹃、小朋友和老杜鹃、老人的歌声,引导学生从歌声,速度,表情等方面去理解:小朋友和小杜鹃应该是高位置的,稍快的,机灵的,表情可爱的。
(2)处理歌曲的结尾
师:杜鹃飞到哪里去了?我们应该怎么唱?
引导学生说出:应该渐慢,渐弱。并用歌声来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轻松地理解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
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分角色、个别学生领唱、师生对唱、小组比赛唱
设计意图:巩固歌曲,表达对小杜鹃的喜爱之情。
五、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又渡过了一堂美妙的音乐课,我们和顽皮的小杜鹃成为了好朋友,鸟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同一片蓝天,我们应该怎样和它们相处呢?(爱护环境,不伤害鸟类)那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听音乐下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